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麾下将领,很多人终生带有徐式烙印,唯两人被粟裕神奇抹去

东效聊历史 2023-08-05 11:15:01

徐向前在红四方面军时期,曾带出来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将领。诸如王树声大将、韩先楚上将、许世友上将、王建安上将、陈锡联上将、陈再道上将、郭天民上将、秦基伟中将等等,以及李先念等一批没有授衔的军事家。

这些将军们大多都带有鲜明的徐式风格,作战勇猛,精于筹算,大部分打不出孟良崮战役这种神仙仗,但都透着一股令人望而生畏的狠劲。

许多网友说,徐帅打仗自带体系。接着这句话说,他指挥过的将领们,也把他的体系学了个八九不离十,个中佼佼者,比如旋风司令韩先楚、上甘岭神威大将军秦基伟等等,终生都有鲜明的徐式风格,秦将军带出来的十五军整建制转隶为空十五军,这既是中央对刘邓大军的认可,但说到根本源流,与徐帅当年对秦将军的提点不无关系。

本文的话题,就是对徐帅麾下诸将作一个分析,看看哪些将领深受徐帅影响,哪些人一直没有被徐帅改变自身风格,哪些人后来被完全抹去了原有痕迹。

一、得徐帅真传的高人

得徐帅真传且一直未改变风格的有一大批,我们只讲两个带有标志意义的:旋风司令韩先楚和华北猛将郑维山。

韩先楚生于1913年,红安县人,最早在红二十五军担任团级主官。全面抗战后加入115师,115师南下作战时,一度又接受时任129师副师长徐向前指挥。韩先楚打仗的突出特点是判断情况极准,反应极快。

韩先楚一生巅峰之战当属解放海南岛,由于解读文章非常多,笔者就不多费笔墨,只谈一谈四保临江战役,这一系列战役,几乎可算作徐向前当年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的微缩版。

南满军区当时只剩四个县的区域,非常狭小,没有可腾挪的空间。韩先楚当时虽是纵队司令,但被时任南满领导人陈云、萧劲光委任为前方指挥员,与曾克林共同指挥三、四两纵。韩先楚的基本策略一如当年徐帅,绝不轻易放弃根据地,不搞大踏步进退,而是利用地形节节抗击,一边打一边捕捉国军的失误,一旦抓到,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利用之攻灭之,进而粉碎敌人攻势。

可以说深得徐帅指挥的精髓。多说一句,什么叫自带体系?就是既懂得战术层面的指挥、组织和判断,也就是通俗所谓知己知彼,更会在战略层面提出独到而准确的思想、理念。徐帅在川陕苏区反“围剿”,其实就不是按毛主席十六字方针来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提出了一套战略战法,就是不轻易放弃本就浅近纵深地带,最大可能地利用地形地物,对我军人力火力进行加成,从而在正面作战中建立优势。

后来徐帅领兵解放山西同样是这样的风格,我们很少看到徐帅拿出非常高明非常神奇的打法,基本不会出现虚幌一枪、声东击西、批亢捣虚等四渡赤水式的打法,而是步步掐死穴、招招打咽喉,攻其必救,打起来全无破绽,敌军无从下手。偏偏他又眼光极其毒辣,只要暴露出一点破绽,就能抓住痛打,从一个点敲开一条线,最后打塌一片。山西就是这么打下来的。

韩先楚南满作战同持此理,正面迎击,步步观察,发现可乘之机就迅速打反击,区区四县之地,居然一次又一次防反成功,对面的总帅是国军黄埔一期头号智将杜聿明,可见韩先楚的精明与果决到了何种程度。

郑维山的标志性战役是新保安之战。

一定程度上讲,此战如同一面棱镜,把不同体系风格将领的特点都分化出来了。

新保安之战与张家口之战互为前后因果,郭景云三十五军从张家口东撤之时,中央的意图本来是将郭景云围困在张家口,就地歼灭。但杨成武兵团错估了形势,把兵力放在张家口西面,阻击郭景云向西逃入绥远,因为那里是傅系大本营。随即郭景云东逃,杨成武兵团已来不及调遣,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撤走。杨成武虽也是一流上将,但强在军政兼通,作战指挥并不十分突出。这是晋察冀干部的特点,没有彭林刘徐粟绝世高手指点,全系自我成长,天花板高度达不到太高。

