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池史——广西灵山篇

吴钩斩古今 2025-01-22 09:10:48

“北枕西粤,东通郁林,西连宁越,南控大廉,边徼(边界)重地。按灵山地脉自峰子岭起伏而来至县治大开阳面一望平衍,北障龙池、南列虎榜、东蟠罗阳、西耸石六,环秀、鸣珂二江绕其前,罗伞、特立诸峰锁其下,此一邑之形胜也。”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灵山周边地形图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新置南宾县,县治在今旧州圩,隶属钦州。贞观十年(636年),钦州州治迁于南宾县,而南宾县治则迁至峰子岭南,因其地有石六峰,其中一峰名龟峰,龟乃灵物,故将南宾县改名为灵山县。

乾隆灵山县志城池图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宋灭南汉国。将遵化、内亭、钦江等县入灵山县。治平二年(1065年),灵山县治自从峰子岭迁至石六寨,即六峰山东侧。

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灵山县

灵山县城区图

明正统五年,海北兵备副使甘泽调南海卫后千户所官军前来驻防,并筑县城。城周六百四十丈,高一丈八尺,开城门四座:东门朝阳、西门镇远、南门镇南、北门拱北。

50年代灵山县

灵山县城范围示意

天顺八年,海北道佥事林锦增建四门城楼,另建敌楼十八座。又因城池狭小,增拓东南城垣四百五十丈。嘉靖八年,佥事刘道将城墙筑高三尺,又开一门名通济,后因与县门相对被塞废。隆庆六年,知县冯盛宗按军三民七之例修缮,仅留三门。

民国时期灵山县图

1941年灵山县调整各区乡镇区域图

清雍正十一年,知县杜兆观修缮城楼,为各城门题额:东门长春、西门六峰、南门朝阳。乾隆十五年,复开正南门,并上建城楼一座。

1907年《时事画报》官兵借剿匪之名在灵山县大肆抢掠

民国抗战期间,为方便在日军轰炸时疏散群战,政府下令拆毁了灵山城墙。

0 阅读:1
吴钩斩古今

吴钩斩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