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467):老婆、宦官、儿子、密友

六十秒历史 2024-06-27 14:23:47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259)

朝廷这么快扭转形势,第三个原因是人才。

首先是李亨。

李亨这个人,遭遇和他爷爷睿宗有点象,当了快二十年太子,一路提心吊胆,几次差点遭殃,原因是有一个太能干的老爹(睿宗是有一个太厉害的老娘)。

太子当到四十多岁,一夜之间天下大乱,是灾祸也是机会,李亨抓住了这个机会。

他趁马嵬兵变开了小差,仅凭数千兵马北上,最困难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五百人(‘所存之众不过一旅’),幸亏得到朔方军区留守人员拥戴,总算站稳脚跟。接下来,又通过灵武自立的办法,成功从李隆基手中夺权,成为复国运动的领袖。

领袖,不是那么好当的。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叛军强大,前线吃紧是一方面,更关键的,必须把新建立的朝廷,尽快打造成一个能够领导全国的、合格的战时指挥部,这才是最艰巨的任务。

这个任务,李亨完成的不错。

灵武刚即位时,李亨手上没几个兵,第一件事是把郭子仪、李光弼喊回来。见了面、谈了话、安排了工作,实际就是确认对朔方部队的指挥权。

然后是快速打造决策班子。

皇帝向来有内外朝两个决策体系,外朝是宰相统辖的行政机构,内朝是皇帝的亲信,包括后宫、宦官,贴身秘书等等。

唐朝到李隆基手里,内朝比较成熟的是两种人:一种是宦官,如高力士;另一种是翰林学士,等于贴身秘书。

李亨情况差不多,但也有几点不同。

一是宰相当中缺自己人。当时太上皇李隆基借册立新君的名义,一家伙派来三个宰相,韦见素、房琯、崔涣,包括后来提作宰相的张镐。这些人,太上皇下了任命书,李亨不能给人家免掉,只好继续用,但毕竟不是自己提的,总归隔了一层。

他自己提拔的宰相,一个是裴冕,裴冕纯粹因为有拥戴之功当的宰相,能力并不突出;另外就是郭子仪、李光弼,两人加‘同平章事’衔成为宰相。

这是特殊情况下一个特殊安排,郭李二人真正干的还是节度使,只管带兵,不参与中央政治,宰相头衔属于荣誉称号。这种宰相有个专门的称呼,叫‘使相’。所以总的看,宰相班子不是很得力。

《新唐书-宰相表》

二是内朝有变化。

宦官方面和李隆基一样,领头的是李辅国,作用地位类似高力士,马嵬分兵时,已经是核心人物。

区别比较大的一个是后宫参政。

李隆基借鉴武则天的教训,严格禁止后宫参政,甚至不立皇后。李亨这时候,朝廷处于危难之中,家有没有还不知道,夫妻矛盾根本排不上号。李亨老婆张氏,和他一同北上灵武,等于患难夫妻,而且‘性巧慧,能得上意’,有政治头脑,很自然地,成为李亨的‘内助’。

另外一个,在内廷成立新的决策机构‘元帅府’。

这里面一个核心人物叫李泌(bì)。李泌从小是神童,被李隆基派去和李亨交游,两个人亦师亦友。听说太子登基,他也跑到灵武,立刻被引作心腹。

李泌这个人,有个爱好,也可以说有个面具,叫‘修道’。儒和道,本来是中国知识分子固有的两面,入世则儒出世则道,达到世界观或者说内心世界一种平衡。

李泌的特点是玩得比较大,或者说玩得比较认真吧。他刚到灵武,李亨要给个官当当,他不肯,说我是‘山人’,给皇上当个顾问挺好。

他和皇上“出则联辔,寝则对榻,事无大小皆咨之,言无不从。上与泌出行军,军士指之,窃言曰:‘衣黄者,圣人也;衣白者,山人也。’”

你一个道士,朝廷大小事情都掺和,而且皇上言听计从,这叫作名不正言不顺;底下人开始指指点点,这叫作群众影响很大,因此必须尽快处理。

当时军务繁重,皇上把李泌叫来,说这样子不行,必须要有个身份,硬给他安了个头衔:‘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

这个元帅府设在皇宫内,四方军情报告,通通先送元帅府处理,再呈送皇上,等于战时司令部,类似后来清朝的军机处。

元帅是李亨长子李俶,他跟李泌两个,轮流在元帅府里值班,连皇宫钥匙都放一套在值班室,方便紧急情况随时找皇上汇报。

老婆、宦官、儿子、密友,通过这几个人,李亨迅速搭建起自己的核心小圈子。

本篇修订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0 阅读:2

六十秒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