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背月纹的由来

丽旭聊文化 2023-11-06 13:09:00

由于开元通宝的铸造量大且流通时间长,其版别特别丰富。特别是月纹,尤为引人注目。关于这些纹饰的由来,人们产生了各种传说和猜测。

“甲痕说”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观点,其起源可追溯至盛唐时期的郑虔所著《荟萃》一书。尽管该书现已失传,但《唐会要》中引述了其中一个故事:欧阳询曾进呈开元通宝钱蜡样,文德皇后在蜡样上掐了一下,从而留下了指甲印。晚唐时期,淩璠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蜡样上的甲痕实际上来自太穆皇后,即唐高祖李渊的夫人、李世民的母亲窦皇后。

第三种观点是,宋代刘斧在其著作《青琐高议》中提出,开元钱背后的甲痕是开元年间由杨贵妃所留。此书不仅未失传,且读者众多。加之杨贵妃的影响力,使得这一观点在后世成为主流。然而,后世学界对杨贵妃甲痕说的认可度并不高,主要原因是时间上存在不符。

甲痕说最大的疑点在于,若在样钱上确实捏出了印痕,那么钱币上的月纹理应呈现为凹入的阴文,而非凸出的阳文。

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炉记说”,即不同钱炉的铸造标记,用以证明钱币来源,这与现在的商标功能相似。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它解释了月纹形态多样的原因。然而,这种说法主要解释了结果,而非原因。

在众多观点中,笔者倾向于“外来影响说”。萨珊帝国通过丝路与我国交往密切,该国的文化保留了很多古代两河流域的传统。他们信奉祆教,亦称拜火教。月亮与星星仍然是其崇拜的对象。在古苏美尔时期,星星的图案是金星女神伊南娜的象征,她同时也是女战神,因此星星也象征着战斗的胜利。

在萨珊帝国时期,星月不仅被用作王冠的设计元素,还出现在钱币表面。以我国流传最久、覆盖范围最广的国王库斯老二世银币为例,其正反面四方均饰有星月纹图案。因此,我国钱币受此影响,采用月纹装饰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与唐代艺术总体上受到西域文化影响的大背景相一致。

尽管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两河流域自古以来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由于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炎热干燥,日照强烈,因此该地区对太阳的崇拜程度不如月亮。新月的出现代表一个月的开始,象征着创始和开端,这与开元通宝钱文的精神相契合。

关于外来影响的观点,反对的声音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本土发源说”。该观点主张我国自身拥有拜月的传统,无需向外国学习。然而,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上元、中元、下元节以及最重要的中秋节,都是以祭拜满月而非新月为主,这与新月纹的起源并无直接关联。

本土说的另一个证据是月纹在五铢钱时代就已经存在,因此应被视为传统而非外来影响。此外,对星纹的质疑也得到了一些支持:萨珊币的星纹为芒星形状,而我国的星纹仅为圆点,因此不能认为是受到外来影响。

然而,这个观点实际上可以解释清楚:与月纹不同,星纹在我国开元通宝之前的钱币上就有传承,并且一直保持着圆点的形态。

总之,无论星月纹的确切含义为何,它们的出现丰富了开元通宝钱的种类,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讨论和学习素材。对这些问题的持续探索或许才是收藏的真正乐趣所在。

2 阅读:316

丽旭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