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年前,宋朝西北流行民谣是:“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1041年后,民谣变成了元昊国师张元嘲讽大宋的:“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这一切都是源于好水川之战,李元昊率领十万大军,设伏包围宋军大将任福的一万多宋军,不到一天时间,宋军只有千余人突围,余者几乎全军覆没,当场战死者超过10300多人,事后,韩琦、范仲淹这两个北宋朝堂倚重的知兵派文臣被贬。站在历史长河看,这是中国古代一场典型的伏击歼灭战,但同时这一场战也是宋夏的国运之战。
好水川之战
好水川之战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消息传回东京,北宋朝野大怒,纷纷要求出兵征讨,宋仁宗下旨对李元昊削官去职,悬赏缉拿,并取消岁币,封闭榷场,西夏本就脆弱的经济遭受重创,为了挽救西夏,逼迫宋朝开放榷场,互市交易,李元昊出兵进攻大宋。
1040年2月,李元昊率领10万大军进攻大宋,包围延州成,围点打援,宋军刘平石元孙率兵1万多增援部队,在三川口被西夏重兵包围,起初宋军作战勇敢,大量杀伤夏军,但宋军因为收缴战利品,被西夏军趁机突破阵脚,宋军后军见前军混乱,以为战败,主将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宋军士气大跌,被元昊重兵击破,除逃走2000多人,几乎全军覆没,两位主将也力竭被擒。
李元昊画像
三川口之败,让之前轻视西夏的北宋高层开始正视西夏的威胁,于是宋仁宗,下令让夏竦和韩琦、范仲淹,分别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正副使,也就是全权负责陕西地区行政财权军权,击败西夏。
三川口之战只是李元昊对大宋的试探,战胜大宋后,李元昊信心大涨,1041年2月,再次率领10万大军进攻大宋,这次李元昊再次采用了佯攻诱敌深入的计策,兵临怀远城,让人散步消息要进攻渭州,主力则埋伏在好水川。结果韩琦上当,不顾范仲淹的劝阻,执意派出大将任福(环庆路军分区副司令),让其统帅泾原路兵马总计三万余人救援怀远城。
李元昊
任福出发前,韩琦亲自部署了作战方案,按照计划,任福从怀远绕道西夏军后,如不能成功则缠住西夏军,任福部据险以守,四十里外就是援军,坚持不多久,诸路援军就能赶到,只待李元昊出现,就包围西夏军,按说这个计划有一定可行性,但韩琦忽视了任福能不能坚决执行。
2月12日,任福在前往怀远城半路上,和西夏小股部队交战,击杀数百人,西夏军丢下大批马匹粮草辎重,之后斥候来报说西夏兵少,于是任福变得轻敌起来,偏离行军路线,率数千轻兵追击西夏军,2月14日进入好水川,李元昊的伏击圈。
这次骄狂直接要了任福大军一万余人的命,因为只顾追击,远离辎重和友军,任福部到达好水川时几乎是精疲力尽,粮食短缺,当任福命人打开西夏人留下的箱子时,几百只鸽子飞向天空,顿时,西夏军从四面八方杀来,任福部被包围。
宋军来不及列阵,被西夏铁鹞子直接杀穿,双方在崎岖的山道上展开激战,任福部寡不敌众,最终几乎全员战死,任福本人力战而死,之后西夏军进攻距离任福部5里外的宋军朱观部,这时左近的两路宋军6000余人赶到救援朱观部。
好水川
但最终还是寡不敌众,这6000援军也全军覆没,只有朱观部一千余人突围,其余一千多人失去踪迹,好水川之战,战斗持续大半天时间,宋军统帅上至任福,下至普通士兵,甚少投降,战死10300余人,宋军堪称惨败。
