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后,你的寿命取决于这项能力,4个方法不妨自测一下

医学原创故事会 2024-07-15 23:58:08

66岁的生日刚过,张大爷就病倒了,因为头晕头痛和左侧肢体麻木乏力,他被送进了医院,通过检查,张大爷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虽然经过积极治疗,张大爷转危为安,但还是遗留了左侧肢体活动障碍的后遗症,虽然经过半年多的康复功能锻炼,但张大爷如今的活动还是比没中风前差多了,用他的话说,根本不敢一个人走路,必须要在家属的搀扶下才敢走。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利于控制体重,从而让人远离肥胖,运动能够增强免疫力,免疫力越好,抵御致病微生物和预防癌症的能力越强,运动还能改善心肺功能,更好地稳定血压和血糖。

运动不仅有利于健康,还能客观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如果运动能力变差,那么往往提示健康出了问题。

《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强调,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功能的下降不仅影响了人的生活品质,还加大了死亡的风险,尤其是在65岁之后。

研究发现,步行速度减缓与增加22%的死亡风险相关,握力下降则增加15%的死亡风险,定时站立困难会导致14%的死亡风险上升,而日常生活困难更会使死亡风险增加30%。

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四个与衰老息息相关的指标,它们分别是步行速度、握力强弱、站立能力和日常活动,下面我们就具体情况来分析一下。第一,步行速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都知道,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无疑就是走路了。

但是不同的老人走路时表现不同,有的老人走路时精神抖擞,步态稳健,步速适中却均匀,但有的老人走路时则步履蹒跚,步态一点都不稳,仿佛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一样。

毋庸置疑,肯定是前者更易长寿。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是每秒0.9米,如果低于每秒0.6米,则提示步行速度明显减慢,这个时候你就要警惕疾病的来临,像中风、冠心病、老年痴呆、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膝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均可以导致步速的异常,如果发生了步速的改变,你依然一拖再拖,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就可能不断加重,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

第二,握力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曾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相关论文,研究显示,握手不够有力的人更有可能心脏病发作或者中风,且力度损失越大,风险越高。

在为期4年的实验中,他们调查十多个国家近14万名患者,年龄从35岁至70岁,发现握力每减弱5公斤,患者死亡的几率就上升16%;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增加7%;中风的危险升高9%。实验同时考虑了多方面导致疾病的可能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饮酒。不过,这种方法并非万能,研究人员没有发现握力大小与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摔伤或骨折之间有关联。

握力,虽然代表的整个上肢的力量,但反映的却是整个身体的健康,一个人只有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更健硕的肌肉,更强大的心肺耐力,更稳定的身体平衡能力,才能拥有更好的握力,相反,如果握力明显下降,则要警惕身体上述部位出现了异常。

第三,站立能力

你能站得稳吗?说这话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笑,不就是站吗?这有什么难的?就算站上半天的时间,也丝毫没有问题。

你在年轻的时候说这样的话当然没问题,可你年龄大的时候,或是你饱受各种慢性病困扰的时候,你还能说这样的话吗?

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站立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们也许能够站起来,但是很多老人由于形形色色的毛病根本站不稳,他们可能站个几秒钟就必须要坐下来休息了。

其实,一个人到底能不能站稳,最需要的就是下肢骨骼和肌肉力量,如果下肢骨骼出了问题,或者肌肉萎缩,力量不强,那么肯定站不稳,这样的人,站都站不稳,更不用说走路了,可能更易跌倒。

第四,日常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一个老人生活能够自理,日常活动没有任何问题,那么这样的老人不仅有福,还能大大减少家庭的负担,如果一个老人连日常最基本的活动都完成不了,基本就属于生活无法自理了,这样的老人,往往是健康出了问题。

1 阅读:318

医学原创故事会

简介:我们是患者的暖宝宝,健康科普,有趣,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