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小编当年也很喜欢学习,如果现在当学生,恐怕也会厌学。原因如下:
一、生活无忧无虑,好似没有目标。
整个社会都很忙碌,大家在干吗?在拼。都在朝“前”拼,更是在朝“钱”拼,城市化的扩大,城乡差距的缩小,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较高端的生活,住大房子,买小汽车,节假日各种旅游。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可是精神文明没有跟上,出现了很多与富足生活不和谐的现象。忙晕的成年人更没有时间和精力把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传递给下一代,不仅如此,在家里把孩子当作公主、王子伺候的比比皆是,孩子们从小生活无忧,甚至感觉还有富余,试问他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在哪里?
二、在校处处受限,好似失去自由。
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再到大学,二十年的在校生活,陪伴孩子们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给孩子的本应该是快乐与学习并重,学知识与学生活同步,可实际上我们干了什么?急功近利的思想让学校教育办成了知识教育为上,灌输的是“往死里学”的思想。每一天从早记到上课,直至晚自习,被安排满满没有空闲,一节课接着一节课,都是坐直了,不许说话、睡觉、搞小动作,好不容易下课了,刚上个厕所没玩两下铃声就响了,预备铃把原本的课间十分钟变成了七分钟甚至五分钟。每天这样坐在拥挤的教室里十几个小时,估计很多成年人会疯!孩子们无力反抗只能静坐厌学。
三、回家软硬教育,好似啥都不对。
家庭本应是孩子们温暖的港湾,可我们的家庭除了在物质方面无限制满足孩子之外,在精神方面的确做的都不太好。教育孩子求上进的方式,要么是絮絮叨叨重复再重复的讲道理,让孩子听的都腻了;要么就是大吼大叫,或者棍棒教育,使孩子厌烦了家庭,开始憎恨父母和社会。好的教育要言传身教,而不是一味的只要求孩子做什么,家长却可以为所欲为,这么浅显的道理说出来我们都懂,但怎么也做不到!真的是孩子们什么都不对吗?
四、周末辅导接连,好似没有空闲。
为什么要有周末,本身就是让人休闲放松,让每个人自由安排的。可孩子们的周末都被各类辅导班挤得满满的,像赶场似的从这个班到那个班,占了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却还美其名曰,都为你好,将来在社会上能够有竞争力。是的,让孩子不停的学习,那家长在干什么?送完孩子之后逛商场,看手机还是搓麻将。要有竞争力没有错,可这些竞争力不是孩子们拼出来的,而是家长们提前给造就好的。一个没有空闲不能自我支配时间的周末,怎能是一个快乐的周末,忙忙碌碌停留在表象,更谈不上让孩子们有深度的思考,因此我们看到不少有才无德的孩子。
五、手机电视全禁,好似没有娱乐。
周一到周五,白天时间给了学校,晚上时间给了家庭作业,好不容易到周末,时间又给了辅导班,这样一来,只有很少的时间留给了玩,可是玩什么?出外没有大块的时间。和谁玩?朋友要么在写作业,要么在辅导班。无奈的孩子只有学着大人打开电视,捧起手机,岂料很快被大人们禁止,“影响学习”、“损害视力”,各种说辞一股脑涌来,难道大人们不怕整日玩手机损害视力,破坏家庭?既然不让玩为什么市场上卖学生机?为什么制作了那么多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玩耍的游戏和APP?禁看电视,禁用手机,剥夺了孩子们最后的一点娱乐,其实完全可以改为正确引导,限时限量使用,构建健康安全的电子产品环境,使之成为孩子们延伸学习、调节身心的工具。
六、阅读都被限制,到底什么能够让自己做主?
几乎被全方位限制的孩子们捧起了课外书,开启了大人们期待的阅读模式,这回所有人满意了?并没有。教育部门从上至下制定了一堆书单,家长们也费心尽力的帮孩子选书。图书市场混杂,大人们这样做无可厚非,都是为孩子好,可是不要把流行的科幻书、探险书也归在不适合看的序列啊!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到了阅读这件事上,为何非逼着孩子看不喜欢的精选好书呢?到底什么事情能让孩子们自己做主?
后记:每个时代都有厌学的学生,可是现在这个时代尤其多,是孩子们的问题?是成年人的问题?是一个家庭、一所学校的问题?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似乎说得清,又似乎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