好水川之战宋军失败的原因一、宋军主帅任福,责任重大,战前,韩琦向其部署作战计划,并再三强调:“如果违命,即使有功,也将定罪处斩。”结果任福还是因为一点小胜,就因为西夏军丢弃大量军械马匹,就相信西夏军少,就开始骄狂起来,轻兵突进,率领数千兵追击溃逃的西夏军,在交战区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
北宋西北区域划分
但显然,这位在边关多年的老将名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派出的斥候也告诉他西夏兵少,于是任福更加放心了,丢弃辎重和大部队,孤军深入。而且任福领兵多年,当知道知己知彼的道理,被西夏的假消息给骗了,只顾追击,不重视前方的地形位置,只顾闷头狂追,没有将斥候分布到足够广阔的范围,结果追击到了好水川,被西夏大军包围,全军覆没。
任福力战而亡,确实难能可贵,被宋仁宗优待家属。但任福作为大将,不遵守主帅军令,轻兵突进,放弃既定作战计划,没有侦查清楚敌情,就贸然进军,全军战殁,真是有勇无谋,这样的名将水分太大,好水川战败,任福难辞其咎。
二、北宋君臣优柔寡断,主帅不和,三川口之败后,宋仁宗派夏竦和韩琦、范仲淹,三人担任对夏战事正副责任人,韩琦负责泾原路战事,范仲淹负责鄜延路战事,但三人对西夏意见不一,韩琦认为:“元昊虽倾国人寇,众不过四五万人,吾逐路重兵自为守,势分力弱,遇敌辄不支。若并出一道,鼓行而前,乘贼骄惰,破之必矣。”
元昊像
所以韩琦非常轻视西夏,认为宋军西北4路有20万大军,优势在我,足以击败西夏,坚定主动出击,是主攻派,而范仲淹则是保守派,认为20万大军,分驻4路,实际可用兵不多,而且各路兵马战斗力良莠不齐,西夏军战斗力强,但经济脆弱,主张坚壁清野,坚守不出,用大宋国力耗死西夏。而夏竦则犹豫不决,只能上报宋仁宗。
而对于攻守之议,朝堂也是争论不休,以晏殊为首的招抚派,以文彦博、宋庠为首的主攻派,此时的宋仁宗刚过30岁,还是热血青年,被韩琦说服,最终决定以攻对攻,因为此时的宋朝已经面临三冗问题,财政困难,国库空虚,韩琦也知道这个道理,用毕其功于一役的说法,说服了宋仁宗。
宋仁宗
就在宋朝君臣为打不打争吵不休时,李元昊散布的要入寇渭州的消息传到了大宋,大宋上当,韩琦主张与西夏军决战,要求范仲淹的鄜延路大军的支援,结果范仲淹没有收到任福的求援,最终战败。
《孙子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宋朝君臣首鼠两端,前线主帅之间又犹豫不决,这样的决策层怎么能战胜李元昊?
韩琦战前部署的计划,原则上是没错,但任福违背了军令,执行力不够,这就是韩琦本身用人不当,而且任福本是环庆路大将,却让他率领泾原路大军,他怎么能服众?韩琦的轻视难免影响到了任福,战略上可以轻视敌人,但战术上轻视就是找死了,任福就是这种人。
从韩琦到任福都不知道李元昊有多少大军,而且韩琦对宋军本身也不了解,这种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加上决策层意见不一,没有决战的意志,好水川之败就在所难免了。
韩琦
三、宋军本身的弊病,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亲信大将的兵权,而且把兵权收归中央,地方进行分权,强干弱枝,彻底解决了地方武将藩镇割据的可能,但也造成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武将地位低下,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
到宋仁宗时,军队比宋初增加几倍,但战斗力相应下滑到宋初的几分之一,军事体制僵化,战斗力低下,对于军情和保密严重忽视。从三川口到好水川,李元昊都是佯攻诈术,但宋军记吃不记打,前线统兵大将和主帅韩琦都轻易被骗。不得不说,宋朝边军将领的水平着实一般,也反映出宋朝对军队的不重视,不重视情报搜集工作,更不重视保密。
