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电飞弓霹雳,将军那数霍嫖姚”,此人之功堪比卫青和霍去病

书兰聊历史 2023-05-13 23:42:02

前言:遍观古代历史,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冲突始终是无法轻描淡写的存在,从犬戎破镐京,到汉高帝经受白马登之围,再到永嘉南渡、檀渊之盟、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等等。北方游牧文明和中原王朝之间不知爆发了多少场战争,又不知道有多少征人埋骨荒域。鉴于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强,中原王朝常常是被威胁的一方,也是付出最多的一方。

汉武帝用卫青和霍去病远征塞外,给匈奴以连番重击,让匈奴不复往日强大,不过旷日持久的汉匈之战也几近掏空了汉朝几代人的积蓄,以至于汉武帝晚年不得不颁下《轮台罪己诏》,可谓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和霍去病一样建功塞外的英雄,而且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做到了伤敌一千,自损几乎为零,他便是长孙晟。

气候条件决定的两种不同文明

一、一箭双雕使突厥透明

1、既是使臣,又是细作

长孙晟出身名门,是北魏宗族后裔,属上党王长孙道孙一脉。至于他为何姓长孙,不姓元,史载东汉时期的拓跋邻“七分国人”,将其三兄一脉定为拔拔氏,后改为长孙氏,而元氏是由拓跋邻自领的拓跋氏而来。由于其父长孙兕在北魏末年随孝武帝西入关中,屡立战功,他们家也就成了关陇集团的一部分。

关陇贵族子弟多尚武,长孙晟少年时常和同辈竞技,几乎每次都是第一,年仅十八岁即入仕为司卫上士。适逢突厥沙钵略大可汗向北周求娶公主,北周方面不敢拒绝,便决定派千金公主(北周武帝的侄女,北周宣帝的堂妹)前往突厥和亲。鉴于突厥习惯以精锐武士充任使者来向北周炫耀实力,北周这次也就让“武艺逸群”的长孙晟随从送嫁。

北魏孝文帝元宏带头改汉姓

是金子的话,到哪儿都能发光。因长孙晟性情豪爽,且骑射本领高强,被沙钵略大可汗所欣赏,两人常常一起打猎。有一次沙钵略大可汗发现有两只雕在空中争食,便递给一旁的长孙晟两枝箭,让其演一出射雕英雄传,只见长孙晟会心一笑,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一箭而射双雕。这可把沙钵略大可汗惊呆了,由此对长孙晟更加欣赏,令一众突厥贵族子弟积极向其学习射术。

常言道,“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长孙晟的本职工作虽然是和亲使者,可他却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竭尽所能地收集突厥内部信息,比如上层关系、部落分布和山川地理等,目的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帮助中原王朝解决突厥之患,毕竟和亲只是形势所迫的一日之计。等到长孙晟从突厥回朝时,朝廷大权已由外戚杨坚掌控,而且长孙家族业已站队杨坚,长孙晟便向杨坚述职,杨坚高兴之余,表其为奉车都尉。

长孙晟一箭双雕

2、远交近攻,离强合弱

自从伊利大可汗大败柔然后,突厥日益强大,在东西两个方向均开拓出了广袤领土。待其子木杆大可汗继位后,突厥发展成一个东至大海,西至里海的超级帝国。实力就是最大的道理,突厥仗着实力强,动辄欺压中原王朝,干预北周和北齐之间的战争,得亏北周武帝把突厥公主立为皇后,不然他还真没多少把握灭了北齐。

公元581年,杨坚篡周建隋,作为北周女婿的沙钵略大可汗觉得自己失了颜面,便兴师伐隋。杨坚本就立足未稳,哪受得了突厥这么大的阵仗?他虽说往前线派了不少大军迎敌,可心里不曾有一刻安宁,直到他收到长孙晟的上疏,他才有了点谱。长孙晟在奏疏中详细分析了突厥的内部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之战略。

隋朝面对的是一个极盛时期的突厥

伊利大可汗去世时,继位者是其大儿子乙息记大可汗,这本无问题,可乙息记临终前一改“父死子继”的传统,将汗位传给了他的弟弟,也就是木杆大可汗(北周武帝的岳父),等到木杆去世时,汗位依然是“兄终弟及”,传给了佗钵大可汗。出于感恩,佗钵将兄长木杆大可汗之子大逻便指定为继承人,然而贵族们认为大逻便的母亲出身卑微,没有从命,而是将佗钵之子庵逻扶上了汗位。

没能继承汗位的大逻便各种针对庵逻,结果庵逻被逼无奈,将汗位让给了自己的堂兄,也就是乙息记大可汗之子摄图(即沙钵略大可汗)。如此一来,突厥上层之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沙钵略大可汗为了平息争端,将堂弟庵逻封为第二可汗,将堂弟大逻便封为阿波可汗,将堂叔玷厥封为达头可汗。有鉴于此,长孙晟提出联合达头可汗和阿波可汗等一众小可汗,共同孤立沙钵略大可汗。

