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诡异的叛乱,就和开玩笑一样,不想成就一个人的伟业

真益谈谈历史 2024-11-26 17:16:44

大明开国之后,朱元璋规定宗室一律地方就藩,这也导致了后来朱允炆的削藩,不想朱棣起兵造反成功,这也是封建历史上最后一次宗室造反成功事件。

朱棣登基后,为了避免有宗室有样学样,所以采取了更激进的限制宗室的措施,只不过朱棣采取的是软性削藩,比如将藩王迁移到新的封地,通过经济补偿和提高政治地位的方式,换取藩王交出军权,逐步削减其军事实力。而且特别规定:“王府不得朝命,不许擅役一军一民及领一钱一物”。总之,朱棣削藩是逐步、缓慢、有步骤有计划的削藩的,他的削藩措施易于被藩王接受,所以,才没有藩王反他。而在其中最为吃亏的就是宁王朱权。

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在朱元璋的所有儿子中,朱权天性聪慧,文武双全,14岁被册封为宁王,16岁到分封地大宁(今内蒙古喀喇沁旗南大宁故城)。大宁是帝国北方的军事重镇,朱权统领塞上90余座城,拥兵8万。他本人曾数次率军在边境上建立大功,是帝国的实力派人物。

应该说,当初朱棣能够造反成功,宁王朱权是出了大力的,虽然是被胁迫的。在朱元璋诸子中,他最看重的就是朱棣与朱权,史载“燕王善战,宁王善谋”。这也是为何朱元璋把朱权放在大宁并手握精兵的原因。

朱允炆登基后,与朱棣关系很紧张,朱允炆害怕朱权投向朱棣,派人召朱权回京,朱权未到,于是被削三护卫。此时朱棣已经预备起兵造反,朱棣于是从刘家口抄小路直趋大宁,诈称是因为穷蹙前来求救。朱权邀请朱棣一人骑马入城,朱棣居住数日,朱权都诚恳相待,全无防备之心。朱棣告辞离去的时候 ,朱权到郊外为其饯行,朱棣突然将朱权挟持,王府妃妾世子一并挟持到了北平,朱棣对朱权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三年后,朱棣造反成功,登上帝位。朱权眼巴巴等着他兑现承诺,而朱棣自然不会答应,而且将朱权迁往南昌就藩,护卫、禄米等通通减半。经此事之后,朱权开始韬光养晦,他结局不错,一直活到了明英宗正统十三年,享年71岁。

传到第四代的宁王是朱宸濠,朱宸濠出生时,祖父朱奠培梦见有大蛇在房中咬人,认为此子必为邪妄,要把他溺死,所幸被其母冯氏救下来。正史一直说,朱宸濠的生母冯氏是一个娼妓。可1962年出土的冯氏的墓志铭显示,冯氏是一个有淑德、贵富兼备的人。显然这是因为后来朱宸濠起兵的造反,对他的贬低,这是历史的一种惯用写法。

朱宸濠关于他的史料都已经不存在了,有关他的史料都是负面的,基本上就是朱宸濠骄奢淫逸,恶贯满盈,强夺民财,这实际上就是成王败寇的历史叙述,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朱宸濠造反成功,那就是文韬武略,类比太祖。

与朱宸濠相比,当时在位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可谓是昏庸无道,而他在正史上评价不高,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没有儿子,嘉靖上位之后,为了证明自己得位的正当,自然不会说正德皇帝这位大堂哥的好话。

宁王朱宸濠是不想造反,或者说是不需要造反。但由于朱厚照无子嗣,这个时候就必须选宗室子弟来当备胎,是可朱厚照是独子,没有兄弟子嗣。就只能往堂兄弟数,这个时候朱宸濠心理就活泛了。宁王首先通过巨额的送礼和行贿,几乎打通了皇帝身边的所有重要人物的关节,由此恢复了其祖父在位时被褫夺的藩王护卫,成为他后来起兵的主要武装力量。

但问题是朱宸濠与朱厚照的血缘关系极为疏远,可耐不住他花钱买通了臧贤、钱宁等人,一直给朱厚照吹的耳旁风。不久后,朱厚照亲自下旨,召朱宸濠的长子入京,担任太庙司香,而太庙司香通常由皇帝的嫡子负责,这就是一个信号了。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宁王世子极有可能成为大明王朝的未来继承人。

这让朱宸濠产生了一种错觉,他可以不用背负任何“悖逆”的风险,就能夺取皇位。于是他开始招揽各种能人,把江西有名的土匪强盗都笼络到府中,并勾结广西的狼兵和赣南的山民武装。他还派人到广东购买走私枪支与佛郎机兵器,在府中仿造,日夜不息。

