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要被英雄们瞒过
撰文|黄大拿&编辑|王心
要过年了,朋友们,你们那儿年味如何?
大拿这里到处则都在杀猪,杀猪过年,过年杀猪,不杀猪简直就不像过年啊。
“杀猪”,众所周知,在中国人这里,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词汇。
正好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易中天的一篇文章,《中国近代不存在劫富济贫》。易中天的文章,平日大拿读的非常少,这次注意到,看来真是一种机缘。顺着易中天的话头说说吧。
其实,何止近代呢,“劫富济贫”永远只是穷人的想象……
一
“劫富济贫”的真相
“劫富济贫”,是梁山好汉等群体最喜欢扛出来的招牌,曾经让历史上无数被挤压在生活底层的人们为之激动甚至迷狂。
“劫富济贫”一词,从字面上理解,“劫富”和“济贫”可以是并行关系,即一边劫富,一边济贫,也可以是因果关系,即“劫富是为了济贫”。
无论怎样理解,既然打出“劫富济贫”这面旗帜,“济贫”都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劫富的同时还不忘济贫”,或者“我们劫富是为了济贫”,英雄们的这两种承诺,对穷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的良善百姓之所以喜欢传诵水浒英雄,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因为梁山好汉始终张扬着“劫富济贫”的旗帜。然而,事实真有口号这么动人吗?
王伦是梁山事业的开创者,虽然死于非命,其开创者的地位却不容篡改。在他手里,梁山打家劫舍,是只认钱不认人的。
以打渔为业的阮氏三雄入伙之前,曾对此恨恨不平,“这几个贼男女,聚集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抢掳来往客人。我们有一年多不去那里打鱼,如今泊子里把住了,绝了我们的衣饭”。
显然,王伦时代的梁山,对平民而言与其说无甚好处,毋宁还大有损害。
再看晁盖。晁盖做下的第一笔“买卖”是劫取生辰纲。这生辰纲,原是大奸臣蔡京的女婿梁中书搜刮民财,攒下的十万贯金银珠宝,是准备运到京城给丈人拜寿的,来路当然不正,是货真价实的老百姓的脂血。
因此刘唐劝诱晁盖,晁盖劝诱吴用,吴用又劝诱阮氏兄弟,那说辞均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
这话很有鼓动性,但是这不义之财生辰纲的最后归宿又如何呢?
书中说的明白,晁盖吴用等人劫了生辰纲后,在庄中饮酒作乐,“三阮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看来,这笔不义之财不过是按出力大小一分了事。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想当初他们准备劫取生辰纲时,脑子里唯一盘算的就是“下半辈子快活”,与周遭百姓全无关涉啊。
如果说智取生辰纲那会儿的好汉们还没有多少组织性,难免自行其事不讲章法,那么已经揭竿而起并成为一支官府不可小觑的造反武装后,又如何呢?
晁盖时代的梁山,我们没有从《水浒》一书中看到对百姓有任何施惠。
等到梁山换了主人,宋江时代的梁山事业倒的确是红红火火发展迅猛了,梁山群雄在宋江的率领下,打了多场胜仗,接连攻下了高唐州、华州、青州、祝家庄、曾头市、东平府,收益甚大,仅青州一役,斩获府库金帛、米粮,就整整“装载了五六百车”。
可以说正是这些财富——姑且算“不义之财”,奠定了梁山好汉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这种写意生活的基础,可是我们却仍然很难看到曾有平民百姓在这一场接着一场的残酷厮杀中获益。
二
穷人哪怕得到一点残渣也不容易
也许有人会说大拿议论太苛,梁山好汉还是经常会对百姓施予恩惠的,比如三打祝家庄一役,不是宋江亲口传令,“各家赐粮米一石”吗?
