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指出,《水浒传》中三大人物去向成谜:王进,八十万禁军教头,悄然离开延安府;神秘头陀,遭孙二娘暗算;祝家庄教师栾廷玉也不见踪影。他深感遗憾,认为施耐庵遗漏了这些精彩角色。
高太尉借朱元璋谥号“高皇帝”,暗指大明太祖。刘邦也曾用此号,为何朱元璋效仿?据《明实录》记载,太祖乃颛顼后裔,周武王封其后代于邾,春秋时子孙改姓朱。祝家店、祝家庄实际上就是朱家店、朱家庄,“祝”源于吴回祝融,周武王将邾国封给了吴回的后裔曹姓族人。祝融象征大明,大明国号即由此而来。王进被领至殿帅府,惊讶发现高太尉竟是昔日圆社伙伴高二。高俅曾师从王进之父王升学枪棒,却被王升一击倒地,卧床数月。此番,他显然是来寻仇的。王进为躲避高俅迫害,带着六十岁的老母逃往延安府。朱元璋让诸子分封各地,藩王都得离开常住地,燕王也不例外。王进的目的地是延安,而非燕王的北平。酸枣门和岳庙是重要地点,后来这里发生了“遇林而起”的故事,即鲁智深遇见林冲。此事暗指洪武十五年,道衍以智谋拥立新王的历史事件。走进林子,发现一座大院,四周被土墙环绕,墙外种着两三百棵大柳树。大院前接官道,后倚溪冈,绿树成荫。院内牛羊遍地,麦场鹅鸭成群,雇工众多,家眷气派,真是粮食满仓家畜壮,书香门第子孙贤。这段叙述反映了朱元璋故居的情景,“打麦场”是重要标志。据《明实录》记载,他母亲怀孕时梦到黄冠仙人给她发光药丸,吞下后生下朱元璋,当时屋内红光闪耀。
《水浒传》里,史家庄、桃花村、柴进和穆弘家都有打麦场,这些其实都在暗指朱元璋家的南边麦场。这段描述,正是四大名著里隐秘提到的“天香”。柳象征木卯,即大明意象。这些柳树暗指大明木字辈皇帝。二百多棵大柳,暗示大明国运,预示亡于第三代木字辈君主。二加三得五,暗合五行,隐喻大明五行字辈。王教头母子投宿史家庄,遇史太公,受到热情招待。史家庄即石家庄,此地原名朱家庄。史太公代表朱元璋长辈,年龄近六十多岁,笔法模糊,意指多位长辈。《朱氏世德碑》记载,先祖初一公因劳役所困,舍弃田地房屋,带着两个儿子迁居泗州盱眙县。这里便是朱元璋的“龙兴之地”,初一公也被称为“史太公”。讲述高俅发迹时,透露“临淮州”实为凤阳。高俅被贬至此,正值燕王赴封地前,朱元璋派他到凤阳了解民情。王教头在史家庄借宿,这段也暗指燕王赴藩前的故事。北宋名将老种指的是种师道,而小种可能并非种师中,他们本是兄弟。但施耐庵在作品中却将二人写成父子,这种刻意为之的笔误,实则是隐晦书写真实历史的“诗禅隐语”。
老种与小种其实是同一“种”,即“重八”。名称差异源于“种”字含义,预示大明或如北宋亡于金。具体人物身份,将在讲述鲁达故事时揭晓。《史记·楚世家》提到,陆终有六个儿子,其中第五个儿子姓曹,名安,也称晏安。晏安的后代曹挟被周武王封在邾国。王教头去的地方就是晏安,象征朱明,但这具体是哪里呢?其二,具体来说,“燕安府”指的是燕王的府邸。燕王封地在北方玄武星宿对应的区域,“安”暗指女性,隐喻大明永乐后的都城。因此,大明故宫多处以“安”命名,包括十里长街。第三点,书中用谐音指代燕安府,实则描绘的是梁山。《水浒传》里的梁山,实际上是指北京的石景山。石景山旧名梁山,其东侧为燕王藩邸、大明新都,因此得名“山东梁山”。因此,王教头前往的是梁山。他其实是梁山的第三任头领,即白衣秀士王伦。“王进”之名暗示了燕王将“翱翔于皇城”,登基为帝,王伦之名也暗含“皇”之意。
王进早就加入了梁山,而史进直到第五十九回“吴用计赚金铃,宋江大闹华山”时才投奔梁山,因此他没能再遇到师父王进。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