“留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是很多人离开家乡,走向一二线城市后真实的写照。而在钢筋水泥的陌生城市,“万家灯火,却没有一盏灯是为我而亮!”是孤独和寂寞的,于是房子成为了最好的、可以停靠的港湾,是家的象征,也是安全感的来源。
同时房子也被添加了很多不同的属性,如捆绑的教育资源、面子、婚姻、圈子,以及保值增值能力等,都让大家对在城市买房趋之若鹜!
买房难不难?
如果在网络上,肯定是不难的,因为“人均百万”。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很难的,尤其是从农村到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更难!
首先是没有时间积累,中国人对于买房很执着,购房者非常年轻化,之前看过一个调查报告,中国人平均首次买房的年龄不到30岁,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7.5岁。
当然,国情不一样,也不能一概而论,如过去这些年的几轮房价大涨,“今天的全款、明天的首付”都是真实发生的,除了这轮下跌行情,之前早买肯定是占优势,还有结婚、教育这些硬需求等等。
其次是缺乏底蕴,对于买房的资金,大学毕业以后没工作几年,靠工资买房的人,确实有,但很少。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的帮衬,不过对于大多早期在家务农、最近十几年外出打工的普通家庭,即便掏空几个口袋,能够凑出来的资金也并不宽裕。
而面对如今的房价,随着收入增速放缓、生活成本上升、不确定因素增加,大多数普通人买房其实更难了,相较“改善当道”的新房市场,二手房市场小户型、低价房源的高占比才是大多数普通人的购买力体现。
其实,买房是一件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的事情,因为除了住以外,还需要考虑到地段、交通、环境、学区、商业、物业等配套。
如何在有限的资金下,尽量都能兼顾这些配套,尤其是要拥有一定的升值属性,是让买房很难的主因,而且在市场逐渐透明化的当下,性价比、捡漏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不过随着最近几年内外部环境、经济、心态变化,以及这一轮房价下跌,打破了房价一直上涨的预期和信心,底层逻辑变了以后,很多人买房的观念也随之改变。
如前文所说,虽然新房依然是大户型盛行、品质为先,但相比已经成为改善专属的新房市场,体现性价比的二手房市场更能反映出刚需的需求,很多人买房不再考虑升值、面子,更多关注点在于满足当下自身实际需求,回归居住属性,以及去杠杆。
以置换为例,以前的置换都是换一个地段、品质、户型更好和更大,也就是更贵的房子,现在很多人置换依然是“以小换大”,但更注重“大”和“便宜”,以同等总价买一套大房子,品质差一些、甚至外部环境和地段弱一些也没关系。
就像网上流传的一句话:“早出晚归,家里的太阳都很难见到,小区的绿化、公区再好也享受不到,不如家里面积大一些,来的更实际、住的更舒服。”以前是笑谈,但现在却是很多人真实的想法。
也许放弃考虑升值以后,才会更多关注到居住本身。
离工作单位近一些,每天节约下来的通勤时间,可以用来给自己充电,陪伴家人;房贷少一点,可以提升生活品质,去买一个心仪的游戏机、包包,每年多几次旅行,换一辆心仪的汽车,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投资房子是一种选择,把钱用来投资自己和家庭也是一种选择,生活不分对错,只有适合与否,祝每位粉丝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喜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