那就让我们看一看这究竟是怎样的恩惠吧。因为祝家庄的地方武装是梁山碰到的强硬对手,梁山几乎损兵折将,宋江等人的怨毒是可以想像的,所以,攻破之日,“宋江与吴用商议,要把这祝家庄村坊洗荡了”,这完全在意料之中。
祝家庄、扈家庄、李家庄这联盟三庄的人民,既已经受战火之“洗礼”,现在战事结束,又要任由胜利者宰割一番,几乎是注定了。
幸亏冒出了一个石秀,祝家庄的那位“钟离老人”因为曾助到祝家庄打探情报的石秀脱险,石秀以祝家庄“也有此等善心良民在内,亦不可屈坏了好人”为由,请求宽贷。
如果对三打祝家庄一役的艰苦有深切的了解,就会明白,宋江不能不给石秀一个面子,因为如果没有石秀探得路径,宋江几乎就会全军覆没,而追论首功,却又不能不推到那位指点石秀的“钟离老人”。
宋江吴用对这一切当然心知肚明。于是乎,钟离老人以助宋江大军逃脱罗网反败为胜之奇功,换来了“一包金帛”的赏赐。
至于庄中另外的百姓,却不能不受宋江一番喝斥:“不是你这个老人面上有恩,把你这个村坊尽数洗荡了,不留一家”!
但宋江到底是枭雄,很快悟出这种恐吓大大不利于梁山形象,旋即变了一副脸色,说什么“我连日在此搅扰你们百姓,今日打破了祝家庄,与你村中除害。所有各家赐粮米一石,以表人心”。
从威胁“尽数洗荡”到“赐粮米一石”,一眼就可以看出,这完全不过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罢了。
至于所付成本和所得收益,宋江的算盘也是极精的:这一仗,宋江“济贫”的成本合而计之,是“一包金帛”,和各家“一石粮米”,至于“劫富”的收益,书中也说得极为详明,“一面把祝家庄多余粮米尽数装载上车,金银财赋犒赏三军众将,其余牛羊骡马等物将去山中支用,打破祝家庄,得粮五十万担”。
这样一场惨烈的战斗,庄中百姓的代价不问可知,最后他们又得到了什么?是经济上的收益还是安定的生活?
恐怕都没有吧。这就是宋江“劫富济贫”的真相!
三
为什么热爱“画饼”
“劫富”常有,“济贫”鲜见,所谓“一边劫富一边济贫”、“劫富是为了济贫”云云,基本上只是一个美好的神话。
可是不论事实的真相如何,碾压在底层的人们仍然乐于传播这一神话,甚至常常喜欢主动把这个神话编织得更为圆满,努力画一个大饼,这是什么道理呢?
就因为这个神话里装满了穷人的理想,当他们眼见富人享尽荣华的时候,当他们对生活绝望的时候,就希望有一种神奇而又正大无私的力量重新分配世间的财富,这是他们的梦想和精神支柱。
所以,他们造出了许多给自己圆梦的无私英雄。另一方面,因为底层人们这种对无私英雄的渴望,“劫富济贫”又成为豪强们凝聚人心屡试不爽的旗帜,这也就是宋江恐吓洗荡百姓之后,突然想起要小施恩惠的奥秘。
不要以为《水浒》不过是小说家言。就是在宋朝,那位史有其人的造反领袖钟相,因为说过“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这句名言,不仅在当时引来大批追随者,并很荣幸地在身后获得了一些史学家的高度评价。
可惜史料显示,就在钟相向追随者许愿的同时,他已经聚敛了大量惊人的财富。
劫富之后,是不是就一定没有人出来济贫呢?也不尽然。
《史记》中有关于刘邦造反后从不济贫到济贫的经过,“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原来,贪图个人享乐的刘邦突然一变为乐于周济百姓别有深意,他是准备以此来换取更大的实惠的!
可是,这种隐藏极深用心的“济贫”对穷人来说,是否一定是一种福音呢?历史早已证明,像刘邦这样的枭雄只能克制一时之欲望,等到他以竭力克制个人私欲、“济贫”为手段,得到了他最想要的东西时,他的欲望就会蓬蓬勃勃地生长出来,甚至变本加厉。
于是,以往从“济贫”中收获了一些利益的芸芸众生又迎来了新一轮的碾压,于是又有新的“刘邦”冒了出来,打的还是“劫富济贫”的旗帜。
旗帜虽然旧的厉害,却屡试不爽……这就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可怕轮回。
中国为什么没有贵族?因为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化作锦绣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