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三大疑案之【移宫案】

历史超有料 2024-07-15 11:45:16

移宫案,为晚明三大案之一,其它两个分别为梃击案和红丸案。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为泰昌元年,宠妃李选侍因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

不到一个月后,光宗死于红丸案,熹宗登基为帝。李选侍又想继续侍奉熹宗。

当时,郑贵妃、李选侍、魏忠贤来往甚密。魏忠贤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坚持让李选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乾清宫内。

而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为防其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到仁寿殿哕鸾宫。此事件史称“移宫案”。

想要弄清楚移宫案背后的真相,有一个人非常的重要,他就是明光宗朱常洛的伴读太监王安。

万历二十二年,朱常洛出阁读书,王安在时任司礼监掌仪太监陈矩的推荐下,成为了朱常洛的侍读。

而王安在之后的国本之争中,一路为朱常洛出谋划策,保驾护航,成为了朱常洛最为倚重的人。

在梃击案发生以后,因为最终查到了万历宠妃郑贵妃的头上,群臣要求万历皇帝秉公处理,好好教训一下郑贵妃。

然而万历却不舍得处罚郑贵妃,于是他就把球踢给了受害者朱常洛,让朱常洛表态怎么处理。

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的话,朱常洛将会在皇室和朝臣之间均留下不好的印象。

而王安建议朱常洛一定要放郑贵妃一马。朱常洛虽然十分愤怒,但最终还是听从了王安的建议。

随后,王安就帮朱常洛起草了一道东宫诏令,也就是一份关于梃击案的“东宫官方声明”。

东宫官方声明的诏令内容乏善可陈,没什么值得推敲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官场上的套话,但王安在这份诏令里面的一个用词却大有深意。

诏令是用朱常洛第一人称写的,但不同于以往的是,诏令中的朱常洛不再自称“儿臣”,而是自称“本宫”。

这是朱常洛第一次用这个词。

朝臣们瞬间就读懂了这个称呼变化所传达的信息和含义,那就是朱常洛很生气,但是,即使再生气,与太子之位比起来,他也必须得忍,而且也还可以忍。

所以朝臣们也全都默契的不再追究这件事了。

除了朝臣们,万历皇帝朱翊钧也读懂了这份诏令中称呼改变的申遗,他知道了自己这个儿子,终于明白孰轻孰重,并且真正开始有了帝国继承人的气度。

至于郑贵妃,她估计也是读懂了,明白了朱常洛的储君之位已经是既成事实,再也无法改变。从此以后,郑贵妃就收敛了很多,没有再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

王安只用了一封诏令,都轻松化解了梃击案可能引发的政治动荡,并且彻底巩固了朱常洛的太子之位。由此可见,王安这个人的确机智过人。

朱常洛登基以后,将王安提拔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监掌巾帽局,并且依旧是朱常洛的首席智囊。

朱常洛在位的一个月中,政令的发布,大批东林党人的启用,万历皇帝遗留的人事问题的处理等等,基本上全都是王安在主持。

短短经历了一个月的皇帝生涯后,朱常洛因为红丸案而驾崩,紧接着就是晚明三大遗案之一的移宫案。

简单来说,就是一群大臣让朱常洛的遗孀李选侍搬离乾清宫的事情。

在朱常洛短短一个月的皇帝生涯中,前10天他还是住在东宫-慈庆宫里面,因为当时郑贵妃依然赖在乾清宫里没有搬走。直到群臣施压,郑贵妃走人以后,朱常洛才带着李选侍和16岁的长子朱由校搬进了大明皇帝的寝宫-乾清宫。

朱常洛有两位姓李的选侍,为了区分被称为东李和西李,而陪伴朱常洛住进乾清宫里的是西李。

朱常洛非常宠爱这位李选侍,在皇长子朱由校的生母去世以后,朱常洛就让李选侍来抚养朱由校。

本来这位李选侍是非常有可能在日后被朱常洛封为正宫皇后的,可是由于朱常洛在位时间太短,所以他的女眷都没有来得及册封,于是朱常洛就在托付后事的时候,专门提到要册封李选侍为皇后。

但这件事被大臣们给糊弄过去了。

朱常洛驾崩以后,群臣要立皇长子朱由校为新君,但是却遭到了李选侍的阻拦,因为李选侍要求先将她的皇后身份确定下来,因为朱常洛在交代后事时委托群臣立她为后的事情,她是知道的。

只不过李选侍的这个要求遭到了群臣的强烈反对。

于是李选侍为了谋求皇后之位,与当时名字还叫李进忠的魏忠贤一起谋划将朱由校藏在身边,以此来和朝臣们讨价还价。

然而,一众东林党朝臣居然直接冲进乾清宫,将朱由校给抢了出来,让李选侍的计划最终落空。

而在这个过程中,王安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与东林党里应外合,监视着李选侍的一举一动,并且将朱由校的准确位置通报给了东林党,这才让东林党人可以直接将人给准确的抢出来。

而朱由校被抢出来安置在慈庆宫以后,也是由王安负责照看保护。

之后,东林党人以“根据祖制,大明新君继位要在乾清宫举行”为由,让李选侍搬离乾清宫,遭到了李选侍的拒绝。

于是他们就开始用各种上书来恶心李选侍,李选侍最终顶不住压力走人,朱由校由此得以顺利登基继位。

以上就是移宫案的经过。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这件看似清晰明了的事情。为什么会被列为晚明三大疑案之一呢?

因为移宫案的本质是王安联合东林党人发动的一场政变。

东林党人在将朱由校抢出来以后,打着维护祖制的旗号,非要让李选侍搬离乾清宫。然而他们似乎刻意忘记了刚刚去世的明光宗朱常洛在登基的时候就是住在慈庆宫的。

其实,很多祖制到了晚明时期早就已经没有什么人遵循了,而且朱由校当时嫡母和生母都已经去世了,李选侍则是被朱常洛点名来照顾朱由校的,所以李选侍有着朱由校养母的身份属性。

16岁的朱由校还没有大婚,而皇帝在大婚之前和母亲住在同一个宫殿里面是有先例的,万历年间的李太后就是一直到万历皇帝大婚以后才搬离乾清宫的。

然而,东林党人却坚持让李选侍必须搬出乾清宫,并且不能和朱由校有任何接触。为此,他们甚至翻出了武则天的例子,给李选侍扣上了一顶有悖人伦的大帽子,甚至说她是想要勾引朱由校,迫使李选侍最终离开了乾清宫。

那么东林党人为什么要费尽心机的这么去做呢?

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要彻底把控朝局。

在万历年间,东林党人由于坚决拥护朱常洛当太子,所以和王安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朱常洛登基以后,一大批东林党人被启用,而他们很快就借着红丸案沉重打击了浙党,并在朝堂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朱常洛驾崩以后,在乾清宫哭丧的大臣中,两个内阁阁臣,一个吏部尚书,一个礼部尚书和几名言官都是东林党人,其中杨涟和左光斗这两人在与李选世抢夺朱由校和逼迫李选侍移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

抢到了朱由校的东林党人外掌朝堂,内有王安,妨碍他们彻底掌控大局的隐患就只剩下一个了,那就是皇族势力。如果一旦李选侍成为皇后,那么朱由校登基以后,她就会成为皇太后。

而大明皇太后在新君年幼时的政治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所以东林党人无论如何也要在朱由校继位之前赶走李选侍,这样也就等于是彻底断了朱由校借助皇室势力的路径,让他只能依靠东林党。

而这就是移宫案背后的原因和真相。

0 阅读:38

历史超有料

简介:历史类良心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