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冬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那天早上,我正在院子里劈柴,猛听得门外有人喊:"有人在家吗?能借个火吗?"
我抬头一看,是个羸弱的老人,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蓝布棉袄,站在院子门口直哆嗦。我赶紧把他让进屋:"大爷,这天儿可够冷的,快进来烤烤火。"
老人进屋,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凑到炉子旁。我家的土炕炉烧得正旺,屋里暖烘烘的。老人哈着气,一边搓手一边说:"娃啊,谢谢你,老汉我走了一上午,手脚都冻麻了。"
我妈从里屋出来,看到老人,忙问:"老人家从哪来啊?这大雪天的,可够受罪的。"

"我从杨树湾来,去县城看我闺女,她生孩子了。谁知道半路上迷了路,这一转悠就是大半天,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老人说着,肚子适时地"咕噜"响了一声,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妈转身进了灶房,很快端出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和两个玉米面馒头:"大爷,先垫垫肚子吧。"
老人感激地接过,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一碗粥下肚,脸色才红润了些。
"大爷,还想吃吗?我再去盛一碗。"我问。
"好好好,谢谢你们啊!"老人连声道谢。
我又给他盛了一碗粥,老人又吃了两个馒头。吃饱喝足,他感激地看着我们:"娃,你叫啥名字啊?"
"我叫王有福,今年18了。"
"好名字啊,福气满满。"老人笑眯眯地说,"你这娃心眼好,将来定有好报应。"
我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大爷,您过奖了。"
老人要走时,天已经黑了,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我妈说什么也不让他走:"大爷,今晚就住我们家吧,明天雪停了再走。"
老人推辞不过,就在我家住下了。第二天雪停了,老人临走时,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娃,这是几颗南瓜籽,是我们杨树湾的老品种,结的南瓜甜得很,你拿去种着玩吧。"

我接过来,笑着说:"谢谢大爷!"
老人又说:"娃,你心地善良,记住,好人有好报。将来有机会,去杨树湾找我玩啊,我叫杨寿山。"说完,他拄着拐杖,踏着厚厚的积雪离开了。
我爹看着老人的背影,笑着摇头:"这老头,怪有意思的。不过咱家有福,脑袋瓜子灵光,将来准能出息。"
我叫王有福,是山东滨州一个叫王家屯的村子里的人。我家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耕种,靠天吃饭。
我家有三个儿子,我排行老小。我爹常说:"有福命好,他一出生,我们家那年的麦子就丰收了,还添了头牛。"
虽说我"命好",但家里穷是真的。我们兄弟三个的衣服都是传来传去穿,到我这里,往往已经是补丁摞补丁了。不过我不在乎,只要干净整洁,我照样穿得精神。
我们村子不大,全是姓王的,大家都是一个祖上分出来的,关系亲近。我爹在村里很有威望,为人正直,遇事肯出力。我从小耳濡目染,也养成了乐于助人的性格。

村里的王老汉年纪大了,腿脚不便,我经常去他家帮忙劈柴、挑水。文革那会儿,队里开会批斗"地富反坏右",有人说王老汉家是"地主",要抄家。我爹挺身而出,说王老汉家祖上就是种地的,哪来的地主成分?这才保下了王老汉家。
我从小学习不错,考上了县高中。那时候,村里考上高中的没几个,我爹高兴得不得了,逢人就说:"我家有福考上高中了,将来准能当干部!"
1978年,我高中毕业,赶上了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报考了山东农学院,想学农业技术,回来帮助乡亲们改良品种,增产增收。
高考那天,下着大雨,我爹用塑料布包着我的书包,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县城考场。一路上,自行车轮子溅起的泥水把我爹的裤腿都打湿了,但他却笑呵呵的,一点儿也不在乎。
"有福,你踏踏实实考,考上了,咱爹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上大学!"进考场前,爹拍着我的肩膀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上了。录取通知书到家那天,全村人都来祝贺,村支书还特意来我家说:"好好学习,将来回来建设家乡!"

