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二世为何逼走俾斯麦,又如何打破俾斯麦苦心经营20年的布局

北街老酒 2024-08-23 14:35:10

在历史长河中,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屡见不鲜。然而,从 1871 年普法战争落幕至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长达 43 年的时光里,欧洲竟享有相对和平的岁月,这在欧洲历史上堪称漫长。

但这并非意味着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消失殆尽,也并非是各国突然热爱和平。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在中欧地区,原本德意志的诸多诸侯国各自为政,却诞生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的核心地带,一个原本政治上呈空心状态的区域崛起了强大的德国,对周边的法国、奥地利和俄国形成了制衡。其二,德意志帝国的宰相俾斯麦凭借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外交手段,平衡了欧洲各大国之间的矛盾,使它们相互制衡、相互牵制,进而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然而,俾斯麦苦心经营的复杂联盟体系犹如一个大型火车站的复杂倒岔系统,需要一位出色的调度员,否则火车很可能会陷入混乱甚至迎头相撞。而俾斯麦正是那个高级调度。但随着威廉二世登基,俾斯麦的时代迅速终结,他精心构建的局面也逐渐被打破。 我们先来探讨俾斯麦为何被辞退。

首先,两代人之间存在隔阂。威廉二世在青少年时期曾将俾斯麦当作偶像,但在 1888 年他登基成为德意志皇帝后,角色发生转变,发现俾斯麦过于强势,难以忍受。此时的俾斯麦已担任宰相 26 年,德意志这个国家在他的思想引领下从诞生走向强大,他不仅在德国,甚至在欧洲都拥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

威廉一世一直迁就俾斯麦,可威廉二世却需要一个听话的宰相。此外,这也与威廉二世的个人性格和心理问题有关,他觉得俾斯麦年事已高,跟不上新形势。所以,一老一小难以和谐相处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两人政见不合,在内政外交方面均存在分歧。在内政方面,俾斯麦一直较为强势,且能够掌控局面。

而威廉二世青睐英国的那一套,对国内的工人罢工和反对势力想用怀柔政策,给予更宽松的条件,因此他一开始还赢得了许多民众的支持。当然,他们最重要的分歧还是在外交上,尤其是对待俄国的态度。俾斯麦从心底里不希望把俄国变成敌人,因为德国的天然敌人是法国,若再与俄国为敌,德国将面临东西两面受敌的困境。

所以,只要有一丝可能,俾斯麦都不想得罪俄国。 在 1887 年,德国、奥地利和俄国的三皇同盟到期失效后,俾斯麦又与俄国签订了一个再保险条约。该条约大致内容是,当欧洲发生大规模战争时,德国和俄国相互保持中立,但法国和奥地利除外。也就是说,若德国攻击法国或俄国攻击奥地利,该条约就不生效。这个协议有效期为三年,到 1890 年到期。

威廉二世受军方影响较大,尤其是新任总参谋长瓦德西,他对俄国充满敌意,经常在威廉二世耳边灌输仇俄思想,甚至希望对俄国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这进一步影响了威廉二世的态度。1890 年 3 月的某一天,威廉二世偶然在俾斯麦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份来自圣彼得堡的机密文件,文件里有沙皇对威廉二世的评论,称他是一个缺乏教养的恶少。威廉二世看到后怒不可遏,当即决定辞退俾斯麦。

很快,他就给俾斯麦使绊子,俾斯麦心知肚明,于 3 月 18 日递交了辞职报告,威廉二世立刻批准。俾斯麦的离职在欧洲是一件大事,引起各方震动。英国一家著名报纸还专门绘制了一幅漫画,题目是“老村长离村了”,欧洲各国都深感忧虑,不知威廉二世会将德国带向何方。

这个年轻的威廉二世还很不成熟,不了解国际政治和大国关系的复杂险恶。他接手时德国正处于盛世,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而俾斯麦治国的核心要义是制定可进可退、留有余地的政策,有点东方的智慧,在当时比欧洲其他国家的政要都更胜一筹。 威廉二世的时代与俾斯麦最大的区别在于,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土崩瓦解,威廉二世推行走向世界的政策。

所谓世界政策,就是德国工业发达、产能和资本过剩,需要到世界上寻求更大的市场,这本无可厚非。但走向世界并非单纯的经济或商贸问题,而是国际政治问题,涉及大国博弈。在这方面,威廉二世显然难以胜任。事实上,他确实把事情搞砸了。

俾斯麦于 1890 年辞职,三个月后,德国与俄国的再保险条约到期。此时,俄国人想继续续签条约,甚至不惜作出重大让步,但德国外交官一直不予理会。德国新任首相和外交人员认为,英国和法国、英国和俄国的矛盾不可调和,法国也不可能与俄国走到一起,所以这些国家最终都会向德国靠拢,德国没必要再和俄国签保险条约把自己束缚住,德国需要一个宽松自由、可以自由选择的条件,学着英国玩起了光荣孤立政策。

但英国孤悬海外,德国却深陷欧洲大陆中心,周围都是大国。德国对英国态度热情,因为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是威廉二世的姥姥,威廉二世从小受英国教育,非常亲英,常说自己是半个英国人。在同英国进行关于非洲问题和殖民地谈判时,威廉二世嘱咐外交官考虑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的压力和国内反德声音,不要逼得太狠,非洲的事情不足以影响英德亲密外交关系。

结果每逢谈判关键时刻,英国首相都很强势,不退让,往往是柏林做出退让,与俾斯麦时期正好相反。 很快,英国和德国签署了关于殖民地的交换协议,德国在非洲殖民地做出重大让步,英国在波罗的海的一个小岛让给德国。这个岛是英国早年从丹麦手里夺来的。德国拒绝与俄国续签再保险条约,却与英国搞殖民地交换协议,在俄国人眼里,德国倒向了英国,甚至联英制俄。

此时,法国也突然醒悟,觉得多年来与周边邻居全是敌人很危险,于是改变态度,与英国就埃及问题进行友好商谈。1891 年,即俾斯麦辞职的第二年,一支法国舰队对俄国进行友好访问,这是拿破仑 1812 年进攻俄国以来近 80 年的时间里,第一支法国军队进入俄国领土。当时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迎接法国客人播放了马赛曲,要知道在此之前马赛曲在俄国是被禁止播放的。谁也想不到,俄国与法国的关系升温如此之快。

第二年,1892 年,法国又派出军事代表团访问俄国,最终双方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按照条约,一旦德国或意大利进攻法国,或者德国或奥匈帝国进攻俄国,双方都要给予对方军事援助。 法俄同盟关系终于形成。

俾斯麦苦心经营 20 年,目的是联合奥地利和沙皇俄国孤立法国,可他离开仅仅两年,法国和俄国不仅走到一起,还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把德国置于东西两面受敌的局面,德意志帝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接下来,就看德国与英国的关系会发展成什么样,这牌是否会打得更烂。

1 阅读:161

北街老酒

简介:简简单单的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