强大的即沙钵略动辄攻打隋朝

二、纵横捭阖让突厥衰败

1、以夷制夷,搞定突厥东部

有了战略规划,剩下的就是执行。长孙晟不光是战略提出者,还是执行者,他亲自到东边给阿波做工作,并深入突厥腹地,和沙钵略大可汗的亲弟弟处罗侯达成合作协议。至于达头那边,杨坚也另派人过去了,使者也是按长孙晟的意思,尊达头而卑沙钵略,毕竟达头是一众小可汗中实力最强者,这样可以离间达头和沙钵略之间的关系。公元582年,沙钵略亲自统率40万大军从兰州入侵,一路上连战连捷。

就在大家手足无措时,前面做的工作发挥作用了,先是达头自顾自地引兵而去,后又有处罗侯之子染干谎称后方不稳,结果沙钵略兴灰落落而走。后来沙钵略卷土重来,冲在前面的阿波吃了败仗,长孙晟就向阿波强调沙钵略不会放过他的道理,诱使阿波派人入隋请降,得知消息的沙钵略怒不可遏,抄了阿波的本部,处死了阿波的母亲。阿波遂投奔堂叔达头,在达头的支持下夺回了自己的部众,并公开与沙钵略对立,突厥由此分成东西两部。

突厥一分为二

损失惨重的沙钵略一改往日强势,向隋朝称臣,沙钵略的妻子千金公主亦认杨坚为义父,改杨姓。没两年,沙钵略去世,其弟处罗侯继位,是为莫何大可汗。长孙晟奉命前往祝贺,期间莫何提出双方联合消灭阿波,被长孙晟所拒绝,说白了,在长孙晟的规划中,隋朝是要做渔翁的。没有隋朝帮助的莫何虽然一度擒获了阿波,可他本人却在一次战斗中不幸中流矢而亡。

继位的是莫何之子雍闾,即都蓝大可汗。为了借隋朝之威来提振自己的权势,都蓝主动求娶隋朝公主。按以往惯例,隋朝应该会同意。可长孙晟却建议与其和善变的都蓝联姻,不如选择突利可汗(即都兰之弟,前文中的染干),一来突利比较容易控制,二来可以激化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果然,觉得自己受辱了的都蓝和达头联合攻打突利,失去部众的突利只得逃入隋朝境内避难,成为隋朝册封的启民可汗,尽心帮助隋朝守护北大门。

启民可汗内附后的大致活动范围

2、以毒攻敌,搞定突厥西部

都蓝垮台后,达头由西向东,收服了不少都蓝旧部,原本分裂的突厥一度有了重新统一的迹象。杨坚赶紧让杨广带着长孙晟等人攻打达头,要求隋军务必粉碎达头的企图。长孙晟因为熟悉突厥情况,且和很多突厥贵族有交情,杨广便让长孙晟统带归附的突厥部众,单成一军,作为全军的前锋。长孙晟也不负众望,时不时就有突厥部落首领率众加入他。

然而隋军毕竟是塞外长途作战,主力大军多有不适之处,一时间无法彻底打败达头。关键时刻还是长孙晟出马,他熟悉突厥境内的河流分布情况,也知道突厥人的日常饮水基本都来自于河水,便建议派人到达头军队驻地一带的河流上游投毒。杨广也是没办法,只能寄希望于长孙晟的毒计。没成想此计效果不是一般的好,达头麾下将士多有中毒者。

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果

素来信奉天神的突厥人认为这是上天在惩罚他们,军心因此而大乱。达头不敢久待,匆忙下令撤军。隋军自然不会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紧追不舍,让达头损失惨重。然而草原的回血能力确实很强,没多久就缓过气的达头又挥师攻打启民可汗。长孙晟再度展示了他高超的谋略,他让启民广派使者,积极联络达头后方的铁勒和仆骨等部族,把达头弄得四处起火。

达头纵使有一百个脑袋,也玩不过长孙晟,正面战场还没怎么打,手下都跑得差不多了,这还怎么玩?达头只得孤身逃到吐谷浑,最终下落不明。谁能想到一个比疆域曾达到八百多万平方公里的突厥,一个比匈奴还有过之的突厥,会在长孙晟的手里迅速衰败,成为隋朝的附属国。要知道汉武帝为了把匈奴的嚣张气焰给打下去,用了40多年的时间。

隋炀帝在雁门之围期间格外想念长孙晟

结语

中原王朝在面对游牧民族时,确实存在一些劣势,可也有自己的优势,别的不说,中原王朝的文明程度往往会高于同时期的游牧民族,孕育出的人才也会多于游牧民族,如果能用好这些人才,游牧民族就不是中原王朝的对手。长孙晟以一己之力,常年奔波于突厥,时有危机临身,可他随机应变,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让突厥内部争斗不休。

最值得肯定得是,因为他的存在,隋朝在没有消耗多少国力的情况下,让突厥内部争斗不休,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如非隋炀帝好大喜功,隋朝二世而亡,突厥也不会趁势回血,史载隋炀帝在遭遇雁门之围时,感叹如果有长孙晟在,绝不会有此种情形出现。有点让人不明所以的是,如此功勋卓著,且被皇帝认可的长孙晟在隋朝时期的官爵却谈不上多显赫,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参考文献:

《隋书》

《周书》

《突厥史》

0 阅读:6

书兰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