程子华率东野先遣兵团入关,挟雷霆万钧之势打下密云,一下子吓坏傅作义,从而加快了郭景云东撤的进度。东野打仗要么不动手,要么直接要人命,算不精不动手,鲜明的林氏作风。

在杨、程两兵团都在战斗无法快速追、拦郭景云的关键时刻,杨得志兵团受命紧急赶到平张线追击郭景云。郑维山率部杀到时,兵团司令部给他的命令是只管包围住郭景云,其他国军部队一概不用管。

但郑维山杀到新保安时,发现东面国军104军已有部队过来救援,危急关头,郑维山违抗杨得志命令,下令本纵队一分为二,一部分拖住郭景云,一部分去迎击阻截104军。

临阵抗命,郑维山有自己的考量。指挥员处在一线,对战场的判断和感知他才是金标准,而不是上级命令。一个纵队包围敌人一个军,本就吃不下,杨得志命令的灵魂是拖住而非吃掉,因为还有后续大部分正在狂奔而来。在这一灵魂的指导下,不妨分出一部分兵力去隔断104军,一来可使二敌不能会合,二来可挫敌之锐气。后来事实证明郑维山的选择果然是对,三十五军被围困,一个救兵都等不到,士气严重受挫。而敌104军同样陷入绝望,怎么四面八方都是共军?郑维山一个纵队打出了一个兵团的效果。

二、也有徐帅同化不了的奇人

陈赓。

陈赓大将与徐向前元帅同是黄埔一期,两人军事起点是一样的。陈赓早年经历比较曲折,在上海工作过,在红一方面军也工作过,还在初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工作过,接受过徐向前的直接领导。

鄂豫皖苏区前三次反“围剿”作战是徐向前军事思想萌芽时期,所谓自带体系,就是从那时起步的。陈赓虽说进鄂豫皖晚了些,在两人军事思想都在起步时期,徐的特色并未影响陈赓太多,而且仅仅一年时间,陈赓因伤离开红四方面军到上海治病,缺乏足够的接触。治好伤再回到战场,就到红一方面军了。

全面抗战时期,陈赓担任129师386旅旅长,徐向前是129师副师长,但那时129师主要受刘伯承指挥领导,徐向前难以施展。虽说陈赓在徐向前指挥下打过响堂铺战斗等妙仗,真要说受到多大教益,实属勉强。

徐向前难以对陈赓有所影响,主要原因在于两人气质不同。徐向前能降得住许世友、王建安、郭天民这种见火星就炸的虎将,也能指挥得了谦虚低调如韩先楚、洪学智、周纯全这样的温良之人,独独镇不住陈赓。

徐帅是一个十分谦虚十分低调,纯靠一身本事赢得帐下诸将信服的,在人格魅力和情商上并不多么见长。而陈赓的强项在于智商情商双一流,情商高,在人格上有极强的独立性,陈赓不善于给别人当部属,而善于独当一面,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去适应各种各样新环境,解决各式各样新难题。

所以他能在特科科长和红军师长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之间自如切换,试问全军将领,还有哪个能做到这一点?

全面抗战结束之后,中央有意把陈赓纵队挑出来由中央直接指挥,就是看中陈赓这一特点,有意让陈赓发挥特长。刘邓挺进大别山时,中央把刘邓、陈粟、陈谢并称,一方面见其地位,另一方面见其能力。

这样的人,不要指望谁能同化他、改造他。无论徐向前还是多年指挥他的刘伯承,都做不到,陈赓是独一无二的,宛如一个身带仙气的精灵,飞扬在厚重的开国画卷上。

三、粟裕有什么魔法

被粟裕抹去徐式烙印的两个人,是粟裕手下并称叶王陶中的两位,华野四纵司令陶勇,六纵司令王必成。

王陶二位最早参加红军都在鄂豫皖苏区,在徐帅指挥下全程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陶勇还参加了河西之役,王必成在三大主力会师后进入军政大学学习,错过了接受徐帅指挥的最后一个机会。

