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班家,真是个伟大的存在,男性是文武璀璨的明星,唯一的女性也凭借才学而熠熠生辉。
班家的老父亲是班彪,被认为给儿子班固写作《汉书》打下了收集和整理史料的厚实基础。
儿子辈有两个:班固的最大成就自然是他撰写的、被列入前四史之一的《汉书》。
班超投笔从戎,打得西域诸国闻风丧胆,为东汉王朝奠定了稳定的西部边陲。
班家的伟大女性,是班彪老先生的女儿班昭,不过她更为知名的名字是曹大家。

她叫曹大家是因为她的丈夫叫曹世叔,她是夫家的骄傲,于是冠以夫姓曹。
又因为她是特别有德行有才华的女性,因而得名曹大家。这应该是人们对她的尊称。
班昭的老公叫曹世叔,名怪;他的父亲班彪字叔皮,字怪。不过,这和她没有关系。
大致说来,她对当世和后人影响最大的就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帮助哥哥班固完成未竟的史书《汉书》。
其时权臣和外戚窦宪倒台,和窦家有瓜葛的班固被下狱而死。班昭救不了哥哥,只好救《汉书》。
今天人们还能读到完整的《汉书》,要感谢班固,也有班昭的功劳。
第二件事,独立创作了一本据说是禁锢代代女性的道德小册子《女诫》。
这本书大受女权主义者诟病,因为其中提出了“三从四德”的妇德规范。
这事怪不怪她,不好说,此前儒家就有这样的规矩。而她写这本书,可能不是自己的本意而是朝廷的要求。
而在当时的实际情形来看,她本人显然不是一个“三从四德”的严格遵循者和积极倡导者。
她后来遭受临朝称制、抓权不放的窦太后冷遇,大概率是书中对女性的清规戒律触了窦太后的霉头。
第三件事,之所以她不是所谓女德的遵循者和倡导者,是她从汉和帝时起,就被请进宫去教导皇帝的众多妃嫔,而到了窦太后时期,她几乎就是宫中的女官。
由此而言,她不但是古代少见的职业女性,而且大有为女性争权益的女权主义者的架势。
因为这三件事,可能还有其他更多的大大小小的事,班昭颇受官方和民间的尊重,从而得了一个“曹大家”的美名,意思是有道德有才华的女性。
这本来是个很简单的事,大家这样的尊称,今天仍然在用,如果说某人是大家,则指的是他乃本专业本行业首屈一指的专家大拿,说得自然、听得明白,不会有争议,也不会有歧义。
但是对班昭——“曹大家”这几个字怎么读,却困扰了人们成百上千年。这真是咄咄怪事。
宋朝人胡三省为《资治通鉴》所作的注中说,“曹大家”音为“曹大姑”,“家”是“姑”的通假字。
奇怪的是,胡三省之前的武则天的儿子李贤,被母亲断了当太子的念想之后就专心为《汉书》作注,却并没有提到这一点。
许慎和曹大家是同时代的人,被称作字圣,他创作了一部开天辟地的著作《说文解字》,这是中国第一部字典,其中对“家”的注音只有“家jia”而没有“姑gu”。

难道说,东汉人没有“曹大姑”的读音,而只是胡三省所在的宋元时期生造出一个新的读音?
而且奇怪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曹大家齐名的才女大有人在,却再也没有另外一个女性被称作“X大家”而又被读作“X大姑”的,好似“曹大家”(必读作曹大姑)成为了班昭的专名。
到了清代,另一部伟大的辞书《康熙字典》问世,在“家”这个词条下,赫然出现了“家即是姑”的义项,并举例“曹大家”。

紧随其后诞生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更是直接出现了“曹大姑”的表述。这个曹大姑当然不是别的姓曹的女性,而就是班昭的别名。
是《康熙字典》《红楼梦》受到了胡三省注音的影响,以讹传讹,还是这本就是它原有的义项和读音,从而变得更为扑朔迷离。
就在这个笔墨官司还没打清的时候,又有一种声音说,“大”不读“da”而读“dai”或“tai”,这样曹大家就可能读“曹代姑”或“曹太姑”的音,理由是古代的“大夫”“大王”就可以读“dai”,而古代“太”“大”通用,比如“太子”有时也写作“大子”,太子不管年龄大小和排行先后,都成为最大的儿子。

如此一来,“曹大家”短短三个字,就可能排列组合成至少四种读音。如果班昭泉下有知,真可能从地下爬出来给自己的名字正正音。
其实如前所述,大家和方家一样,已经成为有德望有才学的人、不管男性还是女性的敬称。
“曹大家”按照它本字的发音来读,完全不影响信息的接收和理解,也一点儿不会有损班昭的伟岸形象,没必要把一个简单的无从考证的问题人为地复杂化。
多说一点。“大家”一词在唐朝中后期也成了皇帝的尊称。
比如宦官李辅国就跋扈地对唐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分”,意思是皇上您就安分守己地坐在那儿看着,国家大事我替你办了便了——不知谁是皇帝!
宦官专权、皇帝失势成为唐王朝此时的痼疾。李辅国辅佐过代宗他爹肃宗,又帮助代宗上位,更是不可一世。
代宗虽然感恩李辅国的帮衬,但是对他这样越俎代庖替他做皇帝,也是忍不了的。通过正常的手段扳不倒李辅国,代宗只好剑走偏锋,找刺客把李辅国杀死,脑袋被扔在厕所。
代宗终于解恨,让李辅国知道到底是谁才是大唐真正的“大家”。但是显然,后来的宦官并没有吸取血的教训,还在和“大家”拼抢“大家”的权势和利益。

皇帝至高无上,都可以称作“大家”——男性的皇帝自然不会被读作“大姑”的,那么把班昭这类优秀的女性,和其他优秀的男性,统称为“大家”(而不是大姑),又有何不妥呢?
到了宋朝,皇帝不再称大家而改称官家,难道是当时社会达成共识,要把大家专供曹大家使用吗?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