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闻惨案中,霍揆彰企图严刑逼供,龙云:弄巧成拙罢了!

江舸 2023-02-04 17:46:56

1946年7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李公朴和闻一多先后在昆明街头遇害,这便是震惊中外的“李闻惨案”。

此案发生后迅速引发全国上下多方关注,各界人士纷纷要求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能够找出凶手。

在调查初期,前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与其三子龙绳曾成为了最主要的嫌疑人,但后续发展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龙氏父子不但不是凶手,反而还是这次事件的受害人,而李闻惨案背后真相的逐步揭露让人们看清了国民党当局的丑恶面目,后来甚至有人将此事作为国民党败退台湾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李公朴和闻一多被害之后,金岳霖、冯友兰、汤用彤等 34 位联大教授联名致电教育部,恳请当局尽快破案,严惩凶手。

社会各界名人也对此案表示高度关注,这给云南当局以及国民党政府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金岳霖教授

与此同时,共产党主导的媒体开始对外进行宣传,表示李闻二人之死就是国民党打击民主和平运动的信号,是他们挑起内战,扩大战争的阴谋。

这种论调迅速在民间传播,给国民党方面造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被杀害的李公朴(左)与闻一多

面对这种情况,云南省政府和南京政府均表示会投入大量人力,力争在短时间内破案,并拿出高额悬赏希望人们能够提供有用的线索。

蒋介石更是将警察总署署长唐纵,军统核心人物沈醉等人派往云南,负责此案的侦查工作。

▲沈醉

由于案件发生前云南当地政局十分复杂,因此人们一时之间也没有办法确定水师案件的真正主使。

但很快云南前省主席龙云父子就成为了各路媒体争相怀疑的对象,首先是龙云旧部杨立德中将被捕,之后龙云三子,“中国自由民主大同盟”核心人物龙绳曾也浮出了水面。

▲前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

中国自由民主大同盟是龙绳曾等人组建的一个地方组织,是一个极右的政治组织,自建立后一直开展组织反共运动,因此其被指认为谋害李闻二人的凶手也并不奇怪。

龙氏父子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被当做最重要的嫌疑人,也和时任云南省警备总司令霍揆彰在案件调查时的导向有关。

▲龙绳曾

霍揆彰是黄埔军校一期学生,是蒋介石的嫡系官员,在案件发生后不久其便迅速监禁了杨立德,这也是媒体报道转向的开始。

在后续向媒体交代案件调查进展的时候,其更是直言杨立德已经交代了全部犯罪经过,并供出了幕后主谋。

▲霍揆彰

不过如今主谋已经潜逃回昭通老家,唐纵等中央代表很快就可以回南京复命了。

而昭通正是龙氏的祖籍所在地,当时龙绳曾也正在昭通老家生活,霍揆彰的言论虽然没有给出主犯的姓名,但在当时众人看来案件已经是水落石出了。

在霍揆彰发表关于审讯杨立德的言论之后,云南及国民党政府内部多名高官均对此言论发表了质疑,其中原云南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李一平的发言最具有代表性。

他表示龙绳曾在1945年夏天便返回昭通生活了,在惨案发生时期并不在昆明,不具备指挥行动的能力。

而杨立德中将更是有名的忠厚长者,在龙云离开云南后,其便很少过问政事,不可能组织这次刺杀行动。

▲位于昭通的龙氏祠堂

这些论调在云南引发了热议,人们都希望唐纵等中央官员能够给案件下一个结论,霍揆彰也希望蒋介石能够相信自己的调查报告。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蒋介石在和唐纵见面的时候,竟大骂自己是疯子,他的调查结果自然也变成了一堆废纸。

▲唐纵

原来在惨案刚刚发生的时候,蒋介石便接到了云南军统部门上传的消息,认定云南警备司令部是这起案件的策划者,因此蒋介石才会派唐纵负责此案的审查。

在唐纵到达昆明之后,霍揆彰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通过审讯杨立德得到的消息告诉了唐纵,但唐纵并没有明确表态,而是不断暗示霍揆彰,希望他能够真心配合自己的调查。

▲年轻时期的闻一多先生

见霍揆彰一直装傻充愣,唐纵也明白了他的态度,在回到南京后便将这些事情一五一十地告知了蒋介石。

蒋介石对于霍揆彰的表现非常不满,多次对其破口大骂,如果不是身为同乡的唐纵为其开脱,恐怕霍揆彰当晚就要被处理掉。

▲蒋介石照

由此可见蒋介石当时已经知道李闻二人之死是霍揆彰一手策划的了,但由于霍揆彰是其嫡系,因此蒋介石也不愿承认此事,那么霍揆彰为何要对李闻二人下毒手呢。

笔者认为霍揆彰这么做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在当时的云南境内,反内战的呼声很高,这给国民党当局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刺杀民盟领袖可以有效压制住云南的民主活动,减轻其工作压力。

