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南朝命运的最关键因素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5-03-29 21:10:36

文 / 子玉

在南北朝的竞争格局中,北强南弱是一直存在的客观事实,因而,南朝生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攻为守,或者是打造战时体制,这样做不仅可以扩大战略缓冲,保持竞争优势,更可以转移内部矛盾。无论是东晋还是之后的宋齐梁都是这么做的。而南陈却在陈叔宝即位之后彻底躺平,导致内部矛盾不断消耗着本就有限的实力,最终被隋朝顺势灭掉。

本质来说,南陈的灭亡不可避免,但其却完全可以避免速亡的命运。南陈速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放弃军功政治之后又在意识上放松了警惕,导致其防御体系成了摆设,轻松就被隋军所突破。

南梁末年,来自岭南的陈霸先凭借过人能力并紧抓北方周齐相争的窗口期草创了南陈王朝,接着又击败北齐的入侵使南陈政权暂时在江东站稳。但是呢,南陈却是南朝疆域面积最小的,仅有长江以南的两湖、赣、皖、苏、浙、闽、粤和越南的北部之地而已。其防御体系只剩下长江的制水权。

其赖以生存的武昌、九江、南京、苏州和绍兴数个心脏之地,除了苏州和绍兴之外,又都暴露在北方的军事压力之下。

也就是说,南梁灭亡之后,南朝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南陈所能做的只能是延缓其灭亡的速度。在没有实力主动发动北伐夺取江北之地的情况下,南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坚持军功政治的同时,保持战时体制,随时应对北军渡江。

可是,无论是军功政治还是陈霸先、陈蒨和陈顼时代所打造的战时体制都在陈叔宝即位之后被放弃,南陈几乎就是坐等北朝对其实施兼并,这一切在陈叔宝君臣面对隋军南征时的反应中就能看出来。

开皇八年(588)十月,隋文帝杨坚部署了包括九十名总管,共计五十一万八千军队,分八道对南陈发动了灭国大战。和当年的西晋一样,隋军是对南陈的整条长江防御线同时发动进攻,唯一的区别是,隋军以九江为界划分了两个战区:西战区负责牵制上游敌军,防止其救援下游的建康;东战区则是直接渡江,包围建康城,灭亡南陈。

由于分工不同,所以,战事就先在上游展开,十二月,秦王杨俊督诸军自襄阳进趋汉口。此时,南陈才派散骑常侍周罗睺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与郢州刺史荀法尚守江夏以阻挡隋军。

从这件事我们就能看出南陈的内部情况,隋朝在587年的时候就已经在计划南征,而南陈呢,却只是在军事压力下被动做出反应。

隋军南征的第一战由行军元帅信州总管杨素打响,杨素部在进军至流头滩之后就和陈军守将戚昕开战,通过发动夜袭,打败陈军,俘获其众。接着,杨素就沿江东下,陈人在望见坐在大船上容貌雄伟的杨素之后是惊呼:“清河公即江神也。”

在秦王杨俊已经屯兵汉口的情况下,陈将周罗睺也将兵数万屯鹦鹉洲,与隋军对峙。

此时,南陈荆州刺史陈慧纪也派遣其将南康内史吕忠肃屯兵岐亭,据守巫峡。吕忠肃为了抵抗隋军将自己的私财都拿了出来补充军用。这个吕忠肃是南陈末年少有的血性之人,其与隋军大小四十余战,歼灭隋军五千余人。

但在隋军的绝对实力面前,吕忠肃最终还是战败,其所构建的防御体系也被隋军摧毁,杨素继续东下。

当时,南陈信州刺史顾觉屯兵安蜀城,在听闻陈军战败的消息之后直接弃城逃走。屯守公安的荆州刺史陈慧纪面对败局也引兵东走。于是,江夏以西,巴陵以东,都被隋军所控制。

由于秦王杨俊屯兵汉口,所以陈慧纪想东下救援建康的计划根本就无法执行。在陈慧纪想推举晋熙王陈叔文为盟主的情况下,叔文则是直接投降了杨俊。西战区是成功完成了其战略任务。而此时的东战区也是进展相当顺利。

按照一般逻辑推理,隋军在东部的战事一定是苦战,但其却在攻灭南陈的过程中是相当顺利,原因就是,这一切都是南陈所间接成就的。

十二月底的时候,陈叔宝以庆贺元旦为名将南徐州刺史萧摩诃征还入朝。因此,南陈的江防体系是全面松懈。

所以,贺若弼就紧抓南陈江防松懈,南陈君臣庆贺元旦的机会于正月元旦这天紧急自广陵渡江,袭击京口。而陈叔宝此时的反应也是让人大为意外,面对京口告急的消息,他不仅毫不在意,竟然也不同意萧摩诃请兵迎战。

