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爷,现年75岁,一向身强体壮,平时他总是喜欢在小区漫步,与邻里下下棋,大家都觉得他精神状态非常好,仿佛岁月在他身上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但遗憾的是,半年前的一次体检,竟发现他患有高血脂,紧接着,刘大爷突发脑梗塞骤然离世的消息震惊了整个社区,无人敢信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对刘大爷的家人而言,这更是难以接受的事实,因为他们一直认为刘大爷的生活方式颇为健康,怎会突遭重病?
在与医生的深入交流中,他们才恍然大悟,问题的症结在于刘大爷的饮食习惯。他酷爱红烧肉,几乎每餐必备。正是这份对红烧肉的偏爱,让他不知不觉中摄入了过量的油脂,最终诱发了高血脂,并引发了脑梗塞……
不恰当的饮食习惯,不仅是高血脂、高血压的潜在诱因,还与糖尿病、心脏病风险的增加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合理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呢?对于老年人而言,究竟是多食肉类还是应适度节制?
一、多吃红肉,癌症、心血管疾病风险陡增!
畜肉类涵盖了诸如猪、牛、羊这类家畜的肌肉组织、内脏器官以及由它们加工而成的产品。由于畜肉的肌肉呈现出较深的暗红色,因此常被称为“红肉”。
尤其是猪肉,它在我们日常的饮食结构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每日摄入多少猪肉才算适量呢?据《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旨在降低疾病致死风险的最佳饮食建议指出,每人每天应摄入大约30克红肉,这个量大致相当于两根手指并拢时的宽度。
二、这两种肉甚至可以帮助防癌!
1.鸭肉
对于消化道功能减弱的老年人而言,鸭肉是极为适宜的食物选择。由于老年人普遍面临消化道功能逐渐衰退的问题,他们对营养素的吸收能力相对减弱。倘若饮食摄入量不足或过于清淡,将导致营养无法满足身体需求,进而引发诸如乏力、疲惫及免疫力下降等不良状况。相反,若摄入过多油腻食物,例如大量食用红肉,则可能引起不适感及消化不良。相比之下,鸭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相对更易于被消化吸收,非常适合这类老年人食用。
2.深海鱼肉
深海鱼肉的蛋白质极易被消化吸收,其脂肪含量低,并且富含ω-3脂肪酸,这种脂肪酸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ω-3脂肪酸在深海鱼中还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益处,对特定患者群体尤为有利;而对于一般健康人群,它则展现出卓越的抗氧化效果。
然而,尽管深海鱼益处多多,也不宜过量食用,原因在于某些深海鱼的嘌呤含量远高于河鱼。因此,推荐每周食用深海鱼三次,每次控制在3-5两左右,并以清蒸作为最佳的烹饪方法。
三、健康吃肉,记住这4点
1.多吃肉≠高热量
红烧肉与大米饭的组合,堪称众多家庭餐桌上的经典搭配,尽管滋味诱人,却难掩其不够健康的本质。
对于中老年群体而言,在增添肉类摄入的同时,应适当削减精细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食)的摄入量,以避免总热量摄入超出身体所需。长期维持高热量饮食,无疑会给我们的血管带来沉重的负担。
2.肉的最佳搭配
在享用肉类时,我们可以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例如土豆、玉米、竹笋及魔芋等。这些食物中的膳食纤维不仅能有效提升饱腹感,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减少肉类的摄入量,而且它们还能辅助抑制脂肪的吸收,并促进体内脂肪的排出,从而让食用肉类的方式更加健康有益。
3.吃肉要少红多白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指导,成年人每天红肉的摄入量应限制在50g以下为宜。在红肉的选择上,需注意的是,猪肉相较于其他红肉,其脂肪含量最高,而牛肉则相对较低。即便是挑选瘦肉部分,猪肉的脂肪含量依然领先,因此,从健康角度出发,牛肉是更为理想的选择,它不仅脂肪含量低,而且蛋白质含量高于猪肉,日常饮食中增加牛肉的比例,对强化身体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鱼肉、鸡肉及鸭肉等,均归类为白肉,它们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红肉,同时蛋白质含量更为丰富,且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对于中老年人而言,白肉相较于红肉更为适宜作为日常肉类来源。特别是鱼肉,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血脂管理,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群体以及中老年人,若欲享受肉类美味,不妨多选择鱼肉,既无负担又富含营养。
此外,对于不太偏好肉类食物的朋友,在减少肉类摄入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豆制品的摄入量。豆制品因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性蛋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因减少肉类摄入而可能缺乏的蛋白质,从而保持营养均衡。
4.烹调方式很重要
尽管同为猪肉,采用煎、烤、炸与蒸煮、炖制等不同的烹饪方法,其营养价值却大相径庭。肉类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但需注意的是,高温烹调过程中会生成诸如杂环胺、苯并芘及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这些均为已知的致癌物。因此,我们常建议减少使用煎、烤、炸等高温烹饪方式。
对于中老年群体而言,慢炖或蒸煮的肉类不仅质地更为柔嫩,也更便于咀嚼与消化吸收。此外,研究显示,经过炖煮处理的肉类,其脂肪含量及胆固醇含量会有所降低,而这些减少的成分多溶解于汤中,因此建议少饮用此类浓汤,而应多食用炖煮后的肉质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