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的时节来了,祛湿小妙招记住收好

荣轩康康 2024-05-31 20:10:53

现在正值雨季,很多人都会感觉自己“湿气重”,不妨参考下下面的祛湿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湿气?

湿气其实是中医上的一个概念,多是“湿邪”引起的,后者可以分为外湿和内湿,多见于长夏、梅雨时节。外湿多为外界时节因素、长期居住在阴暗潮湿环境等导致;内湿则多为饮食、情志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继而内生湿邪,如过食生冷油腻之物、多饮酒水。

这些行为可能会加重湿气,日常要多加注意。

久坐

运动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运动较少的人来说,比如久坐的人,往往容易出现身体沉重和四肢无力等表现,这些大多是由于体内湿气瘀积过多所引起的。

此外,运动不足还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使得身体更容易受到外界湿邪的侵袭,进一步加重湿气瘀积的情况。

因此,大家应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气,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对外界湿邪的抵抗能力。

经常熬夜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气血运行与日常作息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睡眠,它与肝脏之间联系紧密。

肝脏在中医里被视为储藏血液的主要器官,同时也负责疏泄气血、调节情绪等多种功能。因此,充足的睡眠对于肝脏的健康至关重要。如果到了应该休息的时间还不睡觉,肝脏就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滋养。这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一系列身体问题。

例如,长期熬夜或睡眠不足的人往往容易出现头昏脑涨、眼睛干涩胀痛等症状,这些都是肝胆湿热的表现。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口苦、胁肋胀痛、小便短赤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还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脏和其他脏腑的功能。

因此,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是维护肝脏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饮食好肥甘厚腻之物

即口感辛辣油腻、甜腻且精细,或是味道特别浓郁的食物。这类食物往往具有较高的热量和脂肪含量,长期过量摄入对身体健康不利。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过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却会对脾胃造成伤害,导致其运化能力下降。这样一来,水湿运化就会受阻,湿气容易在体内滞留,形成痰湿等病理产物。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调节,尽量饮食清淡,摄入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肥甘厚味的食物。

贪食生冷之物

从内生湿邪的角度来看,贪食生冷、油腻、酒饮以及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容易滋生湿气。这些食物和饮食习惯往往会对脾胃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从而使湿气在体内累积。

此外,饮食不规律也是导致湿气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扰乱脾胃的正常功能,使其无法按时按量地运化水湿,从而导致湿气在体内滋生。因此,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我们应该避免贪食生冷、油腻、酒饮等不良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果有这些表现,就要注意祛湿:睡眠够了依旧困倦,大便总是黏黏的,刷牙时恶心感觉有痰,晨起后小腿总是发酸发沉,舌头有齿痕、舌苔白腻或黄腻。

祛湿的方法还有这些,记住收好了。

中医理疗

对于湿邪表现较重的人,可以考虑艾灸和针刺等辅助方法。但在此之前需要明确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操作造成不良后果。

艾灸足三里、丰隆、中脘等穴位,可以激发脾胃脏腑的阳气,起到温中补虚、温化水湿的作用。通过艾灸这些穴位,可以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湿气的排出。

同时,针刺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如阴陵泉、丰隆、足三里等,也可以调节脏腑功能,缓解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湿气的目的。

改善居住环境

由于环境特点,居住在底层或平房的人更容易接触到潮湿的空气和地面,因此,建议多清理家中的堆积物品,特别是那些容易受潮、腐烂和霉变的物品,以免它们成为湿气的源头。

另外,还可以在卧室、客厅等经常活动的地方使用艾叶、菖蒲等中草药进行熏香。这些中草药具有化湿、驱寒的功效,可以帮助改善室内湿度。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使用除湿器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

结语

体内湿气过重可能会引起不适,大家还是要注意合理祛湿。

参考资料:

[1] 一年中湿气最重的时节来临,医生教你5招祛除湿气!

[2] 祛湿最好的办法不是吃药,家中常备这四样东西,从这个春天开始,远离湿气困扰

[3] 湿气重则百病生!5个细节说明你湿气过重,快停下这些“加湿”行为



0 阅读:120

荣轩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