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地域黑的河南竟有11人获茅盾奖,占总数的1/5,河南人凭什么?

说历史的女人 2024-01-04 13:25:57

最近台湾女歌手杨丞琳火了,不过她火得有些尴尬,竟是因为她“黑”河南人,被大家推到了风口浪尖。她在郑州演唱会上说:“河南人不可以这样子啦,你们已经有一些名声唉,你们知道吧,爱骗人的事情,不要骗我!”

尽管她是用开玩笑的口吻说出这番话的,但因其是公众人物,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话,未免引起了一些人的敏感。他们(包括很多河南人和一些非河南人)立马把地域黑联系了起来,并纷纷对杨丞琳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尤其是那些网红大V或小V们,更是愤愤不平,在各个平台上怒责杨丞琳,为河南人抱不平,骂她“来河南赚钱,又说河南人是骗子,刚端起碗就砸锅”云云。甚至连第一网红公知,爱国达人、反美斗士司马南都不能沉默了。他也专门做了一期视频评论此事,为河南人讨公道,说“河南人是我们的根”,并且声讨“地域黑”,表明丑化河南人,本质上就是嘲笑中国人人,这些黑河南人的其实就是在黑中国人,要坚决反对地域黑。

多年来,河南人被地域黑也是不争的事实。比如那几句著名的民谣,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十个河南九个骗,总部设在驻马店,还有一个是教练;

九个河南八个偷,指挥机关在郑州,还有一个在练手;

八个河南七个抢,贼子窝窝在洛阳,还有一个在张望。

甚至有人把这个地域黑扩大化:

十亿人民九亿骗,河南人民是教练,总部设在驻马店,全国都有连锁店。

但长期以来,也颇有为河南人正名的人士,比如2002年曾有一本书叫《河南人惹谁了》很流行,书中对河南和河南人有较为全面公正的阐释。

河南是个人口大省,占全国14分之一,占世界总人口的70分之一;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全国各大城市那么多高楼大厦的崛起,河南农民工是做了巨大贡献的;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排名仅次于黑龙江);河南是高考大省;是文物大省(地上文物仅次于陕西省,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全国第一);河南是文化大省,是黄河文化的代表;河南也是武术大省,有少林武术等。

而且,但还有个不争的事实是,河南也是一个文学大省,不说古代曾出过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即便如今也是最盛产作家的省份,比如多年陪跑诺贝尔文学奖的阎连科,著名作家刘震云等。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中国第一文学奖,即茅盾文学奖,自1982年以来,共颁发了11届,全国共有53位作家获奖,而河南省就出了11位,均下来几乎一届一位,占了茅奖得主总数的五分之一,高居全国第一,并且远超第二位的江苏省,河南人凭什么成为茅奖第一大户?

咱们先来看看历届茅奖得主的河南人都有谁。

第一届茅奖共6人获奖,其中两位都是河南人,即魏巍和姚雪垠;第二届共三位作家获奖,其中的河南人是李准;第三到第五届茅奖得主没有河南人,但从第六届开始至今,河南人又成了常客,其中有第六届的柳建伟和宗璞;第七届的周大新;第八届的刘震云;第九届的李佩甫;第十届的李洱;第十一届的乔叶和杨志军等。

那么这11位河南人究竟有没有资格获得茅奖呢?

先看第一位魏巍。

魏巍是河南郑州人。大家对他的认知恐怕都是从他那篇著名的散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始的。魏巍是位标准的红色作家或者革命作家。他的茅奖获奖作品《东方》就是抗美援朝题材,除此外,他还著有《红色的风暴》,以及长征题材的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等。

魏巍是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关注过的作家,他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上刊出后,毛主席随即批示“印发全军”学习。因此他的《东方》获奖应是毫无争议的。

再看第二位姚雪垠。

他是河南南阳邓州人。南阳也是人杰地灵,盛产作家,有一个称谓为叫“南阳作家群”,之后的茅奖得主宗璞、柳建伟、周大新都是南阳人。另外南阳还有被誉“南阳一宝”的著名帝王作家二月河,著名作家张一弓,历史小说家秦俊等。

