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年,决定陕西归属的富平之战爆发,宋军集结5路大军18万重兵,号称40万,在张浚的指挥下,进攻金国名将讹里朵、兀术、娄室统帅的8万大军,最终宋军仓促而战,被金军骑兵居高临下击破,全军溃逃。
南宋经营数年的川陕防线瓦解,陕西丢失已成定局,宋军一路溃逃到陕南川北,数年集结之粮草军械全部遗于金人之手,金军彻底站稳脚跟,继而猛攻川北,妄图进军四川,幸好吴阶吴璘兄弟多次击败金军,才保住富庶的四川,这也算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后来绍兴和议宋金西侧分界线也差不多以此为标准。
宋金对峙
富平之败军事上失败了,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宋金战略平衡,这次失败断送了宋国未来北伐中原的前进基地关中平原,成为一生主战的张浚最大的罪责,战后,张浚将临阵脱逃的败将斩首,自身却没有受到赵构的惩处,后来甚至有人吹嘘张浚的富平之战是个大好事,“关陕虽挫,而东南遂高枕无事矣!”妥妥的投降派嘴脸,但实际上富平之战的影响远不止如此。
富平之战关中平原,自古以来就平原广布,人口稠密,一直是王霸之姿,秦汉唐因为全据关中,且定都关中,才打出了赫赫威名,才有了汉唐雄风,得关中者得天下从来不是虚言。宋朝后,关中同样重要,负担着西北几十万军队的粮秣,更是宋朝马匹主要来源地,宋朝中后期,最精锐的西军皆出自这里。
赵构秦桧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小朝廷,金军一路追击赵构南下,企图一举灭宋,此时河南山西山东尽皆沦于金人之手,陕西还处于对攻状态,双方互有胜负。1129年,金国名将兀术率数万大军南侵,这也是金国继靖康之变后,第三次南侵,这次号称10万大军,妄图一举灭宋,生擒赵构。
赵构听闻金军南下,深入江淮,喊着要生擒自己,当即吓的从建康(南京)跑路,逃到宁波,金军一路势如破竹,相继攻破建康、临安,赵构从海上乘船逃往温州台州,此时正值危急存亡时刻,四五月份天气变热,加上南宋军民节节抵抗,尤其是兀术在黄天荡被韩世忠围困,虽然最后被兀术逃脱,但金军妄图灭亡南宋,生擒赵构的企图破灭了。
金军南下,赵构逃亡路线
金国也意识到自己短期内无法深入江南,灭掉南宋,于是将重心放在陕西防线上,猛攻川陕地区,如果击败陕西宋军,那么金国很可能拿下富庶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而于赵构而言,他很怕金军再次南侵,于是也想把金军的注意力吸引在陕西,来个围魏救赵。于是命令张浚在陕西主动进攻金军,宋金双方都有想在陕西打开局面的想法,于是相继重兵聚集于此。
此时虽说是陕西金宋对峙,但总体来说还是金国实力强大,也幸好陕北高原阻拦了金国骑兵进攻,否则陕西战事就不好说了。而陕西方面宋军,也多处于守势,大将曲端虽多次击败金军,但他深知宋军虽然在陕西兵力占优,但为了军权,互有龌龊,很难形成合力,和金军决战很难取胜。
作为陕西宋军的精神支柱的曲端,建议坚守不出,而吴阶、王彦均也建议不可轻举妄动,但张浚不听,坚决贯彻赵构主动出击,吸引金军主力,保卫东南的方针,不考虑任何现实问题,
赵构