当天夜里,韩擒虎也率领五百人从横江口宵渡,攻采石。而采石的守军却在庆贺元旦的酒局中喝得是烂醉,根本就没有能力抵挡隋军,导致隋军顺利拿下采石。采石的失守再一次印证了南陈根本就没有防御意识。

晋王杨广呢,也率领大军进屯六合,镇桃叶山,派遣行军总管宇文述率兵三万渡江,兵指石头。

晋王杨广负责下游军事 图源/剧照

初二的时候,陈叔宝在得到采石的消息之后才有了危机感,于是紧急召大臣们讨论应对方案。而南陈庙堂直到初四的时候才敲定应对方案:以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并为都督,以司空司马消难、湘州刺史施文庆,并为大监军将兵迎敌。另外,派遣南豫州刺史樊猛,率水师出白下,散骑常侍皋文奏将兵镇南豫州,以拒抗韩擒虎。

当时,南陈动员了所有能够动员的力量,包括僧尼道士。

只能说,南陈不仅没有防御意识,反应迟钝,且在北境压力长存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提前制定针对隋军南下的应对方案,其一切行为都纯属现实的倒逼。

初六,贺若弼攻陷了南徐州,占领了军事要地京口,俘虏南徐州刺史黄恪。接着,贺若弼又分兵阻断曲阿的要冲,以阻挡三吴之兵入援建康。次日,贺若弼又向钟山紧急进军,顿兵于白土冈之东,以攻建康。

此时,如果陈军紧急反应还是能第一时间解决贺若弼这支孤军的。当时,萧摩诃也建议陈叔宝派兵出击,但陈叔宝的反应却是不许。

只能说,在南陈整体没有防御意识的情况下,陈叔宝也根本不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当天,韩擒虎也攻陷了南豫州,并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攻克了姑孰。当时,面对隋军的入侵,陈军的反应是,望风溃散。

晋王杨广在得到韩擒虎攻克姑孰的消息之后也派遣总管杜彦将兵援助,和韩擒虎部合兵进据新林,与贺若弼部对建康形成夹攻之势。再加上军于白下的宇文述部,隋军已经对建康形成包围之势。

而此时的陈叔宝所考虑的还是自己的皇权,为了防止宗室为变,他就将在建康的一百多名宗室成员召入朝堂,让豫章王陈叔英进行监视。

面对生存危机,陈叔宝再次召集诸将商议对策,任忠建议后主,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与隋军交战,然后分兵阻断江路,断了隋军南北之间的联系,然后再派遣精兵攻打六合。如此,就会给隋军形成渡江成功的隋军已经被陈军歼灭的假象,隋军士气自然会受挫。

这是陈霸先当年在阻击北齐入侵时已经用成功验证过的战术,此时的陈军完全可以再次复制。而且,建康此时毕竟还有十万甲士,如果应对得当,还是能度过此次危机的。

而且,隋军用兵江南是有时间限制的,当春水上涨之后,长江就是陈军的主场地,上游的周罗睺必然会率兵进援建康。为什么不管是西晋灭吴还是隋军攻陈选择的都是冬季的枯水期,原因就在这里。

也就是说,此时南陈最需要争取的就是时间,以时间换解决生存危机的机会。

当时,司马消南也建议后主说:“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陛下以精兵万人,守城莫出,则不过十日,二将之头,可致阙下。”

但是呢,孔范却密奏后主说:“司马消难狼子野心,任蛮奴淮南伧士,语并不可信。”导致后主根本不知道该听谁的。

由此就可见,南陈在长期没有忧患意识的情况下其内部矛盾已经升级,不仅文武无法团结,更是阻碍了后主的决策,而后主在长期的享乐生活中也失去了判断局势、决策的能力。

这就是诸葛亮当年为什么将蜀汉打造为战时体制,除了以攻为守之外,就是为了转移矛盾,避免内耗造成对蜀汉整体实力的损耗。后来,在蜀汉放弃北伐之后,其内部矛盾果然是愈演愈烈,最终被曹魏轻松灭亡。

如今的南陈只是复制了蜀汉当年的局面。

面对压力,后主竟然是日夜哭泣,将军政权力全部交给了施文庆。而施文庆呢,则是对诸将的合理性建议一概否定。

陈叔宝根本不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 图源/剧照

时间就这样在后主的犹豫中,在南陈内部的文武矛盾中白白流逝。最终,后主既没有听取诸将的建议,还仓促做出了决战的决定:使鲁广达陈兵白土冈,居诸军之南,与贺若弼旗鼓相对。任忠次之,樊毅、孔范又次之。萧摩诃居北。

但是呢,陈军既没有设立主帅,还将军队摆成“一字长蛇阵”,自白土冈以北,亘二十里,根本就没法统一行动。

贺若弼呢,在和鲁广达交战不利的情况下于是选择对陈军最薄弱的孔范部进行攻击,并一战将其击溃,导致陈军大乱。萧摩诃在局势彻底无法挽回之后最终也选择了投降隋军。

在贺若弼部和陈军主力交战之际,韩擒虎却已经在陈军降将任忠的带领下直入朱雀门,擒拿南陈君臣。

至于任忠为何选择投降,一个是因为其合理建议不被采纳,他已经做出了南陈必亡的判断,再就是,南陈的文武矛盾导致任忠总是受害者。两个因素共同促使任忠果断投降。任忠对南陈有多绝望,我们从其当时对准备抵抗的朱雀门守军的话中就能看出:“老夫尚降,诸君何事?”