宋军
北宋朝堂的军队动向,中下层官员都不知道,西夏李元昊就得到了消息,这样的情报保密真是可笑,军队自身的情报工作更是不值一提,任福轻兵疾进,明知道好水川是要地,都没让斥候好好侦查,或者说斥候都没有发现西夏大军的踪迹,任福战死处距离朱观以及宋军6000援军只有5里,却不知道,这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宋朝以文统武,很多时候都是文官作为战事负责人,这些文官大多不懂打仗,即便懂也都是纸上谈兵,没有上过战场,没有实战就没有发言权,就不知道战场和兵棋推演是两码事?这些外行人指挥内行只会害死内行,文官打仗也是宋朝对外战争屡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如王韶这样知晓兵法战策的文官太少。
西夏军队
四、客观原因,宋军兵力太少,李元昊每次入寇都是10万以上大军,而且骑兵占大多数,相比而言,宋夏战争三次战役,都是西夏占据绝对兵力优势,即便是好水川之战,宋军兵力最多,也只是泾原路4万多人对抗李元昊10万大军,而且韩琦派给任福的18000人大部分还是刚刚招募,没有经过严格训练,更没上过战场的新兵。以弱胜强有,但对大宋来说太难。
好水川战败的影响北宋君臣的脊梁被打断,主战派失势,主和派掌权,好水川战败消息传出后,关右震动,军须日广,三司告不足,仁宗为之吁食,宋庠请修潼关以备冲突。由此可见,对宋朝君臣造成多大的影响。
作为负责人,夏竦和韩琦、范仲淹相继被贬,尤其是韩琦和范仲淹,被北宋君臣和西北边军依为脊梁,他们都战败了,那么还能打赢西夏吗?军心士气俱丧,在接下来的定川寨之战中,宋军再次全军覆没。
范仲淹
三次战役,以宋军失败告终,北宋出现经济个整治危机,年轻的宋仁宗决心议和,主战派被贬出中央,主和派上位,迅速开始了和西夏的和谈,就是未来的庆历和议,北宋君臣捏着鼻子,接受了李元昊的讹诈,宋朝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二干两,绢十五万三干匹,茶三万斤,号称“岁赐”。说是赐,实际就是耻辱的赔款保护费。
而且李元昊取消帝位,由北宋册封为西夏国主,册封为赵元昊,恢复互市交易。这样宋朝保留颜面,李元昊得到里子,但李元昊实际还是改名为嵬名元昊,而且宋朝赠送的岁币,以及宋朝册封的使节连兴庆府都没进去,这着实打脸宋朝。
如果说三川口之战,是西夏的立国之战,那么好水川之战就是西夏的奠基之战,西夏打出了士气和国威,而宋朝却被打没了士气和军心,之后定川寨之战的影响远没有好水川战败那么大。这次也给世人展现出了积贫积弱的宋朝,北宋虚假的真面目彻底被撕开,辽国趁机加价岁币,宋仁宗同意了,李元昊狮子大开口,比他爹李德明在位时多要了4倍的岁币,北宋也同意了。
定川寨之战
好水川之战西夏踩着宋朝站了起来,彻底稳固了国家,而宋朝也引发了社会经济危机,开启了以范仲淹为首的庆历新政,结果新政侵犯守旧派利益,被各方反对,最终新政被废除,范仲淹等改革派相继被贬谪,北宋冗官冗兵冗费问题持续发展,国家的弊端愈发严重,使得最后北宋积重难返。
1049年东亚格局
庆历和议后,宋辽西夏对峙局面彻底形成,但宋朝的这次买平安,只维持了20年,宋仁宗驾崩后,西夏再次入侵宋朝。之后从宋英宗一直到宋徽宗,北宋和西夏展开了半个多世纪断断续续的战争,极大损耗的北宋的国力,如果不是西夏这个无底洞吸食了宋朝太多的元气,未必会有宋徽宗即位,未必会有靖康之耻,这一切都源于好水川战败。于西夏而言,一战兴国,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