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我们不谈徐帅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只谈他老人家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比如,他麾下那个非常奇特的华北一兵团。
据笔者鄙陋之所见,徐向前兵团大概是解放战争中唯一一个,上级领导最少的兵团级单位。少到除了徐向前,其他一切上级领导,都被有意支开了。
一般来说,兵团这种机构,直接受野战军或大军区指挥,有时,还会接受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甚至,偶尔还会跨大军区、跨野战军系统,受两家指挥。
徐兵团的真正领导,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徐向前。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安排?且先看看徐向前兵团的来龙去脉。
一、徐帅亲手打造的新兵团
徐向前兵团,说的是1948年5月成立华北军区时,新成立的一个兵团。
兵团是适应当时战争规模越来越大之形势,应运而生的一种新体制,兵团下一般指挥三到五个纵队(军级单位),目的就是在一个重点方向集中强大兵力,完成重要的作战任务。
华北军区,当时由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和徐向前领导的晋冀鲁豫军区合并而成。
但是合并的并不彻底,留了一个奇怪的扣子。
毛主席发布命令,华北大区合并,财政、人事、后勤等事务机关先合并,权力也统一上交,刘少奇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一把手。
而军事方面暂时不合并。所谓的不合并,就是指的徐向前兵团暂时独立行事。
华北军区成立了两个野战兵团,第一兵团由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徐向前,兼任司令员和政委。第二兵团由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委。
各位注意了,这时的华北军区真可谓将星云集,聂荣臻、徐向前两位元帅坐镇中军,罗瑞卿大将当兵团政委……华北军区虽然比不上四大野战军声名煊赫,这将帅阵容属实也够豪华。
华北一兵团为啥有这样的待遇?有什么特殊之处吗?还真有。
第一,该兵团部队是晋冀鲁豫部队,包括八纵、十三纵、十四纵。这些部队是以当年八路军129师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与华北部队并不熟悉。如果不顾历史因素进行强行快速合并,在军事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负面问题。
第二,部队构成比较特殊。不同于其他兵团,都是先有成熟的野战的纵队,再根据作战方向和作战任务进行编组,兵团一般而言是水到渠成之事。徐向前兵团则是兵团机构和纵队几乎同步成立。
这个几个纵队组建之初很多人看不上,为何?一方面兵员质量不高。三个纵队都是由军区部队升级而来的,主要是太行军区、太岳军区、冀南军区的部队,而且是在组建刘邓大军主力纵队后,各军区骨干武装力量大批量征调后,进行的再抽再征,兵员质量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刚组建野战纵队就编成兵团,战斗力不行。在以往几期文章中,我们说过野战部队与军区部队的差别,此处不再赘言。核心区别是,野战部队拥有成熟的指挥调度体制,部队的编成更利于快速机动,集中作战。
军区部队大多担负的是守备任务,不经常作远距离、大范围与大规模集中兵力的战斗,小打小闹可以,打游击没问题。但严重缺乏机动作战能力和攻坚能力。
这样一个还处于小学阶段的兵团,不能立即纳入成熟的指挥体制里来,让徐向前亲手调教调教,在他们原有的作战节奏中适应一段时间,再去打大仗,可能更好一些。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嘛。
所以,在明知晋冀鲁豫参谋机关大部分南下,徐向前缺乏得力助手的情况下,伟人也没有指派华北军区另遣参谋队伍和领导力量来加强,就是为此。
如果要派人来,基本就得从老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派人来。两家之前互不统属,现在你们却来到我这里加强领导,心理上难免有点不舒服。伟人的考虑就是,尽可能地保护晋冀鲁豫部队的自尊心,积极性,相信他们能尽快成长起来。
相信对军史有过留意的朋友们能注意到,华北一兵团组建之后,身为华北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实际上对一兵团没有实施过任何指挥。我们虽然找不到伟人白纸黑字的相关命令,但事实如此,可见不光伟人作如此想,聂帅也很懂。
二、调开所有领导
不光华北军区没有来领导,冀晋鲁豫军区的老领导们,也都刻意避开了一兵团。
晋冀鲁豫军区原有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副司令员滕代远、王宏坤,副政委薄同志,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李达。
刘邓南下时,带走了绝大部分领导人,王宏坤、张际春、李达均随军南下,滕代远、薄同志,政治部副主任王新亭留守,缺一个强力军事领导人。
恰在此时,胡宗南大军进攻延安,中央开始大疏散,把在延安的领导人和高级干部向陕甘宁和晋绥等地疏散。徐向前顺势请缨到太行前线工作,伟人便请他出任晋冀鲁豫副司令员,成为晋冀鲁豫军区实际上的一号首长。
