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现代国家财政体系中,海关税收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即使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清朝时期,清政府的海关税收也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数字。
而且海关还承担着缉拿走私商贩的职责,对稳定国家商品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在西方列强面前变得卑躬屈膝。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他们对于海关行政权的控制也出现了漏洞,在英法美三国的联合干预下,清政府最终交出了上海的海关行政权。
这不但标志着清朝主权的进一步沦丧,也对清朝的财政体系和社会安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除了被迫开放了更多的沿海口岸,他们对于西方商船关税的管理也出现了问题,之前外国商船进出中国需要经由行商做担保,缴纳足税款之后方可通行。
但战后在条约的要求下这些商户被取消,西方商船在进出中国之前只需向他们在各港口的领事馆报备,并缴纳相应税额即可,之后领事馆会将这笔钱交到清政府海关衙门的手里,商船便可以进出中国国境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
但这些领事馆在进行货物清查的时候并不会将所有的货物汇报上去,有的时候甚至连货物的具体名称和数量都隐瞒不报,这样清政府海关能够得到的税收便十分有限,经常连半的金额都收不上来。
在各国领事的包庇下,西方列强的商船开始大肆进行走私活动,即使清政府方面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在列强的武力胁迫下,相关官员也无法登船进行查验,只能接受数量少得可怜的税款。
▲上海英国领事馆旧址
当时在中国各口岸城市的领事,除英国领事为政府官员之外,其余的领事均为商人担任,这些人自然不愿意阻挡同行的财路,因此各地的走私活动愈发猖獗。
当时还有英国商人认为和其他国家相比自己缴纳的税金就是“平白无故的损失”,由此可见当时的西方商人早已将走私视作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
▲清末黄浦江上的西方商船
清政府迫于军事和外交压力,对于西方列强干预税收的做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他们的贪婪远远超出了清朝官员的想象。
他们觉得凭借清政府官员的能力,是没有办法完成关税审查和征收工作的,如果不是领事们的牺牲,恐怕清政府的关税体系就要彻底崩溃。
▲清朝末期通商口岸图
为此他们开始密谋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将清朝的海关税收工作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清政府对于海关工作也颇为重视,在各地也安插了不少重臣,这让西方列强的领事们找不到开口的机会。
就在列强官员们努力寻找借口的时候,上海地区在1953年九月爆发了小刀会起义,义军占领了上海的多个县城,上海海关道吴健彰等人逃入租界避难,上海的海关衙门形同虚设,这给英国领事阿礼国以可乘之机。
▲上海海关负责人吴健彰
他先是让人将码头上存放的茶叶生丝等物品全部装上英国货船运走,另一方面又发布公告,表示虽然清朝政府的海关衙门在义军攻击下彻底瘫痪,但英国方面仍然愿意承担缴纳关税的义务,之后单方面承包了海关的所有工作。
▲小刀会起义图画
虽然名义上英国和其同盟国的领事是在帮助清政府工作,但是他们向商船收取的税金十分有限,而且他们还不接受现金支付,而是鼓励商户们用期限四十天的保单来充当税费。
阿礼国之所以这么做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当时清朝正饱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困扰,上海地区也有被太平军攻打的危险。
▲英国领事阿礼国
如果不向商船征收关税,那么一旦货物被小刀会或者太平军劫走,他们是没有办法向清政府索要赔偿的。
但现在他们名义上缴纳了关税,那么一旦发生意外,清政府就要按比例赔偿货款。
▲小刀会起义
而且就算后面上海海关恢复工作,他们征收的也都是保单,这些保单最后能不能变成真金白银也不是他们能决定的,那些早已离开中国的商户自然不会回来兑现,这样他们就可以用空头支票买份大保险了。