王、陶二位一度都有鲜明的徐式风格,打仗非常凶狠,王必成人称王老虎,陶勇人称拼命三郎。但他们在新四军和华野的作战风格,想必熟悉军史的朋友们都清楚,并不是一味打狠仗蛮仗的,而是经常有超出固定套路的奇仗妙仗。

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中野六纵司令王近山,人称王疯子,同出于四方面军,与王必成是湖北老乡,同样都以稳准狠出名。整编到129师以及后来在刘邓大军作战,王近山六纵很少打过特别奇峰迭出的仗,一则刘伯承元帅没有那样的指挥风格,二则王近山也不善于主动开辟局面自成一套,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等等,基本都是兵对兵将对将,在充分掌控局面的情况下发起战斗。

王必成和陶勇呢?明显不一样。我们通过莱芜战役和七月分兵后的转战鲁南两次战役做一对比观察。

莱芜战役,王陶两纵都参加了,王必成六纵担任阻击,陶勇四纵负责围攻和穿插,许世友九纵和宋时轮十纵负责到西面动河上架桥,王建安八纵一同担任主攻。

几个纵队各有各的使命,各有各的方位,除了成钧七纵和陶勇四纵任务略同,其余均是各打各的。

王陶两位见惯了这种打法,波澜不惊,各种神仙操作,把国民党军直接打崩了,指挥体系紊乱了,部队全乱了,自丧战力,所以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结束战斗。

这种体量的战斗,放在其他野战军一般都要花费很长时间。

七月分兵后转战鲁南,又是一种标准的粟式打法。陶勇、王必成两个纵队结成一团,没有明确的战役目标,只为扯开国民党军进攻山东的阵形。最后虽然没成功,但打法的灵魂,粟裕基本灌输给王陶二位了。

粟裕用兵的灵魂是什么呢?

设计战争,首先从根本逻辑上筹划,尽可能在战争发起之初,就争取主动权,我要调动敌人,而不是敌人调动我。

粟裕打仗有很多急停跳停式的打法,宿北战役灭戴之奇,沙土集战役灭段霖茂,豫东战役灭区寿年兵团,都是如此,在极其快速的敌追我走的节奏中,突然集中兵力,实施快速反包围并以强大兵力歼灭之。

这种理念讲出来大家都能懂,但实际操作,需要极高的操控能力和贯彻能力,纵队指挥员必须能有力地控制并转换部队节奏,豫东战役陶王两纵从鲁南历尽千难万险转到豫东,结束行军状态也就是几天的事,突然就投入大强度的包围作战,大家想一想,没有长时间的上下配合,没有长时间对部队的调教,能习惯吗?能执行吗?

如果急停跳投不奏效,那就要大范围地迷惑调动敌人,使敌人自乱阵脚,不知我主力所在。这种理念的代表作是莱芜战役,运河架桥,临沂诱敌,陈诚一度判断共军在临沂遭受重创不支,才贸然强令王耀武南下,结果跳进陷坑。

孟良崮战役则是两种理念结合的产物,既有急停跳投急剧转换节奏,也有千里耍龙灯式的调动敌人,这种指挥,才称得上艺术、称得上化腐朽为神奇。

王必成陶勇抹去徐式烙印,并不是粟裕有什么魔法,而是他的打法与徐帅有本质区别,徐帅是稳准狠,360度无死角无漏洞,粟大将是神奇神奇再神奇,化腐朽为神奇。理念高度的巨大差别,再加上十余年耳提面命式的熏陶——王陶二位都在全面抗战之初就加入了新四军,彻底烙上粟式色彩。

红莲白藕,总是一家。徐粟二位虽有区别,但都代表了不同作战思想体系下的极致水平,王陶二将能够受到两位绝顶高人调教,单就军事层面而言,何尝不是人生一大极乐之事呢。

0 阅读:47
评论列表
  • 2023-08-10 11:46

    林帅在解放战争后期的大追歼中也指挥不动陈大将。

东效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