大学四年,我勤工俭学,尽量减轻家里负担。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县农业局工作,负责农业技术推广。
工作几年后,我都二十五了,还没对象。我妈着急得不行:"有福啊,你看村里跟你同岁的,娃都会跑了,你咋还不找个对象?"
"妈,我这不忙着工作嘛,再说了,县城也没遇到合适的。"
我妈摇头叹气:"你这孩子,书呆子一个。"
1980年春天,县里组织我们去外地考察新品种试验田。路过一个叫杨树湾的村子时,我突然想起了那个老人家。虽然过去了四年,但我还记得他的名字——杨寿山。
"领导,我想去这个村子看看,有个老朋友住这儿。"我跟带队的局长说。
局长挥挥手:"去吧,下午四点在镇政府门口集合。"
杨树湾不大,我问了几个人,很快就找到了杨寿山家。他家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砖瓦房,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屋前种着几株月季,正开着花。
我敲门,出来一个年轻姑娘,二十出头的样子,扎着麻花辫,穿着蓝色的确良衬衫,清秀得很。
"请问,杨寿山大爷在家吗?"我问。
姑娘上下打量我一番:"你找我爷爷?他上山采药去了,得晚上才回来。你是?"
"我是王有福,四年前你爷爷去看你姑姑生孩子,路过我们村,在我家借宿了一晚。"
姑娘眼睛一亮:"哦,是你啊!爷爷常提起你呢,说你是个好后生。我叫杨桂花,是爷爷的孙女。"
"我今天是跟县农业局来考察的,晚上就得走,改天有机会再来看望你爷爷。"
桂花热情地把我请进屋:"先喝杯水再走吧。"
她泡了杯茶给我,我们聊了起来。桂花告诉我,她在镇卫生院工作,是个护士。她爷爷杨寿山在村里是个老中医,很受尊敬。
"对了,那些南瓜籽种出来了吗?"桂花突然问。
"种了!结的南瓜可大了,全村人都来我家要籽呢!"我高兴地说。
就这样,我们聊着聊着,竟然忘了时间。眼看快到集合时间了,我急忙告辞。桂花送我到村口,我们互相留了地址,约好有空再见面。
回去后,我常常想起桂花的笑容,心里痒痒的。过了半个月,我找了个周末,骑着自行车,带着自家产的大苹果,又去了杨树湾。
这次,杨寿山在家。他一见我就笑开了:"是有福啊!你长高了不少,也结实了!"
我把苹果送给他,又从包里拿出一包南瓜籽:"大爷,这是您给我的南瓜籽种出来的,我又留了些种子,带来给您。"
杨寿山哈哈大笑:"好好好,这娃还记着这茬儿呢!"

我在杨家吃了午饭,杨寿山问起我的工作和生活。听说我在农业局工作,他很高兴:"好啊,为百姓做实事,积德行善!"
桂花在一旁帮奶奶做饭,时不时地看我一眼,脸上带着羞涩的笑。吃完饭,她主动提出带我去村后的果园看看。
在果园里,我们聊了很多。她告诉我,她从小跟着爷爷学医,认识很多草药,能治一些常见的小病。我则给她讲了我在农业局的工作,如何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就这样,我开始频繁往返于县城和杨树湾之间。每次去,我都会带些新鲜水果或者县城的小玩意儿给桂花和她爷爷。杨寿山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常常借故走开,留我们两个人说话。
半年后的一个夏夜,我在杨家的院子里,鼓起勇气向桂花表白了。月光下,她红着脸点了点头。
我高兴地抱起她转了个圈:"太好了!我明天就回去告诉我爹妈,让他们来提亲!"
桂花笑着捶我:"你呀,心急什么,先说说看我爷爷答不答应吧。"
第二天,我正式向杨寿山提出了要娶桂花的请求。老人笑呵呵地说:"早就看出来了!你这娃实诚,又有出息,我早就答应了!"
回家后,我把这事告诉了爹妈。我妈先是一愣,然后问:"是不是那个帮过咱们的老头的孙女?"
"对啊,就是杨寿山大爷的孙女桂花。"

