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无论是西蜀还是曹魏在政治上都是十分开明的,既不会刺探大臣隐私也不会实施特务统治,唯独东吴不一样,孙权登基之后,尤其是在晚年,公然开始特务统治并窥视大臣隐私,就此导致东吴朝臣人人自危,到最后以至于孙权都无法控制。
孙权登基之后设置了职司类似后世锦衣卫的官职——典校郎,用以广耳目、刺探大臣隐秘之事,以便能更好的地驾驭大臣。典校郎职责是监察群臣过失,后来逐渐发展到参与大臣案件的刑讯及处理。为此孙权安排了大量的职场新人从事这种工作。
之所以让官场新人干脏活,是因为新人在官场没有资本,人脉和立场,只能依靠皇帝,为了能升官,无不奋勇当先,而且此辈心狠手辣,身手敏捷,对皇帝绝对忠诚;而皇帝为达到监察大臣的目的,必然赋予他们超乎常规的权力,予取予求。
相应的,此辈为了能继续得更大官职和地位,自然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无中生有、陷害大臣有如家常便饭,全权负责此事的就是东吴头号大特务——吕壹。
由于吕壹干的坏事太多,以至于他的生平都不详细,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物,《三国志》中连传记都没有留下。不过在《三国志·顾雍传》中记载了一句:“吕壹、秦博为中书,负责“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举罪纠奸”。也就是说,吕壹的身份就类似于曹魏的校事、明朝的锦衣卫,是皇帝孙权用来监察百官的。
吕壹虽然官职不高,但绝对是东吴重臣,孙权头号心腹,公开的职务是监察中央和地方州郡文书事,实际上就是监察并构陷百官,吕壹为人险狠,苛刻惨毒,操弄威柄,百官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吕壹死后,皇帝孙权表示,对吕壹带来的君臣信任裂痕深深自责。但这不过是马后炮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太子登数谏,吴主不听,群臣莫敢复言,皆畏之侧目。”意思就是说,当初太子孙登多次婉言相劝,可孙权都不予采纳。其他大臣见吕壹声势如此,自然不敢触这个霉头。吕壹亲自办理的大案有三件:“刁嘉诽谤朝政案”、“顾雍过失案”和“朱据受钱案”。
吕壹诬告原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非议国家大政,罪过不小,孙权龙颜大怒,将刁嘉下狱审问。这项罪名没啥真凭实据,就凭吕壹一张嘴怎么说就怎么是,吕壹为了获得口供,派人无故殴打拷问刁嘉身边的人,而这些人慑于吕壹的淫威,怕受株连,都异口同声地承认听到过刁嘉的不当言论。但也有人据理力争,说刁嘉没有说过任何诽谤朝政的话,并上奏孙权,由于吕壹并未拿出实打实的犯罪证据,此案就此不了了之,刁嘉幸免于难。
丞相顾雍,东吴的开国宰相,百官之首,吕壹胆大妄为到连顾雍都敢构陷,顾雍,字元叹。是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自孙权十八岁主政之后,顾雍就跟随左右,幕府为左司马。孙权登基后为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他为相十九年,真的是位高权重。
吕壹向孙权举报顾雍。孙权倒也不敢擅动宰相,但孙权禁止顾雍朝堂上班,但派人并核实具体情况。这时,黄门侍郎谢宏找吕壹打探案情,意思就是如果顾雍罢相,何人可以继承相位,吕壹就随口说了一句,有可能是潘濬。
谢宏就说:“潘太常常切齿于君,但道无因耳。今日代顾公,恐明日便击君矣!”意思是:潘濬平常对你咬牙切齿,恨入骨髓,只是依他现在的职权,没办法收拾你而已。他一旦继任丞相,那你离死期就不远了。吕壹担心小命不保,便撤销了对顾雍的指控。谢宏算是救了顾雍。后来,在外的潘濬入朝时,也准备直言极谏弹劾吕壹,但被人苦口婆心地阻止了,潘濬气不过,准备拼得一身剐,在宴会上手刃吕壹!吕壹听说后,吓得大门都不敢出。
有道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接下来的案子,吕壹就栽了,当时东吴为了刺激经济,开始铸造大钱,一当五百,不想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那时驸马朱据,按照他的部曲人数应当得到三万缗。不料,铸钱的工匠王遂,私吞了这笔巨款,然后谎称已经交付。
事发后,吕壹怀疑朱据贪污这笔钱,然后谎称没有入账。于是拷问交接此事的军吏,军吏不肯诬陷朱据,居然被活活打死,朱据为此就厚葬军吏,但此举被吕壹抓住了“把柄”。吕壹一口咬定,军吏必定为朱据隐瞒了实情,不然朱据为啥要厚葬他呢?孙权觉得有理,多次责问朱据。可朱据没法自证清白,只能乖乖待罪。后来王遂案发,孙权才如梦初醒,他感叹道:“朱据都能被冤枉,何况一般的吏民呢!”吕壹被下狱,实际上就是孙权利用完了,吕壹就被抛弃了。
顾雍到廷尉审案的时候,探问身穿囚服吕壹时,顾雍和颜悦色,临走之前,顾雍似乎察觉到吕壹的心事,又问一句:“君得无欲有所道乎!”吕壹一味叩头,没有接茬。一边的吴之尚书郎怀叙大骂吕壹,顾雍阻止道:“官有正法,何至于此!”
吕壹被下狱后,孙权询问处理意见,顾雍、阚泽还大度地表示,我们不能学吕壹,要依法治罪,不能滥施酷刑,斩首就行了。最终,吕壹被处决。顾雍为何会如此,就是他知道吕壹就是一个白手套,他执行的不过是受孙权的指使罢了,不审吕壹就是给孙权留面子,如果对吕壹动刑,无疑就是打了孙权的脸,如果吕壹万一受刑不过,说了不应该说的话,届时就难以善后了。
而吕壹为何只叩头无言,一是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孙权猜忌心重,如果吕壹向顾雍和盘托出,自己肯定活不了,不讲话就是自保,是求生欲望在作怪。而吕壹意图陷害的三人中,朱都是江东士族的中坚力量,其目标主要就是江东士族。吕壹用完了也就完了,因此吕壹之死,本质上是孙权与陆逊等江东士族斗法未遂,反遭群体反对,而不得不收手。
当初孙权重用吕壹,让他担任典校郎的时候,应该有过一番保命的保证,以便让吕壹能够放心的履行职权,而且,该刺探哪位大臣,孙权应该有过具体授意。否则,吕壹不可能肆无忌惮,胡作非为,因此就连宰相顾雍,皇亲朱据都差点成为冤案中人,就他本人所犯的罪行,都足够杀掉了。
孙权出于刺探大臣的目的,设置了典校郎,吕壹在任上为了邀功,势必栽赃陷害,罗织大狱。如此祸国殃民的弊端,胆大的上疏谏阻,胆小的缄口莫言,以保身家。吕壹死后,孙权为了掩盖他的目的,还假模假样的派中书郎袁礼给陆逊等人道歉,接着把吕壹造成的负面影响甩锅给大臣。他下诏切责诸葛瑾、朱然、吕岱、步骘等大臣。
吕壹对孙权来说,不过就是一条听主人话的狗罢了,最后失手了,那就毫不犹豫地将其舍弃。一条狗而已,不知道吕壹在干活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的下场呢?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