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肥胖日:认识肥胖的危害与科学的减重之道

荣轩康康 2024-05-11 19:50:38

每年的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要知道,肥胖已经是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难题,而在我国,也有超过半数的居民存在超重或肥胖的情况。

肥胖与年龄有关?

从全球的肥胖研究情况来看,肥胖与年龄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会逐年上升。特别是在15到60岁这一年龄段,肥胖率与年龄成正比。然而,当年龄超过60岁以后,肥胖的发生率又逐渐下降。而一项调查显示,25岁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肥胖率会飙升。

另一个研究数据则显示,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总体患病率会有所差异。在24-29岁之间,肥胖率增加;在55-59岁年龄段间的中年男性及65-69岁年龄段的老年女性中达到峰值。

这种情况可能涉及多个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代谢机能会有所下降,特别是在40岁以后,人体的各项机能逐渐减弱。如果此时运动量不足或者饮食习惯不合理,加上肌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流失,很容易导致代谢率下降,使得脂肪不断堆积,从而形成肥胖。此外,家族遗传、个人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因素等也会对肥胖产生影响。

然而,虽然年龄是肥胖的一个影响因素,但并不意味着年龄增长就一定会导致肥胖。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肥胖的发生。

总的来说,肥胖与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年龄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在预防和控制肥胖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维护健康的体重。

肥胖与情绪有关?

对于许多人而言,情绪状态与饮食习惯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面临压力、焦虑或抑郁等情绪困扰时,人们往往会发现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在悄然改变。有时,这种变化表现为过度进食,尤其是倾向于选择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我们称之为情绪性饮食。

而另一些时候,则可能表现为食欲不振,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而情绪、压力也会对体内的激素水平造成影响,从而增加脂肪的蓄积,最终导致肥胖,甚至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研究显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其肥胖的风险也相对较高。这并非偶然,而是情绪不稳定导致的饮食行为改变所致。当情绪低落时,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食物来寻求短暂的快乐或安慰,而这样的饮食习惯往往是不健康的。

此外,长期的压力状态同样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它不仅会导致人们的心理状态恶化,还可能引发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这种激素水平的改变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代谢过程,使得脂肪更容易在体内堆积,从而增加了肥胖的风险。

肥胖不是一天造成的,同样,减重也不能一蹴而就。

首先,要设置合理的目标。

为了尽快达到理想体重而设置过高的减重目标,容易打击到自己的信心,继而难以坚持。因此,要注意细分自己的减重目标,比如每周减重1kg。

其次就是要行动起来,合理饮食与科学运动相结合,同时保证规律作息。

饮食上要注意调整结构,以低脂、低能量、适量蛋白质等为原则,增加新鲜蔬果的比重,避免进食油炸食物,烹调方式也尽量选择蒸、煮、炖。其次,运动是减重中的关键部分。运动方式方面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但要控制好运动量、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循序渐进。而规律作息不仅能帮助减重,还有助释放不良情绪。

结语

减重没有捷径,有需要的人还是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

参考资料:

[1] 世界防治肥胖日|不是错觉:过了这个年纪,长胖真的更容易……

[2] 减重!为什么有人越“减”越重?|科普时间

[3] 511(我要腰)世界防治肥胖日 不再负“重”前行



0 阅读:9

荣轩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