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452):压垮唐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六十秒历史 2024-03-15 13:43:04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244)

崔乾佑的最后一击,是打包抄:

“乾佑遣同罗精骑自南山过,出官军之后击之,官军首尾骇乱,不知所备,于是大败;或弃甲窜匿山谷,或相挤排入河溺死,嚣声振天地,贼乘胜蹙之。”

侧翼包抄并不稀奇,而且哥舒翰早有准备,怎么一下子就被打垮了呢?

答案在司马光接下来的一句话里。这句话很短,很容易忽略,但恰恰体现出崔乾佑操作的精妙:

“后军见前军败,皆自溃,河北军望之亦溃。”

就为了防止打埋伏,哥舒翰把主力分成两个梯队,王思礼带五万精兵为前军,另外十万人作后队,前面打不好,后面可以照应。

现在崔乾佑出动最精锐的同罗骑兵,精准穿插到前后军之间的缝隙里,前军已经打了大半天,被崔乾佑各种花式摧残,结果等来的不是支援,而是背后一刀。

这种对时、空的精准把握,好比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又仿佛切黄油的一把热刀,彻底击溃前军。

眼看前军垮了,后面那十万人掉头就跑,连隔了一条黄河、哥舒翰直接指挥的三万人也作鸟兽散,唐军这个战斗力凝聚力,实在是不咋地,这也再次证明:病后的哥舒翰,根本做不到‘牢牢掌握部队’。

情报有问题、指挥有问题、通信联络有问题、战斗意志也有问题,加上那阵突如其来的风,‘天时、地利、人和’,唐军一样都不占,还能不打败仗?

再退一步讲,打了败仗还有救,真的这些人跑回来,哥舒翰还可以再想办法。

据《新唐书》:‘弃甲奔山谷及陷河死者十一二’,加上前面对战阶段的伤亡,剩下一半、十万人没问题吧?

问题是没跑回来。

“(唐军)关外先为三堑,皆广二丈、深丈,人马坠其中,须臾而满;余众践之以度,士卒得入关者才八千余人。”

溃败的唐军再次掉坑,而且还是自己挖的坑。兵败如山倒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再次体现唐军的战斗组织相当混乱。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这种情况下,哥舒翰还不肯认输。

“翰至关西驿,揭榜收散卒,欲复守潼关。”

虽然进关的才八千,但别忘了,黄河北岸还有三万人,这些人并没有上战场,可能一部分跑了,总有不少会归队。为啥选择关西兵站收拢人马?因为他们正是从这个方向回来的。

哥舒翰身为名将,战斗意志相当可以,但光他自己想打没用,大将火拔归仁带了一百多人,突然进门报告:“敌军上来了,大帅快走!”

哥舒翰赶紧出门上马,火拔归仁这时变了脸:“大帅,二十万人一下子没了,怎么向皇上交代?前面高仙芝、封常清,落得什么下场?不如大帅带我们投降得了。”

哥舒翰不肯,但这时也由不得他了,被绑在马上送到洛阳。

安禄山见到哥舒翰,洋洋得意:“老哥,你过去瞧不起我,现在怎么样呢?”

估计这一路上,哥舒翰早想好了,当即叩头:“那是我有眼无珠,现在愿意将功折罪,我给那些老部下写信,叫他们早点投降。”

你当司令,人家听你的,你当战俘,谁还理你?信寄出去啥用没有,安禄山给他一个空头宰相的帽子,软禁起来。

更倒霉的是火拔归仁,安禄山做了皇帝,也要讲忠心了,说你背叛领导,不忠不义,拉出去砍了。啥也没捞着,就把哥舒翰给坑了。

火拔归仁的背叛,一是哥舒翰健康有问题,控制不住手下;另一个李隆基杀高仙芝、封常清,政策出了问题。

哥舒翰被俘后,虽然有变节行为,但朝廷对他最终评价还不错,有两个原因:

第一他有苦衷,被迫出战、被迫投敌,一年后还被叛军杀害。

第二更关键的,后面的政治环境对他有利。后任皇帝肃宗等于是自立,和玄宗是政治对手,为了显示玄宗政策错误,不但没追究哥舒翰责任,反而‘赠太尉,谥曰武愍。’算是官方评了个烈士。

本篇修订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0 阅读:2

六十秒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