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肯定她在上海时没有加入过特务组织。”面对来人的询问,沈醉肯定地说道。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来人悻悻而去,沈醉却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他没想到当年自己的初恋白云,就是《延安颂》词作者莫耶。
1932年初,沈醉因和同学一起闹学潮被开除出校门,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对革命的向往。怀着满腔的热血,沈醉离家出走去上海投奔姐姐一家。
沈醉的姐夫余乐醒是最早一批中共党员,曾经和周总理等人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回国之后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之后又跟随叶挺独立团出征北伐。在沈醉的心目中,姐夫余乐醒一直都是英雄一般的存在。
当站在姐姐家漂亮的洋房前,沈醉对姐夫更加佩服的五体投地,感叹何时才能像姐夫一样,靠自己的才能挣下家业。
但沈醉不知道的是,此时他的姐夫早已经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一头栽进了反革命的巢穴,当上了复兴社特务处、上海特区区长。在上海四处游玩了半个多月,不明真相的沈醉催促着姐夫介绍自己参加革命工作。
“你懂什么叫革命吗?”姐夫漫不经心的笑容,让沈醉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憨笑着说革命就像是北伐那样。没想到姐夫话锋一转,痛快地说道:“对!如果你想参加革命,我就向上面反映一下,你先在我这里当交通员吧。”
沈醉一听就高兴地蹦了起来,拉着姐夫的手连声道谢,没想到姐夫忽然严肃起来,轻轻将他按回到沙发上,叮嘱他要严守这个组织的秘密,必须服从上级命令,更不能擅自结婚。
就这样,18岁的沈醉开始了自己的特务生涯,化名陈沦进入湖南湘光通讯社担任记者,以掩护自己复兴社交通员的身份。1934年,沈醉结识了《女子月刊》的编辑白云。
白云原名陈淑媛,早在中学期间就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并且经常发表文章表达自己激进的观点。在老师的引导下,白云和几个同学创办了进步刊物,结果被在国民党军中当少将旅长的父亲发现之后,父女二人发生冲突,白云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到了上海。
由于受到“五四”思潮的影响,再加上性格活泼,才华出众,外表俊俏,白云很快就成了上海滩上一个不容忽视的焦点。沈醉被白云深深吸引,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时局、畅谈理想,不久就双双坠入爱河。
然而,这一段感情从一开始就受到了重重的阻力。
这阻力首先来自于沈醉的母亲罗群。罗群虽然善良正直、知书达理,但在选儿媳妇方面却十分封建。在她的心目中,自己的儿媳妇应该是三从四德的传统旧式女子,对于白云这样追求思想进步的新女性自然看不上,甚至还曾经警告沈醉:
“你要是娶了她,我就永远不进你的家门!”
除此以外,戴笠对于这段感情也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尽管白云的父亲在国民党中任职,但她本人却思想“左倾、激进”,在派人全面了解之后,戴笠严正警告沈醉:
“和这种人交朋友,利用利用她还可以,要是找上这样的老婆,以后麻烦可多啦!”
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沈醉不慎从三楼跌落摔成重伤,不明就里的白云对他照顾的无微不至。出院之后,沈醉不顾母亲和戴笠的反对,和白云同居在一起,还生下了一个男孩。
1937年抗战爆发后,白云像其他千千万的热血青年一样,渴望奔赴延安,还劝沈醉和自己一起走。当时沈醉在复兴社深受戴笠重视,不少中共地下党和反蒋人士都曾栽在他的手中,他又怎能自投罗网到共产党的地方。
架不住白云的苦苦劝说,沈醉吐露了实情,告诉白云自己的秘密职业,希望她能够打消去延安的念头。结果白云毅然选择了分手,独自跟着工作队去了延安。
白云走了之后,沈醉自然难过之极,将孩子送给部署当养子,并安排他们安全离开了上海。但对于白云,沈醉却始终念念不忘,想尽办法和白云取得了联系,由于没有接到过回信,沈醉便断了和白云联络的念头。
但沈醉没想到的是,他给白云写的信其实一封都没送到白云的手中,反而还给白云惹下了不小的麻烦。
白云到了延安之后,改名“莫耶”来表“新”表革命。在张闻天的介绍下,莫耶进入抗大学习,之后又调到鲁艺继续学习。《延安颂》这首歌的歌词就是在那个时候创作出来的。
1938年冬天,莫耶跟随实习队奔赴抗日前线,在贺龙手下担任师政治部战斗剧社教员,被贺龙称赞为“120师出色的女作家”。1941年,莫耶创作的小说遭到批判,之后又因家庭出身等问题,受到严格的审查。
在贺龙、关向应等师领导的关心下,莫耶渡过了难关,被调到《战斗报》担任编辑。莫耶非常珍惜这个工作机会,经常一个人负责多项工作,还经常深入到前线采写新闻,这样的工作能力和拼搏精神受到了编辑科长方唯若的赏识。
相比于莫耶,方唯若可以说是根正苗红。他的堂舅是军中大名鼎鼎的李克农将军,在堂舅的教诲下,方唯若上学时期就参加了许多抗日活动,还是上海小有名气的作家。
共同的理想和志向,让莫耶和方唯若越走越近。新中国成立前夕,莫耶和方唯若向组织上提出了结婚申请,却难倒了各级领导,除了莫耶的出身问题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外,就是那些沈醉给她写的信件,全都被组织上审查时扣了下来,让组织上开始对她产生了怀疑。
最后二人的结婚申请一直送到了贺老总的手里,贺老总看过之后说:“莫耶的情况我了解,批!”说着写下了“同意”、“贺龙”四个大字。
1955年,莫耶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报社工作。当时国务院发出文件号召各级干部反对官僚主义,恰好当时一名铁路职工受官僚主义的迫害而精神失常,莫耶觉得这是个宣传反官僚主义的好机会,经过省委领导批准后,组织报社人员大造声势,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让莫耶始料未及的是,转年反右斗争开始后,这篇报道让莫耶遭到免职和批判,理由是丑化党的形象,给革命干部脸上抹黑。
1966年政治风暴开始后,莫耶再次遭受冲击。所幸有沈醉的证明,莫耶没有被扣上“加入过特务组织”的罪名,但由于莫耶复杂的出身和社会关系,还是被安排到甘肃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十年政治风暴结束后,恢复名誉的莫耶再度被激发出创作热情,相继创作出多部优秀作品。遗憾的是,1986年在整理当年的战地采访手记时,莫耶心脏病加重离开了人世。
直至病逝,莫耶都不知道自己的前夫陈沦,就是大名鼎鼎的特务沈醉。
参考文献:
[1]孟兰英.莫耶:《延安颂》词作者的传奇人生[J].音乐生活,2014,(01):50-53.
[2]赵仕枢,李敏杰,杜志昌.女作家莫耶的坎坷人生[J].百年潮,2015,(07):66-72.DOI:10.16624/j.cnki.11-3844/d.2015.07.009.
[3]王巨才主编. 延安文艺档案 延安音乐 第28册 延安作家 4. 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