见反对者甚多,张浚决定将王彦和曲端调离前线,匆忙汇聚陕西宋军主力,五路大军,具体数目无法得知,但15-20万应该是靠谱的,《金史》记载“骑兵六万.步卒十二万”,也就是说宋军有18万,对外号称40万。
1130年8月,张浚决定分路出击,宋军气势如虹,相继攻克长安、麟州、延州,于是张浚开始轻视金军,金国则急调兀术、娄室支援陕西战场。9月,宋金数十万大军聚集在富平,决战爆发,金军居高临下,占据地利,宋军虽然人数占优,但形势却不利于宋军。
24日,金军居高临下,娄室身先士卒,疾攻宋军赵哲部,宋军大败,继而扰乱宋军军阵,赵哲不敌,临阵脱逃,引起全军溃逃,宋军战死者不多,大部溃败,余者逃亡陕南川北,富平之战结束。
富平之战
富平之战失败的原因第一,战术指挥失败,战略上,富平之战的初衷,是为了实现赵构在陕西吸引金军主力,保证江南安稳的战略,但张浚战术上的指挥是失败主因。曲端、吴阶是良将,而张浚是文人,不懂军事战略,让他指挥几十万宋军,完全是外行指挥内行的送死行为。
曲端、吴阶等重将长期在陕西,多与金军交战,知道金军战力,属于知彼知己的良将,陕西局面,金军地利军力占优,对于张浚主动进攻金军的建议不赞同,认为应该据险而守,不宜主动出击,此外大部分宋将都以曲端马首是瞻,纷纷劝说张浚。
但张浚没有采纳众将的正确意见,反而认为曲端会阻碍自己的计划,于是将曲端罢职,还将八字军王彦调离抗金前线,这就使得宋军士气不振,临阵换将是大忌,而且几十万大军聚集,粮草辎重都需要转运,需要时间,但张浚不懂,强令诸军仓促集结,并仓促出征,前线将领没有必胜的信心,这样的军队想打胜仗很难。
宋金交战
五路宋军没有协同作战,所以张浚命令刘锡(刘锜之兄)指挥5路大军,9月,宋军抵达富平,富平这里南接关中平原,北连陕北高原,地势北高南低,于金军骑兵有利,居高临下很容易击破宋军。而且9月天不热了,对金军来说秋高马肥,天气刚好,实在是作战的好时间。
但因为宋军连战皆捷,使得张浚轻视金军,更是用女人衣服羞辱金军统帅,这种轻敌,很大影响了宋军,使得宋军开始骄狂起来,毕竟优势在我。宋军锐气正盛,但军阵营寨破绽太多,金军决定避而不战,避其锐气。
此时宋军中吴阶是少数清醒者,向张浚建议宋军占据高地,避免被金军骑兵居高临下击破,但张浚没有采纳,结果正如吴阶担心的那样,金军骑兵居高临下,击败宋军前锋,溃兵套入中军营寨,使得中军混乱。
吴阶部
5路宋军失去指挥,各自为战,金军左右两翼主力押上,击溃宋军左翼赵哲部,赵哲不敌,临阵脱逃,引发全军溃败,金军骑兵衔尾追击,宋军大败,几十万大军民夫的粮草辎重军械财物,全部被金军所得,陕西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张浚从战前到中间,完美错过了最佳选择。
第二、将帅不合,矛盾重重,军心涣散。宋军五路大军,各有统帅,张浚虽然是主帅,但他不懂打仗,镇不住全军,所以哪怕让刘锡指挥,也很难让众军齐心协力,张浚以前,宋军是以曲端为精神支柱,曲端出身西军,抗击西夏,金国,屡败强敌,在陕西很有号召力,但曲端是个直脾气的军人,不知婉转,相继得罪了吴阶和张浚。
金军南下时,北方各地反金起义如火如荼,著名的有王彦的八字军,陕西方面则是李彦仙所部,李彦仙所部占据陕州(三门峡一带),陕州在黄河以东,地势险要,义军多次渡过黄河击败陕西金军,有了陕州,金军无法全力进攻陕西,但在金军重兵围剿李彦仙所部时,张浚首鼠两端,坐观成败,最终陕州沦陷,金军可以重兵西进,合攻陕西。
5路宋军金军路线