姚雪垠一生似乎就写了一部书(其他作品很少,且不够有名),即长达五卷、共230多万字的皇皇巨著《李自成》。这部书从1957年动笔起,前后历时40余年,可谓史上罕有。此书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第一卷一出版即引起极大轰动。后来有评论家认为,他的这部大作写得最好的是前两卷,而他获得茅奖的就是第二卷。姚雪垠写作前两卷书时,茅盾先生还健在,据说,他是得到茅盾先生的大力指点的。

本来就很有功力,再加上文坛泰斗茅盾的指导,获得茅盾奖不是顺理成章的吗?恐怕他想不拿奖都说不过去。

第三位李准。

洛阳孟津县人。如果你对他比较陌生的话,说起两部电影,你恐怕就知道了。一部叫《李双双》,一部是抗越题材的《高山下的花环》。这两部著名的电影都是他的编剧,而且前者还是根据他的原创小说改编的。

李准获得茅奖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是以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国民党军队为阻滞日军南下,炸开郑州黄河花园口大坝,造成河南、江苏、安徽数省大面积洪灾为背景创作的。这次人为的洪灾造成了1000多万黄泛区难民流离失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但以此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却极少,甚至可以说,真正成功的仅此一部。这部小说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学意义,作品也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对抗大灾难时表现出的抗争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正能量的表现。

仅从《黄河东流去》的创作题材上,获得茅奖便不会有争议。事实上,它当年是以最高票获奖的。当然,这部大作也有一定局限性,就是李准虽然塑造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人物,但明显缺乏特别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第四位茅奖得主柳建伟。

是南阳镇平县人。他可能是11位获得茅奖的河南人中实力最弱的一位,因为他获奖时年仅42岁,是最年轻的茅奖得主之一(获奖时的年龄仅比第五届得主阿来大一岁,且那一届的茅奖颁发迟了两年,否则柳40岁就获奖了)。

柳建伟是一位著名的电影编剧,比如《惊涛骇浪》《血战湘江》《飞天》等电影都是他的编剧。其茅奖获奖作品《英雄时代》,是其时代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其他两部为《北方城郭》和《突出重围》)。

小说大开大合,以一个红色家族的几个主要人物在北京和西南中心城市的命运沉浮为主线,描绘世纪之交社会变迁的壮阔图景。小说结构宏大,采用直面现实的叙事手法,广泛呈现了当代中国的经济生活场景。作品既有对现实的批判意识,又有对时代的讴歌,总之是比较好看的那种。但由于作者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原因,作品的深度似乎还不够。

第五位是同柳建伟同一届获奖的宗璞。

宗璞是南阳唐河县人,其父便是著名哲学家、《中国哲学史》的作者冯友兰。做为冯友兰先生之女,宗璞想不优秀都难。她清华大学毕业,20岁就开始发表小说,确实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才女。

宗璞作品很多(其散文创作十分突出),最著名的就是长达百万字的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中包括《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其获得茅奖的是第二卷《东藏记》。

《东藏记》描述了在抗日战争中,从京城南下的一群知识分子的个人遭遇、情感经历,以及心灵成长的历史。作品用温情的笔调,来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博大胸襟。

宗璞的语言充满柔情,“被一种母爱的仁慈与博大的情怀包容。”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曾如此评价宗璞:“冰心以来,能将世道人生,天理人趣写得气韵不凡的女性不多,宗璞可谓是个少有的特例,她甚至要比冰心要多几分大气。因为宗璞深味西方文学,又得东方哲学精神的个性。”

因此,具有深厚文学和哲学素养的宗璞获奖也是不容置疑的。

第六位是周大新。

南阳邓州人。加上前面提到的姚雪垠、柳建伟和宗璞,至此,河南南阳已经为茅盾文学奖“贡献”了四位得主!南阳,这个诸葛亮呆过的地方,也确非浪得虚名。

周大新也是位高产作家,迄今为止,已有13部长篇小说问世,比如《战争传说》《安魂》《第二十幕》《洛城花落》等。其茅奖获奖的作品是《湖光山色》,这部作品还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进行热播。不过电视剧主要是宣扬我国的新农村建设风貌的,其实这部作品对现实的批判,对农村官僚腐败的揭露是非常彻底的,是一部真正意义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但许多读者对周大新这部长篇没有什么印象,或者评价很一般,是因为那届茅奖仅有四部作品获奖(体现了茅奖的宁缺毋滥精神),而其他三部似乎太过精彩。一是贾平凹的《秦腔》,老贾也因此终于“修成正果”;其次是具有诗史色彩的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另外还有麦加的充满悬疑色彩的非常好看的谍战小说《暗算》。

