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池史——广东徐闻篇

吴钩斩古今 2025-02-04 09:10:44

“徐以一片壤孤悬海外无事,为众人舆瓢之举,亦未知海道蛇蟺,实为常山蛇势也,可忽视乎?”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徐闻周边地形图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越国,设徐闻县,县境几乎包含整个雷州半岛,隶于合浦郡。

汉代“徐闻令印”、“陈褒”(汉安帝时期官至司空,曾任徐闻令)印、“臣固私印”。

南齐武帝永明年间,分徐闻县置齐康郡。县治、郡治均设在讨网村,根据现代考古发现,汉代徐闻县治在二桥村后坡一处南临海峡的大台地(三堆仔台地),该地形势险要,故而未筑城垣,而是堆土垒石为基,构筑山寨,至今残迹仍有遗存。

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徐闻县

南陈永定年间,改徐闻县为齐康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改齐康县为隋康县。大业初,析合浦郡置徐闻郡,辖隋康、海康、扇沙、铁杷等县,郡治设于隋康县。

50年代徐闻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徐闻郡。贞观二年(628年),改隋康县为徐闻县,治所由讨网村迁麻鞋村(今芒海村),属东合州。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徐闻县隶之。

徐闻县城范围示意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徐闻县并入海康县,为时邑乡。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复置徐闻县。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县治迁宾朴村(即今城区,有宾朴路)。

1936年徐闻县各区乡镇自治区域图

徐闻自古无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设海安、锦囊两个千户所城,以兹防守。

1941年广东省徐闻县图

正统三年(1438年),知县李就始于宾朴筑土城。但因广西寇匪侵袭,天顺六年(1462年),县治迁入海安所城。

民国时期广东省徐闻县图

后因军民皆思故土,弘治十四年(1501年),知县平纲申将县治迁回宾朴,并开创石城,周长六百余丈。

徐闻北门瓮城门(拱极门)

正德五年(1510年),知县汪泽增筑城垣,城高一丈四尺,广八尺。又因堪舆师建议塞废北门,并为各城门题匾额:东门寅宾、西门迎恩、南门太平、北门永安。

徐闻城外通往海安港的道路

万历三年,知县张师益将南门迁至县治前(原在县治西),并提额“民安物阜”。万历五年,知县田舜耕以粗石重加筑固。万历二十五年,又为四城门外的瓮城加石匾:东曰朝阳、南曰若时、西曰有成、北曰拱极(有一些文章说是四门改名,其实不然,四座城门名称照旧,这个命名的是城门之外的瓮城城门)。

徐闻南门外的道路与南门塘

崇祯十二年,知县吴国斗在文庙前建子城,开文明门,但很快就因时局动荡而被塞废。清康熙三十七年,复开文明门。

0 阅读:94
吴钩斩古今

吴钩斩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