张浚名义上是陕西最高指挥,但具体的是以曲端马首是瞻,曲端之前因为没有救援吴阶,使得吴阶大败,由此二人产生龌龊,张浚执行赵构计划,要求重兵进攻金军时,直脾气的曲端直接拒绝,“宜训兵袜马,保疆而己”,而且宋军将领大多赞成据险以守,曲端是那种纯粹的军人,认为秋季和金军决战不可能胜,坚决不同意出兵。
反对声众多,为了实现出兵的决议,张浚选择杀猴骇鸡,将曲端调离前线,这样果然震慑住了其他将领,但这种手段下,宋军上下军心涣散,张浚却没有理会,仍然强迫几十万宋军民夫出击。
第三、双方军队素质差距过大,张浚到陕西督军后,不重视军事训练,宋军素质堪忧,仍然是那种“士不素练.乓将夫尝相识”,而金军则正相反“兵伎之司,战士之锐,分合之熟”。
宋金两军交战
而且宋军5路大军,除了原来曲端部和吴阶部训练有素外,其余3路宋军战力堪忧,而且曲端罢职后,张浚让刘锡统帅,其余几人根本不服他,而且几十万宋军,没有这种大规模协同作战经验。
当张浚中军无法发号施令时,5路宋军只能各自为战,金军主力猛攻弱小的赵哲部,赵哲不敌,但他没有选择像刘锜那样奋勇杀敌,而是临阵脱逃,继而引发全军溃散,局势急转直下,被金军击破。
综上,富平之败的主要责任在张浚身上,临阵换将,不懂军事也不愿虚心纳谏,轻视金军使得全军骄狂,不重视军事训练,使得宋军素质拉胯,富平之战是张浚最大的罪责。
张浚
富平之败的影响第一,南宋实力大损,富平之战宋军人数在20万左右,同样的民夫也得有那么多,而且仓促转运来的粮草辎重,军械财富,是陕西四川两地鼠年积蓄,这一战下来,南宋唯一大规模成建制的精锐军团覆没,几十万壮丁,各种后勤物资,全部便宜金军,宋朝国力大损。
第二、富平失败以及战后张浚处置,对军心打击是灾难性的,张浚在富平失败后,推诿责任,逃到川北后,将临阵脱逃的赵哲斩首,而且将罪责全部推到陕西诸将身上,与吴阶合谋将曲端下狱,迫害而死,使得曲端旧部非常不满。
本就因为富平大败而士气不振的宋军将士,更加萎靡不振,不敢再与金军作战,而曲端旧部则多人投降金军。金军得到诸多熟悉陕西的宿将,不费吹灰之力平定陕西,短短半年,陕西几乎全部沦陷,而投降金国的西军将领也称为抵抗南宋的中坚力量。这种对陕西抗金形势打击是致命的,这都源于张浚。
金军宋军交战示意图
第三、关中平原失去,使得宋朝北伐中原难度倍增。关中平原是北方重要粮食产区,北宋时供给着西北几十万宋军,而且这里也是宋朝唯一的战马产地,如今关中平原沦陷,即便在陕西有军事据点,也无法提供粮草,而且宋朝产马地丢失,缺少骑兵的宋军在与金军交战时,无法打成歼灭战。
此消彼长之下,金国手握陕西粮食产区以及战马产地,使得对南宋在四川形成战略优势,南宋失去了一个钳制金国的战略要地,这也是位置最好的北伐中原的前进基地,对宋金双方影响深远。
富平之战
第四、主和派崛起,富平大败,陕西主战派将领或是被杀,或是投降,对主战派打击很大,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崛起,这些主和派与赵构一起,把持了南宋朝堂。绍兴和议前,赵构和秦桧诛杀岳飞,主战派的脊梁彻底被打断。
绍兴和议宋金边界
1141年,在主和派的主导下,南宋与金国达成绍兴和议,宋金西线边界以大散关为界,南宋称臣纳贡赔款,也由此开启了近百年的宋金对峙,南宋朝堂格局转变,可以说从富平之败开始的,张浚这个主战派一手促成了投降派的崛起,着实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