于是,众人遂各自逃命,南陈庙堂的文武大臣也一哄而散,只有尚书仆射袁宪还在殿中。

面对死局,后主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却将这一切都归结为命运:“非唯朕无德,亦是江东衣冠道尽。”

既然后主在抵抗战术上没有抄陈霸先的作业,那么他此时也完全可以效仿梁武帝当年面对侯景的做法维护其最后的尊严,当时,袁宪就建议后主:“臣愿陛下正衣冠,御正殿,依梁武帝见侯景故事。”

但后主的胆量早就在长期的奢侈生活中被消耗殆尽:“锋刃之下,未可交当。吾自有计。”

直接和张贵妃、孔贵嫔躲到了井里,最后被隋军所俘获。陈叔宝的表现用杨坚的话来说就是——全无心肝。在后主被俘的情况下,南陈宗室百余人也都投降隋军。

二十二日,晋王杨广进入建康城,将施文庆、沈客卿、阳慧朗、徐析和暨慧景斩首以得三吴之人的欢心。然后收取南陈之图籍,封存府库,将战后工作做得是明明白白。

在南陈事实上已经灭亡的情况下,上游的周罗睺等诸将也都无奈投降。接着,江州、豫章、庐陵、鄱阳、临川、巴山等郡也都被隋军所占领,上游的战事遂告结束。

值得一说的是,南陈的岳阳王陈叔慎和遂兴侯陈正理却选择了做南陈的忠臣,在失败被擒之后斩杀于汉口。

这是江南精英的气节被《玉树后庭花》腐蚀殆尽之后南陈王朝最后的倔强。

至于扬州的大后方吴州和东扬州,杨广也派右卫大将军宇文述率领行军总管元契、张默言前往讨伐,包括已经从海路赶到的青州刺史燕荣,也一同受宇文述所节度。在隋军的绝对优势兵力面前,南陈最后的残余力量也被肃清。至此,东部战区也完成了其战略任务。

面对南陈灭亡的定局,岭南的冼夫人在召集众人痛哭一场之后也选择投降了隋朝。隋文帝以冼夫人的孙子冯魂为仪同三司,册封冼夫人为宋康郡夫人。

冼夫人以岭南归附了大隋 图源/剧照

随着岭南的归附,江南彻底被隋朝纳入版图。隋朝通过兼并南陈,获得州三十,郡一百,县四百。这是从西晋永嘉元年(307)到隋朝开皇九年(589)长达二百八十多年的分裂周期后天下的再次一统。

虽然统一是大势,南陈被兼并也是必然,但南陈的速亡也说明了其内部确实存在严重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南陈君臣完全没有危机意识,以致于他们对战争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备,也不知道如何应对,甚至发生一连串不可想象的事情,比如:在隋军大举南下之际,抽调长江水师前往京师建康庆祝元旦;在隋军已经渡江的情况下南陈内部还在文武相斗,加剧内耗;陈叔宝也不仅优柔果断,且根本没有将隋军南征当回事,高熲在进入建康城之后发现京口失守的告急文书还放在陈叔宝的床底下根本就没有打开。

这就是,为什么贺若弼孤军深入,以八千人的弱势兵力就击败南陈的十万甲士的核心原因。根本就没有发动大军团协同作战的必要。这一点,可能也大出隋朝君臣的意料。

只能说,南陈君臣在没有忧患意识的情况下已经不能对战争作出有效反应,甚至连常识都不具备。

所以孟子才说,“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王朝在没有外患或者危机意识的情况下一定会爆发各种内部矛盾,将自己折磨死。

如此,我们就理解了诸葛亮,其自杀式的北伐行为不仅是为了拓展蜀汉的战略生存空间,更是为了通过打造战时体制让蜀汉内部有严重的忧患意识,从而能够对战争作出快速反应。当然,这也是蜀汉转移内部矛盾、团结各势力的最好方式。

南陈的悲剧就在于,沉浸在陈叔宝编剧的《玉树后庭花》这部娱乐剧中,大家都忘了北方的强敌。

速亡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0 阅读:25
子玉的史无边界

子玉的史无边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