这些事情要掩人耳目是很难的。宁王府中不断有人逃跑到京城告发朱宸濠意欲谋反。江西巡抚孙燧七次上疏,疾呼“宁王必反”,这些加急奏疏却如石沉大海。朝廷中,正德皇帝的佞臣臧贤、钱宁等人,一直给朱宸濠通风报信,心甘情愿成为他的眼线,以至于他身在南昌,却对朝廷中的事了如指掌。

直到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以自己的生日为名宴客,胁迫江西官员跟他一起起兵,诛杀不听命于己的官员,“宁王已反”的既定事实才在半个月后到达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案前。

朱宸濠在起兵檄文中,指出朱厚照为政荒唐,宠幸奸臣,治国如同儿戏,根本不配皇位。更关键的是,他还爆猛料说,朱厚照其实不是朱家子孙。对于皇族,血统即是正统。朱宸濠起兵后破九江,下南康,攻安庆鄱阳湖,直指南京。要知道南昌离南京很近。如果宁王真的“动作比较快”,一路杀到南京,宣布即位,朱宸濠可不就实现了老祖宗想而未得的“中分天下”了么?应该说,朱宸濠声势浩大,一时间“藩郡震动,宗亲慑忧”。不幸的是,朱宸濠他遇到了王阳明。

消息传到北京,朱厚照非但不紧张,也不生气,他反而乐了,因为他巴不得现在有人造反,这样,他才有充分的理由“御驾亲征”。朱宸濠不知道的是 ,在他造反前的三个月,朱厚照因为自己的南巡计划受阻,与内阁大臣和科道言官闹得不可开交。勋贵与朝臣一致上书要求皇帝取消南巡计划,就待在北京治国,朱厚照执意不听,处罚了100多名参加请愿劝阻的官员,其中10多人被廷杖致死,即便如此他也被迫暂停了他的南巡计划。

所以朱宸濠造反来的正是时候,在朝廷的公开会议上,内阁认为派武将讨伐即可,但朱厚照坚持要“亲征”。争执到最后,朱厚照一定要亲征,正德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威武大将军朱寿带着大队人马领兵平叛。可朱寿刚到达涿州,兵部就接到右副都御史王阳明的捷报——叛乱仅维持了43天就被平定了,宁王朱宸濠也被俘虏了。

看到捷报,朱厚照和随行的许泰、江彬、张永等人都傻眼了,这朱宸濠也太不经打了,就不能再坚持坚持,为了不让蓄谋已久的南巡计划泡汤,朱厚照决定把王阳明的捷报压下来,继续他的“御驾亲征”之旅。王阳明太能打了,这也他后来没有入阁的原因。

王阳明具体平叛过程就说了,反正就是当捷报送到时,朱厚照继续南下,在当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抵达南京。此时朱厚照自称威武大将军南征。许泰则被任命为副将军,张忠为提督军务太监,刘晖为平贼将军左都督,这三人率数千京军到了南昌,抢着要邀平乱的头功——虽然他们一份力都没出过。这三人为了抢功,居然诬陷王阳明也是叛臣,为了不让这些太监和佞臣抢功及销毁私通罪证,王阳明一度带着朱宸濠等俘虏东躲西藏,最后上疏请求向皇帝“献俘”,同时阻止皇帝南征,后来王阳明乘船经鄱阳湖入长江,直下南京献俘。

而朱厚照在南京逗留了七八个月,直到正德十五年闰八月十二日,他决定返京,不想在经过清江时,朱厚照自驾小船下水捕鱼,翻船落水,被救起后落下疾病。正德十六年正月,离京南征接近一年半的朱厚照,总算回到了北京。臣子们来不及庆幸,两个月后,年仅31岁的朱厚照就病重,死于豹房,没有留下一个儿子。如果此时朱宸濠造反,也许真能成功。

宁王能够敢于叛乱,既有客观的政治、军事基础,也有个人的政治野心。这些因素都推动了他最终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他造反的目标并不是要取而代之,而是划江而治,就是占领南京,分一半天下。这个想法并不是完全不可行的。一来有动机;二来有时机,皇帝荒政;三来有地利,而且当时的朝政可能存在腐败和不公,使得一些不满现状的人愿意加入或支持他的行动。然而,尽管有这些条件,朱宸濠的叛乱最终并未成功,关键在于有了王阳明,而朱宸濠这个人志大才疏、有勇无谋。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50

真益谈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