▲闻一多先生塑像

另一方面闻一多在教育界声望极高,他的死亡也会令云南学生失去精神领袖,这可以让当地愈演愈烈的学生活动得到缓解,有利于国民党的统治。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则是霍揆彰希望通过这次案件,将罪名转嫁到龙氏父子头上,虽然此时龙云已经离开了云南,但他在当地依然有着不俗的影响力,因此只要对杨立德屈打成招,那么龙氏父子就对李闻二人的死脱不了关系。

▲李公朴

之后霍揆彰就可以进一步清除龙云在云南的势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心腹,当时云南省主席卢汉正在东北慰问驻防的滇军。

只要操作得当,那么霍揆彰就有可能逼走卢汉,成为新的云南省主席,从此走上政治前台。

对于蒋介石而言,如果霍揆彰计划成功实施,那么他不但可以减轻如今面对的政治舆论压力,还可以让云南落入嫡系官员手中,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其在一开始并没有处罚霍揆彰。

▲卢汉

但随着调查的进行,社会各界对于此案的关注度超出了蒋介石和霍揆彰的预期,在各界人士的批评下,栽赃龙氏父子的目的也难以达到,这才让蒋介石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

在国民党当局始终给不出调查结果的时候,时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的龙云主动发起了反击,他先是通过云南名流绅士组成的明伦学会,发表了《告全国各界书》。

在这份文件中,详细阐释了国民党夺取龙云权力后在云南的种种暴行,并描述了杨立德被捕后受到严刑拷打的惨状,这让霍揆彰的真面目为人们所了解。

▲正在演讲的蒋介石

随后龙云亲自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表示自己与家人与李闻遇害一事并无瓜葛,但国民党部分官员和媒体却言之凿凿,话里话外将矛头对准了自己,这让他感到十分愤怒和失望,因此他希望之后国民党当局在发表相关言论前要掌握切实的证据,不要如此轻率。

在龙云正面回应之后,人们愈发怀疑此前霍揆彰的言论,公众开始不断向蒋介石政府施压,希望揭开案件真相。

就在此时龙云又前往美国特使马歇尔府邸与其交谈一个小时,会谈结束后,各路媒体均表示龙云与马歇尔的讨论集中在李闻惨案之上。

▲美国特使马歇尔与国民党政要

但国民党的官媒却表示龙云此行仅是个人拜访,并没有对任何事件进行实质讨论,这种欲盖弥彰的言论进一步加重了民众对于当局的不信任。

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得派出顾祝同等高官前往云南处理案件,霍揆彰及其下属的罪行也被逐步揭露,最终杀人凶手被就地正法,而幕后黑手霍揆彰则被革职并交予陆军总部看管。

▲民国高级将领顾祝同

1947年3月,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被革职的霍揆彰以“中央监察委员”的身份复出,这引发了龙云的强烈抗议,公众也对这名刽子手的重新出山发表强烈不满。

在汹汹的舆论面前,蒋介石只好重新让霍揆彰退出会议,并责令顾祝同对其严加看管,这才平息了民愤,但这依然对蒋介石的形象受到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在李闻惨案发生后,对蒋介石影响最大的其实是美国人的态度转变,当时美国舆论对于国民党当局发起的这次恐怖行动十分震惊。

美国国民大多不愿政府继续支持国民党政权,杜鲁门更是直接以私人名义致函蒋介石,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美国总统杜鲁门

随着美国态度的转变,蒋介石也变得坐立难安,他一方面希望扭转美国人的态度,另一方面又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其糟糕的表现也伤透了龙云、卢汉等云南政要的心,这也为之后他们的起义埋下了伏笔。

李闻惨案本来是霍揆彰策划的一起政治阴谋,但后续公众的高度关注及舆论的不断发酵令其发展偏离了霍揆彰的预设轨道。

最终他不但丢了自己的前程,还对国民党的执政道义造成了沉重一击,真可谓“自作孽,不可活”。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 100 周年)》,闻黎明著,武汉出版社2004年出版;

《公安部档案馆.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唐纵著,群众出版社1991年出版;

《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 60 辑 • 云南政坛实录》,云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0 阅读:160
江舸

江舸

读奇闻历史,品天下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