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汉初历史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汉景帝为什么急着削藩,而不是和父亲汉文帝刘恒一样,采取“温水煮青蛙”的办法,慢慢的去消耗呢?因为他已经没有时间,也不想把这件事继续拖下去了,拖下去就意味着变化,变化就意味着失去控制,汉景帝不想把问题留给自己的儿子。在对付北方匈奴还是对付宗室诸侯的问题上,汉景帝是经过一定时间摇摆的,朝堂上也以对付北方匈奴的论调占据主流。主张削藩的人,则只有汉景帝的老师晁错,这个和汉景帝亦师亦友的人。
汉文帝时,贾谊和晁错就是为数不多主张削藩的人,贾谊认为削藩很重要,但却没有具体的办法,因此汉文帝在削藩问题上就比较被动,比如济北王刘兴居、淮南王刘长,都要等到人家谋反了才好发动,这是十分被动的做法。晁错和贾谊相比,是有具体举措的,比如他建议在边塞驻民养马就很实际,对付匈奴人,最重要的就是马匹和人,用边塞驻民可以加强边塞防御,养马可为大汉提供更多的战马!但匈奴人对边塞的不断袭扰,一次次冲击着汉景帝的心,雁门关作为前哨,不断被匈奴人的铁蹄践踏,这令汉景帝心里十分憋屈,窦婴、周亚夫等人因此建议,讨伐北方的匈奴人,彻底解决问题。
“陛下,匈奴人不过是肌肤之痛,宗室诸侯们才是心腹之患呀!这些人就等着我们和匈奴人拼个两败俱伤,而后他们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进兵咸阳夺取帝位!”“可匈奴人实在是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陛下,当初高祖皇帝、吕后,还有您的父亲文皇帝,还不是都选择了隐忍吗?是他们胆怯吗?当然不是,他们是在权衡利弊后,才做出的选择!北方的匈奴问题,是要解决的,不过不是现在,当下要先解决内部诸侯割据的问题,这才是要害,当初吕后安排吕氏女子做诸侯的王妃,你可以说是为了吕氏,也可以看作是为了巩固中央的统治!”
“可将军们都被我叫来了,匈奴人侵犯雁门关不是一次两次了,我得给出个态度来才行!”说完,汉景帝拿起宝剑就走,“陛下留步,您这个态度不能给,如果您今天见了那些将军,大家就会错误的认为您要对匈奴人开战,如今削藩策已成,诸侯们的劣迹也收集的差不多了,只要您一声令下,一切就可以开展起来,切不可因小失大呀!陛下!”汉景帝停下脚步,狠狠的用宝剑砍掉了大殿上的一根烛台,侍者赶紧把落在地上的烛火扑灭,汉景帝抱剑而立,“这也太窝囊了!”“陛下,古往今来的明君圣主,不都是忍辱负重,蛰伏待机的人吗?暂且忍耐,暂且忍耐!”
对付匈奴人,那是国战,最需要的是上下一心,而汉景帝当时的处境是:诸侯们割据一方,做起了土皇帝,对于他的命令总是阳奉阴违,有的甚至把朝廷派去的国相都给杀了,这样的处境,你和匈奴人打仗,他们不在你背后捅刀子才怪呢?尊君强国,惩治不法。这八个字是汉景帝对削藩策的评价,应该说是恳切和客观的,当汉景帝让晁错在朝会上宣读《削藩策》的具体内容,并要大家畅所欲言、言者无罪的时候,他内心的想法,就已经笃定,你们支不支持,削藩策都是要执行的,今天就不是为了讨论能不能执行的会,而是一个告知会,让你们都知道,朕要推行削藩策了!
窦婴对削藩策是持反对意见的,他对晁错说:“削藩是国之大政,牵一发而动全身,请问晁错大夫,我们做好应对激变的准备没有?”晁错一愣,“窦将军,您说的激变是指?”窦婴说:“万一诸侯们联合起来,反对削藩策,进一步选择合兵造反怎么办?”晁错一愣,他不认为诸侯们有这么大的胆子,造反不就是反祖宗吗?他们怎么可能干得出来呢?窦婴接着说:“文皇帝时,不是不知道诸侯割据的问题,但他没有采用这么激烈的办法,而是采用了温水煮青蛙的办法,用至柔克至刚,把诸侯们的势力一点点的蚕食掉!怎么到了你晁错大夫这里,就变成了不削藩不行,且如此急迫呢?”
汉景帝听了窦婴的话以后,心里是不高兴的,窦婴作为国之柱石,又是自己的表弟,居然在这么重要的问题上,选择了和自己唱反调!汉景帝当然知道“温水煮青蛙”的办法,但那是无奈之举,并不是什么高明的办法!况且结果是很明显的,到了汉景帝时,吴王刘濞已经自己造钱,富得流油了,且丝毫不把汉景帝这个皇帝放在眼里,这和汉文帝时的姑息养奸是不无关系的。等于汉文帝把这个难题,留给了自己的儿子汉景帝刘启,汉景帝不想继续拖下去了,你说他受了晁错大夫蛊惑?根本谈不上,削藩是大政需要,而不仅仅是晁错个人的问题。
因为如果不削藩,任由诸侯们继续做大下去,可能到了汉武帝时,就是想削藩也削不了了,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汉景帝推行削藩策,最大的阻力就是吴王刘濞,这个人曾经跟随刘邦左右,有作战经验,吴国又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吴国的部队战斗力彪悍,七王之乱爆发后,被称为天下强军的梁国部队也一触而溃,就可以说明问题!果然在吴王刘濞的上下串联下,七王之乱爆发了,梁王刘武尽管早有准备,也被吴楚叛军击溃,可见其战力有多强!如果不是仰仗着老谋深算的韩安国,以及勇将张羽,恐怕梁王刘武早就被吴王刘濞用来祭旗了!
如果不推行削藩策,而是任由诸侯发展下去,到时候会导致诸侯越来越富,而中央政府则会越来越穷。汉景帝心里清楚,自己这一脉,就是踏着刘盈一脉鲜血,而走上帝王之路的,他不希望历史重演,因此,才会对打击宗室诸侯这件事会不遗余力。打仗的本质是打经济,你没钱怎么去打,吴王刘濞的吴军善战,那是因为人家有钱,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吴王刘濞就说:“你们听着,谁先攻入梁都睢阳,我就赏赐他万金,封万户侯!”人家有都是钱,拼的就是个消耗问题,人家耗得起,不过刘武也不差,他早就从汉景帝那里拿了很多补给,因此在梁都睢阳固守个一年半载,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推行削藩策,是有赌博性质的,吴王刘濞不造反,大家就相安无事,如果他因此反了,那么就来个殊死一搏。应该说汉景帝对于削藩可能导致的激变,内心上是有预估的,但现实是准备不足的,尽管和梁王刘武结下了血肉之盟,又启用了周亚夫和窦婴,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可汉景帝又有什么办法呢?很多事你准备好了,人家也准备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往往是少之又少的。继续拖下去,只能进一步增加削藩的难度,因此,汉景帝已经没有了“温水煮青蛙”的时间。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