相比之下,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则显得平淡。尤其是他的语言太过“温馨”,而不具个性,叙述得让人“昏昏欲睡”。不过你若真正读进去的话,感觉也是相当不错的。

有不少专家对这部作品给予了好评,比如著名评论家孟繁华说它是一部“充满悲情和暖意的小说”,“ 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乡村变革发自内心的渴望和期待,是一个有识见的作家洞穿历史后对今天诗意的祈祷和愿望。”作品对人性复杂性、可能性的表达也到了一定的高度。

第七位是就是大名鼎鼎的刘震云。

他是新乡延津县人。对于刘震云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他显然早已挤进中国文坛的第一梯队,其知名度甚至不低于贾平凹、莫言等人。甚至你刷抖音时,就有可能冷不丁刷到刘震云,见到那标志性的一头长发,听到他口若悬河的侃侃而谈。刘震云差不多已经成了一名网红般的存在了。

刘震云的作品非常多,有相当一部分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比如《一地鸡毛》《一腔废话》《我不是潘金莲》《手机》等,还有不少都被拍成了电影或者电视剧,同著名导演冯小刚相互成就。

刘震云也是各种文学奖拿到手软,其茅奖作品是《一句顶一万句》,这名字起得就霸气,小说写得也不赖,被誉为中国的《百年孤独》,值得一读。

第八位是李佩甫。

这名字听起来有点耳熟,不错,他就是那部曾经红透中国半边天的《羊的门》的作者。

李佩甫是许昌人。许昌是河南的中心。世界之大,中国为中;中国之大,中原为中;中原之大,许昌为中。因此有人也说许昌就是世界的中心。李佩甫写许昌,也写出了中原文化的最核心部位。论写中原文化,李佩甫排第二,恐怕没人敢称第一。

李佩甫创作了多部探讨中原文化的小说,比如《羊的门》《城的灯》《金屋》《等等灵魂》《平原客》等,对河南人有透入骨髓的“挖掘”。他的《羊的门》曾经形成一种现象,促成了中国小说界“门”系列作品的诞生,一时间,《寡的门》《媳的门》《贾的门》等无数带“门”的小说横扫街头书摊以及盗版届,蔚为壮观,拉动了20世纪末的书摊经济和中国最后一波读书“狂潮”。之后,互联网走人千家万户,中国再没有出现过这种读书奇观。

李佩甫被认为是描写中国“官场”运作最深刻、最有力度的作家。他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官场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李佩甫的小说确实写得非常深刻、耐读,而且也很有文采,语言如行云流水,人物性格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李佩甫的茅奖作品是《生命册》,它勾画了近50年的社会变迁,和身处其中的一个个生命个体的心灵变化,完成了对一代人命运的审视。其中塑造了差不多一打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无限逼近历史和人性真实的过程中,为我们绘制出一幅具有哲理反思意味的人物群像图。”其作品写得真实而有温度。

第九位李洱,河南济源人。他是一位标准的先锋作家。2003年,他的长篇小说《花腔》同莫言的《檀香刑》共同获得第一届“21世纪鼎均双年文学奖”,被评论者称为“先锋文学的正果”。

李洱还有一部长篇叫《石榴树上结樱桃》比较著名。2008年底,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华,将李洱德文版的《石榴树上结樱桃》送给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点名要与李洱对谈。德国媒体评价《石榴树上结樱桃》说,“谁想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的话,就应该阅读李洱的小说。”

李洱在作品中主要描写知识分子,在这方面,他被誉为是同清代《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和《围城》的作者钱钟书齐名的作家。

李洱的语言很有特色,评论家敬文东认为:”李洱的语言生成方式极为高妙,他的语言是君子的语言,温润如玉。”

李洱的茅奖作品是《应物兄》,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当代社会特别是知识分子生活画卷。如果你想从灵魂角度了解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现状,那么此书必读。《应物兄》不仅获得茅盾奖,而且曾获得2018年《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

《应物兄》被认为是“体现了作家巨大的野心,以及被野心激活实现的文本”,并且其中“ 隐藏着秘密的代际知识图谱”,很值得一读。笔者以为,李洱可能是最有潜力的河南作家之一。