我爹拍着大腿笑了:"这缘分,啧啧,真是天注定!"
1981年春节过后,我和桂花结婚了。婚礼很简单,就在我家办的,请了村里的亲朋好友。杨寿山坐着牛车,带着全家人来了。他精神矍铄,穿着一件崭新的中山装,面带笑容地看着我们。
婚礼上,杨寿山拉着我和桂花的手,对着大家说:"四年前,我迷路了,是有福家收留了我,给了我热粥和馒头。我当时就说,这娃有福气。今天,我把孙女嫁给他,也算是缘分啊!"
听着这话,我爹妈红了眼眶,我也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婚后,桂花调到了县医院工作,我们在县城买了间小房子,日子过得紧凑而充实。
1983年,我们的儿子出生了,取名"王大福",寓意着家里的福气越来越大。桂花的爷爷特意从杨树湾赶来,给曾孙看病,说这孩子骨骼清奇,将来必定有大出息。
1985年,我被提拔为农业局副局长,负责全县的农业技术改革。那年,我带领技术员,在全县推广了一种抗旱小麦新品种,使得旱年的产量提高了近三成。县里给我记了个大功,还评为了"农业劳动模范"。
桂花在医院也干得出色,从普通护士升为了护士长。她心灵手巧,对病人极有耐心,深受患者喜爱。
1990年,杨寿山九十大寿,我们全家去杨树湾给他祝寿。老人家鹤发童颜,气色很好,见了我们全家,乐得合不拢嘴。

"有福,你看这日子,美不美?"杨爷爷拉着我的手问。
"美,杨爷爷,都是您的福气照着我们呢!"我笑着说。
老人摆摆手:"不是我的福气,是你的善良换来的福气啊!当年要不是你们家收留我,给我热粥吃,我可能就冻死在半路上了。这辈子我没做过多少好事,但看人还算准,我第一眼就看出你是个好后生。"
杨爷爷喝了点小酒,脸色红扑扑的,兴致很高:"有福,你记住,善良的人,老天爷都会眷顾的。你对人好,人家也会对你好。这世上的福气,都是这么积攒出来的。"
1992年,杨爷爷去世了,享年九十二岁。他走得很安详,走前还紧紧握着我和桂花的手,嘱咐我们要互相照顾,好好生活。
杨爷爷走后,我们把他珍藏的中医书籍整理出来,桂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这些医书,慢慢地也能看一些常见病了。

1995年,我被调到市农业委员会工作,负责全市的农业产业化推进。桂花也通过自学,考取了中医执业资格,在医院开了个中医诊室,专看一些慢性病。
我们的儿子大福也争气,1999年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学的是农业经济管理。毕业后,他留在了北京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工作,后来自己创业,做起了有机农产品电商,生意越做越大。
2003年,大福给我们抱来了孙子,取名"王小福"。我抱着孙子,忍不住老泪纵横。想起半个世纪前的那碗粥,想起杨爷爷给我的那几粒南瓜籽,不由得感慨万千。
2023年,我和桂花都已经退休多年,在县城的小区里颐养天年。桂花仍然保持着给左邻右舍看病的习惯,我则在小区里辟了块地,种些蔬菜水果,时不时送给邻居们尝鲜。
前几天,小区门口来了个乞讨的老人,衣衫褴褛,看上去很是可怜。不少人对他避而远之,嫌他脏。我看不过去,把他领回家,给他洗了澡,换了身我的旧衣服,又做了顿热饭给他吃。
吃饱喝足后,老人感激地说:"大爷,您真是好人啊!现在这世道,像您这样的人不多了。"
我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人活一世,不就是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吗?当年要不是有人帮我,我哪有今天?你安心住几天,养好了身体再走。"

晚上,桂花给老人按摩活血,缓解他长年乞讨导致的腰腿疼痛。老人感动得直掉泪:"我这辈子没福气,但遇到你们,是我最大的福气啊!"
听着这话,我和桂花相视一笑。五十年前,谁能想到一碗热粥和两个小馒头,竟然换来了我这一生的幸福?
现在,轮到我们把这份福气传递下去了。
记得杨爷爷常说的一句话:"好人有好报,善良的种子会开出最美的花。"
如今看来,这句话真是一点没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