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不能停》不就是房企的真实写照

明说这地产 2024-02-27 11:25:31

这两天看了《年会不能停》这部电影,看完感触还挺深。

我猜,编剧一定是上过班的打工人,要不然写不出这么写实的剧本。电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职场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大公司里面。

这部电影也特别迎合当下房地产公司的情况,所以感触就更深刻了。

去年基本所有的房企都停止了年会,大多数公司或者部门的年会可能就是一起吃一顿饭,聚个餐而已。

遥想几年前,房企的年会排场那可是不小。

有的是包酒店,有的包体育馆,甚至就单独针对年会还到小蛮腰上去做广告。

每个部门出节目,有的为了节目效果,还要请专门的舞蹈和声乐老师进行封闭培训,道具造型都一应俱全。

公司领导台上发红包基本是1万起步,抽奖也基本都是iPhone...

这才没几年光阴,就光看年会的排场,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为何走到这一步?

除了市场原因外,房企自身也有诸多问题,尤其是大房开,基本上有电影里面描述的所有通病。

对应着,我想到大房开常见的一些通病,欢迎大家补充。

摊子大,PPT文化严重以前的大房开特别爱搞城市公司,一个城市就搞一个公司。

一个城市公司可能就有10个以上的部门;一个专业模块的工作细分,就可以拆除几个子部门;一个中心可能10个人不到,一个部门可能只有3个人……

架构多,沟通协调就复杂;领导多,管理占据的资源甚至超过具体工作。

总的来说是部门层层嵌套非常严重。结果是有效工作不饱和(表演工作多),沟通效率低下。

这就导致上传下达全靠PPT,整个公司充斥着浓厚的PPT文化,动不动就写PPT,每天大部分时间的工作全在写PPT上面了。

先汇报,再走流程。由于中间层级多,导致流程审批人多,流程自然审批就慢。

汇报慢+流程审批慢,自然导致大公司决策效率低下。

人浮于事,管事的比做事的多

我知道一家上市房企,集团董事长和总裁之下,有十几位副总裁,每年人力成本两亿元。

作为对比,一个区域公司有二百多人,年营业额一百多亿,管理费用大概五千万(含人力、办公、吃喝嫖赌)。

这十几位副总裁里,分管财务的就有4个。

做一个项目从区域到总部要开7个会议,流程上需要过一百个人。

公司有一个独立于业务条线之外的庞大内部审计团队,号称全过程管控、服务于经营,员工数量仅次于营销团队。

这个审计团队管控和服务的方式就是没事儿给你打电话,让你解释各种业务给他听,然后把这项业务写在PPT里算他们的业绩。

有一年年会闹出来笑话,审计报告里说在自己的监管和审计下,公司盘活资金66个亿,比财务部自己报给董事会的数据还多出7个亿,至今也不知这7个亿在哪。

总部职能条线日常工作就是甩锅,任何超出原有框架一点点的事情都推不动,除非找老板发话或签字。

比如曾经有一笔融资对方要求当月披露担保信息,结果上市办那里不给用印,理由是没有提前30天申请。最后老板打电话、总裁签字才解决。

老板曾经有个灵魂发问:

这几年每个部门的KPI都完成的很好,为什么公司利润越来越少?

工作干得好,不如靠山找得好

胡建林本身就是因为一个失误被错调到集团的,但是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其它打工人都以为他是老板的亲儿子。

所以,尽管啥都不懂,但是一路顺风顺水,连升三级,年薪一度高达100万。

这在地产公司再普遍不过了。

在地产公司,一定会看谁是谁的人,在升职加薪或者关键岗位选择的时候,重点一定不是看能力,而是看背后的老大是谁。

比如,现在房企都在搞区域合并,最后是哪个总裁能够留下,哪个总裁离开,关键得还是看谁的靠山更大。最后留下来的人都懂...

至于能力嘛,重要,但一定不是决定性因素。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听话。

当个坏员工很难,当个坏领导很容易

员工是负责执行的,要做具体的工作,必须有点真本事,否则活儿干不好,很容易被看出来,是混不下去的。

领导是负责管理的,把工作分配下去就可以,只要懂得“管理的艺术”。而在地产行业,深谙此道的领导可不要太多。

最后活儿没干好,也有地方可以甩锅。

那么,什么是“管理的艺术”?

第一"要给下面的人留空间"。话不要说得太明白,废话文学一顿输出,让下属使劲揣摩。

这样后期工作没做好,可以说是下属没有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工作做得好,便可以说是自己领导有方。

既可以完美掩饰自己“啥都不懂”的事实,也留下了充分的甩锅、抢功的空间。

比如:“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关键的问题。情况具体是怎么样的,还要看具体的情况。”...

第二“要展示亲和力”,包括但不限于称兄道弟、不要钱的商业夸夸、画大饼,等等,让下属心甘情愿为你卖命。

第三“鼓励大家相互批评”,挑起员工之间的内斗、玩制衡,这样自己作为唯一有裁定权的一方,才可以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你会看到,在房企里,一个人做事,五个人管理,十个人审批。

干事的人每天坐着最繁重、要求最苛刻的工作,还要应付上面七嘴八舌的意见,疲于奔命,而却拿着最低的报酬。

而管理、审批的人,只需要玩玩权术、对着干活的人指指点点,就可以稳坐钓鱼台。

最后,真正干事的人,裁掉就出事,“裁员裁到大动脉“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臃肿机构的管理岗,拿着比员工高数倍、数十倍的收入,裁掉他们也未必对企业造成什么影响,反而效率大大提高、企业轻盈高效、竞争力max。

在当下环境下,你会看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公司都已经暴雷了,要裁员控支出了,仍然在大幅裁撤基层员工,导致很多项目交接出现问题,甚至直接没人管了。

而拿着好几倍工资的管理层却安然无恙,连降薪都只降基层员工的,管理层的一点不变...

这样的房企不出问题才怪。

--------------------

总结,以上问题可能不止在房企上有,或许是多少企业的企业病。

据说马斯克在上海的工厂,门口只有个破集装箱加一道栏杆,因为工程门口不创造价值,所以他能省就省。不知道我们的企业什么时候能有这种第一性原理思维。

来源:牧诗地产圈,本文已获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0 阅读:0

明说这地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