当时听说徐向前要来,晋冀鲁豫部队都高兴得很,徐向前当年在抗战时代,曾经短暂地当过129师副师长,神头岭、响堂铺两个伏击战,徐向前担纲前线指挥,129师上下无不钦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威名,那真不是吹的。
经过十年的流传与沉淀,徐帅短暂的副师长经历在晋冀鲁豫部队成为神话般的存在,此时真身驾临,试问谁不激动。
徐向前有一次到八纵做动员,本来是给团以上干部讲话,主要是讲讲怎么打攻坚作战,因为当时准备打临汾城,阎老西派心腹大将梁培璜镇守,把临汾城垣搞得很坚固。
本来是讲讲战役打算,结果很多营连级干部都自发地跑来听徐向前讲话。徐帅不爱多讲话,但一字一句都能讲到点子上,他又是山西本地人,一口五台方言,年轻干部们大多也是山西、河北、河南交界一带的,都听得懂。
大家听得如痴如醉,醍醐灌顶,一代军事宗师,把具体问题讲得如此清晰直白,那种感觉之妙,用语言简直无法形容。
伟人敏锐地察觉到徐向前强大控局能力,当时八、十三、十四纵这样的准主力、还未达到野战水准的待加强部队,正好让徐向前专心致志地搞一搞,说不定真能带出一个能打的主力兵团。
为此,伟人又指示华北方面做了一个分工,晋冀鲁豫部队分为两部分,徐向前率八纵、十三纵围攻临汾,主力大打。薄同志、滕代远和其他原晋冀鲁豫领导人,到豫北冀南去,率其他部队扫荡国民党军。
徐向前的指挥机关,连参谋长都没留一个,偌大一个兵团,指挥部只有十几名参谋人员,领头的只有一个参谋处长,参谋处长不是参谋长,只负责制定作战计划。
徐向前实际上身兼司令、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四大角色。
伟人考虑实在是太周到、太暖心了。
他最明白,徐向前的强项在于练兵、指挥,而不长于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把薄、滕等人支开(当然笔者并无指责其他领导同志人际关系不好处,实际上徐帅与薄滕等人关系非常融洽),就是给他创造一个清净、自由、轻松的指挥环境,让他心无旁鹜、无所挂碍地做最该做的事。
薄滕也有意地回避对一兵团领导,一直持续到平津战役结束。
徐向前没有辜负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伟人的苦心。他独力领导和指挥一兵团,把那些刚刚从军区升级起来的初级部队,从只会打游击到学会阵地攻坚,再到能攻能守,能跑能打,调教成了华北军区一流主力,丝毫不亚于杨得志兵团。
三、独特战争环境导致
当然,伟人给徐向前兵团提供超然的指挥环境,也不全是协调净化内部关系的角度考虑。
阎锡山并不是那么好打,他设计的固守山西的战略,也迫使我军不得不采取一些超常措施以应对之。
当时敌我对比有这么几条:
第一,阎锡山坐据地利,兵力较多,临汾战役之后仍有十三万人马。而我军没有足够兵力与之对抗,只能以徐向前麾下六万多部队打山西。
第二,山西表里山河,黄河、汾河两河并行,太行山将河北山西隔开,雁北五台山区,晋西吕梁山区,地形极其复杂,易守难攻。
第三,阎锡山战法比较古怪。
前两点好理解,第三条比较有意思,我们展开说一说。
阎锡山自武昌起义、清帝逊位后,就一直在山西经营其军阀势力。三十多年来,他的行政、经济、民生、教育乃至军事,都与南京政府不一样,阎锡山喜欢关起门来自行其事。
有可取之处,比如教育方面重视传统文化,不过大多都是闭门造车贻笑大方。
军事上,阎锡山与黄埔系主导的中央军理念不一样,他比较注重从实际出发,有什么样的条件打什么样的仗,而且敢于放下脸面主动学习对手的长处,这是他三十多年能自立于军阀之中的所谓成功诀窍。
他从来不打什么重点进攻、全面进攻,也不执着于城该不该守,而是针对山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有所守有所不守的方针。
阎锡山规定,太原、忻县、榆次、太谷、汾阳、平遥六城为死守之地,除非人死光,必须彻底守到底。
其余各城为固守城,如果实在守不住可以相机撤退。
这一条,据阎锡山自己说,从解放军弃守张家口学来的。
为了给剩下的城池增添防守信心,阎锡山又把剩下的军队分为两种,一种是民卫军,分驻各城,负责逐城牵制消耗解放军。另一种组成闪击兵团,哪里有警,就向哪里增援。
据他说,这也是学自解放军,守要守的有章法,打也要打得有章法。
不得不说,老西儿确实善于琢磨事儿,确实能搞出一点歪门邪道但确实不易应付的招数。
相比来说,国民党中央军走得是正儿八经的路数,打则打,退则退,缺少临机变化,尤其是打与退之间拘泥成法,不会变通,所以经常被解放军灵活的战法击败。
阎老西这一套办法虽然不伦不类,想学解放军又学不想,但总归是突破了成法,我们不能拿以往对付国民党中央军的办法来对付他,否则极易着他的道。
再加上山西中部地形复杂,阎军久居此地,地形极熟。我军必须以高度机动、高度灵活,尽快适应山西的现状。
这种情况下,高机动、快反应从哪来?就要依靠尽量减少指挥层级,减少行政掣肘,尽可能实施一元化、扁平化指挥。
伟人把指挥权全部集中到徐帅身上,非常好地适应了当下的形势。
晋中战役,徐向前以六万部队,加上晋绥军区拨来助战的一万多人,对付阎锡山十几万人马,连连获胜,尤其是歼灭亲训师、生擒阎军首将赵承绶诸场战斗,核心要诀就是部队高度灵活,指挥高度集中,几乎是徐向前一人唱独角戏。
华北一兵团接受独立指挥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49年春围攻太原,彼时山西北部悉数为我军所得,阎锡山只剩下太原、大同两处孤城。
打太原时,华北军区二、三兵团也陆续投入兵力助战。此时徐帅肋膜炎病情加重,已经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伟人便命令彭总接管了太原攻城战总指挥,此后徐帅安心养病,再未参与指挥。
华北一兵团后来改编为十八兵团,打完太原后即划归第一野战军建制,跟随彭总出关去打马家军,为底定大西北解放全中国立下汗马功劳。
徐帅唯一一个没在伟人战略思想指导下就能打大兵团作战的人,不需要。
徐帅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