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需要补阳,却在服药之后频频出现上火的迹象,这时候,如果能兼顾一下肾阴,就能把这股火气平衡掉。
而在所有的补阴药里,六味地黄丸应该算是知名度比较高的了,紧随其后的是知柏地黄丸,这两个中成药可以说一脉相承。还有一个,大家可能不太熟悉,那就是左归丸。
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
肾阳,是潜藏在肾中的阳气。假如我们在补的过程中,阳气并没有下潜到肾,而是跑到上面去了,就会表现出一系列上火的症状。换句话说,我们补阳应该补到肾,结果却补到头面上了,就面红耳赤、口舌生疮。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阳气上越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阴不制阳。阴阳平衡,阴气才有能力把阳气留住,肾阳才能似蛟龙入海一般潜藏下来。
这个中成药滋阴的力度很大,因为里面用了一味比较特殊的中药,那就是龟板胶。龟板胶是用乌龟的腹板熬制而成,乌龟的爬行速度很慢,而且大部分时间它都是安静的不动的,在中医看来,乌龟就代表着阴,所以龟板胶是补阴的,这样的血肉有情之品,往往就有着强大的补益之力。
熟地色黑,质地油润,色黑可以入肾,油润所以能补阴。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两个地黄丸,里面都有大量的熟地。滋阴补肾是熟地最主要的任务,在草木药里,很难找到比它更能胜任的。
山药、山萸肉、枸杞子也是补阴的。枸杞子是种子药,擅长入肾,山萸肉味酸,补肾的同时兼顾补肝,山药兼顾肺、脾、肾,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牛膝补肝肾,同时能把药力引到下肢,因为肝肾不足常有腰膝酸软的表现。
鹿角胶是用鹿角熬制而成,鹿是活泼的动物,善于奔跑,动则生阳,所以鹿角胶是补阳的,和前面的龟板胶遥相呼应,一个补阳,一个补阴,再配上阴阳双补,药性温和的菟丝子,补阴药里又带有补药之药,所以这个左归丸其实是阴阳双补剂。
很多中成药都是这样的思路,只不过在阴和阳之间会有一个倾向,有的倾向于补阴,有的倾向于补阳,而左归丸的核心在于肾阴,以补阴为主,阴气充足,就能把阳涵养住。
道理明白了,那么,今后我们在服用补阳的药物时,比如,同左归丸相对应的有一个右归丸,右归丸温补肾阳,服用之后发现上火了,冬天怕冷,夏天怕热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这时候就可以配上左归丸。
当然,通过服用六味地黄丸或者知柏地黄丸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一个思路,作为参考,我们知道阴不足身体会虚热,可以用知柏地黄丸;以补益为主,那就用六味地黄丸;想要加大补益的力度,那就用左归丸。
在时间上,早上阳气升发,适合补阳;晚上阳气潜藏,适合补阴。先把阳气补起来,再助其潜藏下去,就不容易上火了。
舌苔厚腻的人不宜服用。
什么人都能写文章,那不吸收是不是还要来个健脾丸,干脆把中成药吃个遍总会对症
右归丸配左归丸?怎么想的?
好
湿气重的不要吃。会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