在小刀会起义一个多月后,上海的局势逐渐被平定下来,吴健彰也联系了各国理事,表示其将尽快开放海关衙门,并希望领事们能够将这一个月征收的关税交上来。
▲清末太平军
但此时领事们已经尝到了把持海关行政大权的甜头,他们自然不愿意就这样归还回去,他们便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找了许多借口,像上海政局依旧不稳等等。
待到起义彻底平息之后,这群领事又换了一副嘴脸,他们不但不愿意交出之前一个月收取的保单,还恐吓清政府派出的代表,表示如果后面清政府海关向商船征收关税的话,他们就要用“其他手段”来回应了。
▲清末通商口岸
当时的清政府内乱未平,根本没有精力与列强周旋,无奈之下清政府只得做出退步,但此时西方领事们再次得寸进尺,他们不允许吴健彰回到租界的海关衙门工作,无奈之下清政府只得在苏州河北端远离贸易中心的地方建了一个新的临时海关。
但纵使退步如此,新海关的工作开展还是举步维艰,当时清政府想检查几艘路过海关监察处的西方商船,结果英国领事以检查者所乘坐的趸船没有合法证件为由,阻止其登船检查。
▲如今的苏州河
而清朝末年,进口船只的船牌等证件,都需要经过英国人处理,他们自然也得不到所谓的合法证件,这让这个海关也变得形同虚设。
在列强的层层压力下,这个临时海关也很快关闭,清政府退回到内河上建起了两处临时海关,但这依然不能让英法等国家满意,他们此时已经开始构思彻底夺走海关行政权的方法了。
阿礼国在和其他国家的领事会面之后,制定了一份新的发展计划,他们希望清政府能够成立一个外籍关税管理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中既有清政府的官员代表,还包括一个外籍成员组建的税务司,他们会负责帮助清政府处理税务相关问题,提升海关的办事效率。
▲清末上海海关税务司
这一提议看起来是为清政府着想,其实细节上到处都是陷阱,阿礼国在协议中写定任何海关文件如果没有外籍税务司的批准均不生效,而且上海海关的武装舰艇也要由外籍人士担任船长。
因此一旦这个委员会成立,就相当于将上海的海关行政权拱手交出,但时任两江总督的怡良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种风险。
▲签订不平等条约现场
在和美国公使会面时,当他听说一旦委员会成立,各国便会将小刀会起义后没有上缴的税款补齐时,就立即答应了这一协议。
可在委员会于租界海关衙门旧址成立之后,清政府却迟迟没有等来心心念念的税银,除与怡良交涉的美方偿还了约四分之一税款之外,其余国家均没有任何表示,这让怡良和吴健彰叫苦不迭。
▲运送木材的西方商船
而西方列强则凭借掌控了海关大权的便利,大肆向中国倾销本国生产的工业产品,同时将价值不菲的农作物和矿物原料运回自己的国家,这导致中国传统手工业经济体系的崩溃,对内地百姓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清朝时,米是不允许出口的货物,但在上海由于外国人掌管了海关行政权,他们就可以明目张胆地将大米运到国外。
在登记册上只有货物的数量,对于种类没有任何记载,这导致我国粮食大量外流,引发了部分地区的饥荒。
▲晚清百姓生活照
更重要的是,列强在得到上海的海关行政权后,发现这是掠夺资源以及倾销商品的最好方式,他们在之后的时间里就开始不断向清政府施压,希望得到更多口岸的海关行政权。
在索要未果后,他们便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给清政府和清朝百姓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并且在战后如愿获得了清政府的海关管理权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交出海关行政权之后,晚清的经济命脉便彻底落入了外籍人士的手中,这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与此同时鸦片等违禁物品通过走私大量流入中国市场,毒害了无数国人,令清朝进一步滑向深渊。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建立起了强大的海军,更完善了海关相关管理体系,工作人员用辛勤的劳动为国家保证了每一分税款,这也成为了国家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再也不用忍受别人的歧视和冷眼,能够自信立于强国之列。
参考资料: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中外旧约章汇编》,王铁崖著,1957年三联出版社出版;
《中国海岸的贸易与外交》,费正清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