第十位和第十一位即今年(第11届)茅奖得主乔叶和杨志军。因笔者曾在另一篇文章对这两位有详细介绍,故此只做简要评述。

乔叶是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人,她是一位笔法细腻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写得很感人,虽然被诟病为写作手法比较笨拙,但功力非常扎实,是个相当写实派的作家。她的茅奖获奖作品是《宝水》,农村题材小说。

最后一名杨志军,关于他是哪里的人,有一定争议。但毫无疑问,他的祖籍在河南孟津,只是出生在青海,如今又定居在山东。就算半个河南人吧。

杨志军曾以《藏獒》而风靡全国,从而登上作家富豪榜。今年又以《雪山大地》折桂茅奖。有不少人认为杨志军这部作品写得不咋的,但《雪山大地》拿到了本届茅奖的第一名却是不争的事实(乔叶的《宝水》则排名第二)。这部书究竟水平如何,还请各位读者自己鉴定吧。

从以上对11位获得茅奖的河南作家的简述,大家大概就可以明白,为何河南人容易获得茅奖了吧。综合起来无外乎这几点:

第一,做为中国传统上的第一人口大省(如今广东省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河南,但外省移民非常多),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河南人获得茅奖的概率。然而,占全国1/14的人口,却拿到1/5的诺奖,这个比例仍然有点恐怖。这不得不令人考虑其他因素。

第二,深厚的文化底蕴。河南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文化大省,它是中原文化或者黄河文化的摇篮和中心,而中原文化或黄河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而表现这种文化的最主要方式就是文学。茅盾文学奖所倡导的长篇小说,正是文学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第三,中原中心论的影响。自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文坛又何尝不是如此?不管曾经的“京派”文学或者“海派”文学或者“陕军”文学如何得牛,为争天下第一竞争得怎么激烈,但归根结蒂,中国文学还是讲究传统的,而传统的最后归宿还是中原文化。因此,河南作家在竞争茅奖中是否会有先天性优势?

第四,中国是农业大国,而河南又是农业大省。历届茅奖获奖的作品中,描写农村题材的居多,而河南茅奖得主更是如此。农民需要土壤,作家更需要“土壤”,河南作家是最有土地意识和土地情怀的。如果论写土地,写农村,写农民,能写过河南人的恐怕不多。像阎连科、刘震云、李佩甫都是写农村小说的大家。

第五,中国做为文明古国,历史悠久;而中国的历史有多悠久,似乎河南的历史就有多悠久。华夏族的祖先黄帝就出生在河南的新郑;中国最早的朝代夏、商,其核心区都在河南。对于历史题材的小说来说,河南作家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茅奖得主的作品中,历史题材也有相当的分量。姚雪垠和宗璞也都是写历史小说的大家。

最后一点是,在体裁上,茅盾文学奖注重写实的小说,没有几部获奖作品是属于浪漫主义或者其他派别的文学的。而写实,也是河南作家的强项。河南人不管被地域黑多么严重,不管被认为多么爱“骗人”,但实在人大大的有,尤其是在文坛。像乔叶,就是被认为非常实诚的人,甚至是太“实”了,不够文采,而不被一些读者认可。但茅奖恰恰比较认同这种写实派的扎实的甚至是“瓷实”的文风。当然,不是说不写实就不好,像莫言、马尔克斯等文学大家,他们的文风就很魔幻,他们可以去竞争诺贝尔文学奖,但未必适应茅奖。

还有,需要指出的是,地处中原的河南,某种意义上,是最能代表中国的。比如央视名嘴白岩松就有这样的说法,他曾说:中国人什么样,河南人就什么样。

既然,河南人最能代表中国人,那么他们的作家更容易获得茅奖就不足为怪了。

白岩松还公开为河南人辩解过:全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姓氏有五种,即王、张、李、刘、陈,其中有四种姓氏的祖上都是在河南。因此任何挤兑河南人的,都可以回他四个字,叫做“数典忘祖”。

因此,大家对河南人就不要搞地域黑了吧。或者说,看在他们诸多茅奖得主的面子上,看在他们为中国文学做出不小贡献的面子上,还是同河南人“和解”了吧(当然,河南人也要自省,要更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是同一个祖先,同一条根!

(文/说历史的女人·濯雪)

0 阅读:70

说历史的女人

简介: 写有温度的历史,给有温度的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