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自带的“排水穴”,一穴健脾化湿,一穴畅通水道

沛珊说健康 2025-04-13 17:44:35

中医认为,人体水液代谢与脾、肺、肾三脏密切相关。若脾虚湿盛,水液运化失常,就容易出现水肿、痰湿、肥胖、大便黏腻等问题。此时,身体自带的两个“排水穴”——健脾化湿的阴陵泉、畅通水道的水分穴就能发挥重要作用,帮助调节水液平衡,改善湿浊内停的症状。

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膝部屈曲时,在膝关节内侧下方,胫骨内侧髁的下方凹陷处。这个穴位与脾经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脾在中医理论中是主运化的,负责将人体摄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同时也有着运化水湿的功能。

当脾的运化功能出现问题时,水湿就会在体内堆积,导致身体出现诸如水肿、肥胖、身体困重、食欲不振等症状。通过按摩或针灸刺激阴陵泉穴,可以有效地激发脾经的气血运行,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从而达到健脾化湿的效果。就像疏通了一条堵塞的河道,让水湿能够顺利地排出体外,身体也会因此变得更加轻松、健康。

水分穴则位于人体的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一寸处。它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作用是畅通水道。人体的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循环过程,需要多个脏腑的协同配合,而水分穴就像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能够调节水液在体内的分布和运行。

当水液代谢出现异常,如小便不利、腹胀、水肿等情况时,刺激水分穴可以促进水液的正常循环,使水道更加畅通。它能够引导体内的水液向下输送,帮助排出多余的水分,缓解身体的水肿症状,让身体的水液代谢重新回到正常轨道。

如果你想了解疾病防治、中医学习等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4 阅读:335

评论列表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3
2025-04-15 10:55

中医好历害的排水穴.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中医這点做到啦。能天天出來宣传大家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呢,这点中医还是做到啦。你要是说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是不对,那他们就会说你不爱国,汉奸等等。这点中医们也做到啦。(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

沛珊说健康

沛珊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