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中国版瓦格纳已迫在眉睫,保护我国海外利益刻不容缓

殷红如似血 2025-02-06 11:46:21

我们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水深火热的世界局势里,中国公民的安全指数是最高的。

然而,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这里的中国公民,指的仅仅是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公民。那些去别的国家经商、打工、旅游、学习的中国公民,人身安全并无保障,尤其是那些混乱的国家和地区。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词:海外利益。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急速发展,我国延伸到外部的海外利益越来越多,但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却没有跟上。如何确保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确保中国的海外利益不会受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最近,有媒体报道,中国打算发展自己的私人军事公司来保证海外项目安全,可理解为中国版“瓦格纳”。那么,这个想法可行吗?

频繁受损的海外利益

通常来说,一个国家的海外利益,可分为四大类:海外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这四类利益,都是由人创造的。

根据2021年的数据,我国在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已达五万多家,即将突破六万大关。他们都有中国资本背景,在世界各国开展业务,经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能源、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等项目。

中国商务部在2022年的时候对这些公司做了一个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公司雇佣员工总数达到410万,中国员工将近两百万。

这还只是登记过的,海外正规公司的员工数量,自己去打零工的还不知道有多少。除此之外,我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6000万名海外侨胞,去外国留学的公民超过六百万,海外旅游的人次更是以亿计算。

国家战略层面,有关海外利益的经济项目也有很多,比如我们熟知的“一带一路”,其中涉及到的海外经济利益不用多说。

如此庞大的基本盘,可以想象我国的海外利益链有多复杂、庞大。如何保护这些海外利益不受损,可想而知,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命题。而目前的情况是,中国因为是全球化的后来者,在海外利益保护这一块还未完全起步。

因为不在自己的地盘上,没有军队和武装力量,维护海外利益就会受到本土势力的掣肘,且很难把握一个度。

如果国家海外利益受损,政府不插手,就只能吃一个哑巴亏,既让公民陷入危险之中,又损失了自己的利益,还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一个大脸。但如果政府插手,也要注意分寸。一旦过火,一顶“干涉他国内政,往别国派兵”的帽子就扣下来了。

官方力量在别人地盘上伸展不开手脚,我国的海外利益保护力量就很薄弱。一般来说,在海外的中国公民遇到危险,大部分情况下只能求助于大使馆之类的外事机构,而这种官方求助渠道,能做的其实不多。

而且,如果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生比较大的动乱,国家能做的就是撤侨,但却不能撤项目。这样的话,项目的前期投入全部打水漂,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可以说,中国在保护海外利益这一领域还是空白一片,和我国海外利益迅速增长的现状并不匹配,存在严重滞后的情况。

如果我们的同胞是在安全系数很高的国家工作,这还让人放心一点。但实际上,中国的企业遍布全球,有很多项目都在风险极高的国家和地区中,比如东南亚、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

就拿最近大热的缅甸来说。我们都知道,有很多中国人被困于缅甸的电诈园区,一旦被拐到缅甸,人生也就完蛋了。如果是自己馋高薪被骗过去的,吃瓜群众也只能骂一句活该,但很多人都是去东南亚旅游,被绑架过去的。

出国旅游却遭遇生命危险,这就是我国海外安全利益受损的表现。国家不救他们,是不想吗?不是,是没法儿救。

缅甸的情况非常复杂,不仅有本土势力和外部势力的冲突,他们自己也斗得不可开交,中国根本无法插手,也不能插手。因为美西方势力的搅浑水,中国企业在缅甸都不好混,更别说落难的个人了。

前段时间,演员王星被拐到缅甸,后平安回国,除了他的女朋友聪明绝顶力挽狂澜之外,还多亏了舆论的声浪。不闹那么大扯下那块遮羞布,你看泰国和缅甸理不理你?

除了缅甸之外,我们的“巴铁”——巴基斯坦境内,也有对中国不友好的势力,时时刻刻威胁中国的海外利益。

比如,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瓜达尔港,租给了中国四十多年。从2013年,中国企业进驻瓜达尔港搞建设开始,俾路支省就频繁出事。

在美国、印度等国的挑唆下,俾路支省的民族分裂主义抬头,各路牛鬼蛇神你方唱罢我登场,千方百计地阻挠瓜达尔港的开发进程,阻挠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当地恐怖组织和武装叛乱组织多次煽动渔民游行示威,干扰中国项目建设,甚至有恐怖组织成员数次发动针对中国项目人员的袭击。

瓜达尔港作为中国摆脱美国钳制的重要港口,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如果不能保证中国施工人员的安全,不能保证中国在瓜达尔港的项目顺利进行,那么瓜达尔港取代马六甲海峡,成为我国原油运输海上通道这一设想就很难实现,它的战略支点作用更是无从谈起。

这对中国,对巴基斯坦,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和我们交好的巴基斯坦都遏制不住反华势力,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2023年,刚果(金)的一家中国农场就遭到持枪暴徒的袭击,导致四位同胞受伤。刚果(金)派出的警察一人受伤,一人死亡。

同样在这一年,中非共和国班巴里市的一处中资金矿被武装分子袭击,九位中国公民遭到行刑式屠杀,血流一地,惨不忍睹。

起初,幕后黑手还把袭击中国公民的黑锅扣到了俄罗斯私人军事公司——瓦格纳的头上。瓦格纳不语,只是闷声干大事,干净利落地救出了20名中国矿工,反手就把黑锅扣回去了。

据瓦格纳方面的说法,当时,他们得到情报,一个武装分子准备袭击中国企业的矿山。随后,瓦格纳在中非的雇佣兵部队就收到了中方的撤离请求。

瓦格纳立即展开行动,一一找到藏在树林里的中国人,将他们带上装甲车,疏散到了外省的瓦格纳临时营地。

短暂的休整过后,瓦格纳又出动安-26运输机,将所有中国人安全送出危险区。

这件事传到国内,很多人都为瓦格纳点赞,但也有人提出问题:在我国海外利益频繁受损的当下,我们能不能也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瓦格纳”呢?

