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特别是觉得自己还年轻的人,可能从没想过耳聋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有一天会和自己扯上关系。直到某天早上,一觉醒来,一侧耳朵出现了异常的耳鸣或者闷闷的好像堵着听不清声音,甚至严重到完全听不见。在网上随手一搜,有相似症状的人竟然不少,别大意,这很可能不是普通的耳朵不舒服而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哪些年轻人又尤其需要注意。

哪些年轻人尤其要注意
耳机一族:那些几乎时刻耳机不离耳,每天连续使用耳机时间超过1小时,且音量常常调得较大的年轻人,是耳聋、耳鸣的高危人群。他们的耳部听觉细胞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受损的可能性极大。
长期熬夜的上班族: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加班熬夜,或者沉迷于夜间娱乐活动,导致睡眠严重不足的上班族。他们的身体机能在长期熬夜中逐渐下降,耳部的健康也难以幸免。
从事噪音相关工作的人:像机场地勤人员、工厂工人、酒吧工作人员等,由于工作环境的噪音较大,他们每天都要长时间暴露在噪音中,如果不注意防护,耳部受损的几率会比普通人高很多。

导致耳聋耳鸣的原因有哪些
不良生活习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熬夜似乎成了年轻人的一种 “常态”。很多人不到凌晨两三点根本睡不着,早上又得早早爬起来上班或上学。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耳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就像前面提到的小李,熬夜加班后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就是身体发出的“抗议”信号。
除了熬夜,饮食不规律也是个大问题。不少年轻人偏爱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像炸鸡、奶茶、火锅等,这些食物虽然美味,但长期食用会导致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耳部的血液供应。而且,缺乏运动也使得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无法及时排出体内的毒素,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耳聋、耳鸣的发病风险。
长期接触噪音: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娱乐活动都离不开噪音环境。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迪厅狂欢,或者在KTV里尽情高歌,这些场所的噪音分贝常常超过85分贝,甚至高达120分贝以上。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耳部的毛细胞会受到强烈刺激,逐渐受损。

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长期戴耳机且音量过大。很多年轻人无论是在上下班的路上,还是在学习、工作时,都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看视频。殊不知,耳机直接贴近耳朵,声音没有经过任何缓冲就传入耳内,如果音量过大,对听力的损伤是非常严重的。有研究表明,当耳机音量超过80分贝,连续使用1小时以上,就可能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可能是导致耳聋、耳鸣的“隐形杀手”。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及一些抗肿瘤药物,都具有一定的耳毒性。这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会对耳部的听觉神经造成损害,引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后果往往比较严重。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密切关注听力变化。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耳聋、耳鸣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遗传性耳聋或耳鸣,那么后代的发病风险会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遗传基因中可能携带了某些致病突变,这些突变会影响耳部的正常发育和功能。有家族遗传史的年轻人,更要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关于耳朵日常护理的小知识
保护听力,首先要让耳朵避免噪声伤害,平时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使用耳机时注意调低音量。一些工作或生活中长期处于噪声污染中的人,还应该使用隔音用的耳塞、耳罩等,避免听力损伤。
洗澡耳朵进水,一般不建议自己掏。因为无法掌握安全距离,容易自己把鼓膜捅破,造成耳部受损。耳朵进水,一般可以通过踮脚蹦跳的方法让水流出来。如果进水实在难受,又不方便去医院,大家一定要选规范消毒的棉签掏耳朵。成年人自己掏耳朵时,深入外耳道的距离不宜超过1.5厘米。
关于耳部健康问题,还得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饮食方面,建议大家,一定要少吃胆固醇及脂肪含量很高的食物,否则容易造成内耳血管硬化痉挛。睡眠方面,也要切忌熬夜,否则对耳朵的危害是不可逆的。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