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毛主席决定提早解放福建,我已向三野请缨,让我们兵团打回福建去!”不等梁灵光坐定,叶飞开门见山宣布了命令。
1949年解放军渡江之后,连续攻克南京、上海,解放全国的形势发展远比预料的要快,因此上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向三野作出指示:“你们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
三野接到命令后,决定由十军团的两个军向福建进军。兵团司令叶飞考虑到福建的情况复杂,建议投入三个军的兵力,得到了三野和华东局的支持。为了做好迎接大军的准备,叶飞决定派一支精干队伍先期入闽,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梁灵光的头上。
梁灵光出生在福建一个商人家庭,一家人世代经营商铺,很快就发展为当地四大商行之一。然而,在梁灵光六岁的时候,由于父亲病逝,家庭经济陷入困境,梁灵光按照母亲的意愿,准备弃学从商。
梁灵光的哥哥得知母亲的意愿后,决心带着梁灵光到上海读书。在哥哥以死相逼下,母亲最终同意,梁灵光自此离开了家乡。
到了上海之后,梁灵光考上了立达学园初中部。这所校风开放、思想活跃的学校,给梁灵光之后走上革命道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之后三年的时间里,梁灵光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对革命开始有所开悟。
初中毕业之后,梁灵光回到厦门学习日语,准备跟着哥哥前往日本留学。然而,九一八事变的突然爆发,让梁灵光彻底改变了主意,他要留下来抗日救国。
为此,梁灵光重新回到上海,开始与地下党和共青团有所接触,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在一次转移文件被发现后,梁灵光遭到学校开除,只得返回厦门,在当地一家杂志社担任编辑,用手中的笔揭露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
在杂志社被反动当局查封后,梁灵光被迫躲进了英租界。一二 · 九运动爆发后,梁灵光再度回到上海,与当地学生一起参加示威游行活动。被国民党特务盯上之后,梁灵光本想到延安去,但当时前往延安的秘密交通已经被切断,梁灵光不得不避居南洋,经新加坡到了马来西亚。
在吉隆坡的一所中学任教期间,梁灵光团结了一批华侨进步师生,组建了三个救国团体,并担任主席。直到七七事变爆发,满怀救国热情的梁灵光以记者的身份回到了上海。
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梁灵光奉命组建抗战支队,自此投笔从戎。抗战胜利后,梁灵光被任命为华中九分区司令员。当时梁灵光不过30岁,由于身材高大,气度从容,被誉为“军中儒将”。
1948年秋天,中央根据战局变化决定发起淮海战役,梁灵光升任华野十一纵队副参谋长,参加了围歼黄伯韬兵团和杜聿明兵团。上海解放之后,立刻就要打回福建解放家乡,正是梁灵光所期盼的。
梁灵光领命之后,立即组建了200多人的先遣队,在地下党和群众的支持下侦察了解敌情,筹措粮草,修桥铺路,一切为了大军入闽做准备。不到20天的时间,先遣队就筹集了350多万公斤大米、450多万公斤柴草、60万公斤马料和5万公斤的油盐。
各项工作完成之后,十兵团兵分两路大举入闽,梁灵光也回到二十九军继续率军作战。经过五六天的艰苦行军,二十九军的指战员们向福州以南的守敌展开猛烈进攻,上万名敌军被歼,胜利完成了预定作战任务。
当时的梁灵光并不知道,为解放家乡所打的这场战役,将成为他十多年军旅生涯中的最后一场战役。
1949年初,毛主席致电陈嘉庚,请他北上共商建国大计。陈嘉庚无惧新加坡国民党特务对他的威胁恐吓,毅然登上了前往北平的邮轮。经过近一个月的海上漂泊,陈嘉庚一行终于抵达北平,受到林伯渠、李维汉、董必武等人的热烈欢迎。
新政协筹备会召开后,陈嘉庚以华侨首席代表的身份出席,参与研究了国旗、国徽、国歌等方案。在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后,陈嘉庚又向中央领导提议,希望能派一个能干的闽南人到厦门当市长,好让厦门人民放心,让海外华侨放心。
对于陈嘉庚提出的意见,中央很是重视,厦门虽然地方不大,但战略位置却十分重要,肩负着支援解放台湾的任务。恰好当时厦门正待解放,叶飞便向省委推荐了梁灵光这个土生土长的闽南人。
当时梁灵光正率军负责征集船只的工作,叶飞急电梁灵光让他赶到福州,向他宣布了中央和省委的决定,将他调离二十九军,去厦门当市长。梁灵光虽然毫无心理准备,但他坚决服从中央和省委的决定。
就这样,梁灵光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战友们,转到地方主持新政权的建设工作。
为了顺利接管厦门,梁灵光召集了400多名干部,等厦门战役刚刚结束,这些干部分为三批迅速进驻,仅仅用了10天的时间,各系统各部门的接管工作基本结束。
由于占据着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厦门解放之后,盘踞在金门的国民党军利用炮火,封锁了厦门对外海上交通。梁灵光立即召集领导干部们认真研究,想尽办法打破敌人的封锁,发动海外华侨投资家乡建设。
1950年陈嘉庚定居厦门之后,梁灵光就经常去拜访他。在一次交谈中,陈嘉庚提出在集美和厦门之间修建一条海堤的建议,将厦门岛和大陆联结起来。梁灵光十分赞同陈嘉庚的提议,回到市区后就开始着手研究施工方案。
后来陈毅和叶飞到厦门检查战备情况,梁灵光趁机提出修建海堤一事。陈毅听后表示赞成,回到北京后在政治局会议上作了汇报,毛主席和中央表示同意。但由于当时正值抗美援朝初期,为了不增加国家财政的负担,修建海堤一事就此搁置下来。
一直到1952年底,梁灵光再次向陈毅作了汇报。经中央批准,修建海堤一事得以落实,梁灵光亲自担任建委主任,总抓这项工作。经过两年多时间,厦门海堤基本建成并通过验收,交通部将这项工程评为优质工程。
由于政绩显著,梁灵光在中央批示修建海堤的同时,调任福建省工业厅厅长,推动福建地方工业开始艰难起步。从1956年开始,梁灵光先后出任福建省副省长、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等重要职务。
尽管在厦门只待了短短三年,但厦门人民对于梁灵光特别怀念。梁灵光对厦门的建设成就有口皆碑,是众望所归的好领导。
参考文献:
[1]曾昭铎.梁灵光与厦门建设[J].福建党史月刊,2013,(20):27-30.
[2]邱文生.从儒将到公仆——梁灵光的传奇一生[J].福建党史月刊,2007,(09):33-35.
[3]刘标玖,王海英编著. 进城赶考 共和国首任市长治城方略.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14.07.
[4]孙成军,王一编著.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 一代爱国侨领陈嘉庚.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