中国海外安保公司的困境

瓦格纳,俄罗斯的私人军事公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雇佣兵。放眼全世界,类似瓦格纳这种公司并不少见,比如美国的黑水公司,英国的G4S。

虽然,这几家公司丑闻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是行业巨头,且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在国际安保市场上拥有压倒性优势,每年的营业额以百亿计算。

这些大型安保公司都有军政背景。它们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在国家无法保护海外利益的情况下,去保护自家人。

毕竟,出动正规军队是不可能的,让当地政府保护也不靠谱,谁会管外来人的死活呢对吧?况且,有时候,政府和当地的反动势力就是蛇鼠一窝,指望他们还不如自救。

私人军事公司,就应运而生。

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和中国的缘分不太大。因为在我们国家,国防事务都是人民军队负责的,没有交给私人公司的道理。而且,开安保公司,你得持枪吧?中国是不允许持枪的。

私人军事公司开不起来,国家保护海外利益的手段就很有限。不过,有需求就有市场,在海外安全利益频繁受损的情况下,中国商人嗅到商机,从国际安保公司身上得到灵感,开了很多私人安保公司。

这些公司大概有几千家,但涉及海外业务的很少,能接到有效订单的就更少了。

之所以造成这个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海外企业安保费用预算不足。

除了华为这种大型民企和少部分不差钱的国企,几乎没有民营企业购买安保服务。即便购买,也不会很深入,只停留在需要贴身护卫和保镖的阶段,大家的安全意识普遍不是很高,对海外风险管理的系统性认知不足。

总的来说,相比较于事前预防,他们更喜欢事后补偿。

商务部和财政部曾对特定国家和特定地区的安保费用予以补贴,但这种补贴早已取消。没有补贴,财政紧张,企业自然不愿意花高价购买安保服务。

没有客户,海外安保公司就难以实现收支平衡,更别提提升业务能力了。雇人,升级技术设备,这些可都是要钱的。于是,这就带来了中国海外安保公司的另一个隐痛:核心竞争力不足。

要知道,开国际安保公司,可不仅仅是往目的地派安保人员,装摄像头这么简单。它囊括了情报网络建设、法律规则运用、安全风险研究、数据统计分析,甚至是舆论影响塑造,要求安保公司对各个领域的安全手段工具灵活组合、运用。

这一套运行规则,被美英等发达国家玩出花儿来了,但中国的安保公司还做不到。一些海外安保公司的成员,甚至连英语都不会说。

更要命的是,很多国家都不允许外国人在他们国家开展安保业务。和我们最要好的巴基斯坦,也没有批准中国安保公司在巴合法注册。

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获取某些国家的市场准入资格,也没有客户愿意买单。这就导致,中国的很多海外安保公司还没起步,就已经被巨头们打压得快活不下去了。

中国的海外私人安保公司全军覆没,美国黑水公司就瞅准时机入场,准备瓜分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它与中信集团合资,创立了先丰服务集团,为中国公民提供海外安保服务。

可见,在海外安保这一块,中国或许还是要走“用市场换技术、经验”的老路。毕竟,我们技不如人是事实,我们的海外安保公司干不过人家也是事实,但和美国合作,这实在不是一件很有安全感的事情。

在中美对峙的今天,把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交给一家有美国背景的安保公司,应该没人会愿意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先丰服务集团,2022年的年收入只有1.2亿,和巨头们的百亿年收入根本没法儿比。

能力不足,经验不够,市场占有率不高,发展空间有限,这就是中国海外安保公司的困局。

不可否认,成立由国家站台的私人军事公司,这是一件大好事,既可以保护我们的海外同胞,又可以维护国家的海外利益。但这件事要实施起来,真正地落实到位,非常困难。

比如,一个最显而易见的问题:在国外,如何证明安保公司开枪杀人是“正当防卫、合理自卫?”一旦证明不了,就有可能深陷滥杀无辜的丑闻,麻烦事一大堆。

而且,要培养一支不逊色于黑水、G4S、瓦格纳的海外安保队伍,光靠民间唱独角戏是不可能实现的,还得让军队加入进来。说白了,必须让国家带头,制定相关法则,明确这件事要怎么做。

目前,已经有风声传出,中国打算逐步发展自己的私人军事公司,来保障海外利益。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但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起来了,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

在海外利益链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如果中国不能保护自己的海外利益,那就很难彻底实现“走出去”的战略。更何况,中美对抗的局面一时间难以缓和,往后只会越来越激烈。

可以预见,美国会千方百计地阻挠中国“走出去”,斩断中国的海外利益链条,就像它在瓜达尔港搅弄风云一样。

海外利益受损,中国只依靠自己的资源和市场,是很难和美西方主导的全球体系长期抗衡的。

基于此,保护海外利益刻不容缓,即便再难,我们也要走出这一步。

学习规则,融入规则,构建规则,海外利益保护能力与体系建设道阻且艰,我们虽然刚刚起步,玩不转这一块儿,但只要下定决心要做,就一定会做好。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同胞能安全地在国外工作、旅游、学习,也希望我们那些“走出去”的企业,能有一个更友善的政商安全环境。

0 阅读:62
殷红如似血

殷红如似血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