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疑案,太后下嫁

历史超有料 2024-07-10 10:47:35

▲孝庄太后画像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纪晓岚)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被誉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

以上是四库全书的百科解释。但凡上过学的朋友们,应该也都了解这本书的基础信息。

可是,大家知道为什么乾隆皇帝会委派纪晓岚来编撰《四库全书》吗?

这里面又涉及到一段清朝的内廷疑案——太后下嫁。

根据非正史资料记载,有一次纪晓岚在整理清宫档案时,看到了皇太极的媳妇,顺治他妈——孝庄太后与多尔衮的相关花边记载,感觉这些记载有辱皇家尊严,当即奏请皇帝从档案中将有关晓庄与多尔衮的记载全部都删除。

然后,清廷借着修撰《四库全书》的机会,顺势将所有记载孝庄太后这段“下架”秘史的书籍与《明史》以及很多满清学者看不懂的古籍,再加上能搜到的所有被朝廷认定为“奇技淫巧”的书籍全部销毁处理。

于是,正史中就再也没有关于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相关史料。

而让人想不明白的是,与纪晓岚一同担任编撰官的相关人员,或被处死,或被放逐,或被抄家下狱,除了纪晓岚之外,几乎无一善终。

相当于知道为什么修《四库全书》以及在修《四库全书》时使用了哪些见不得人手段的人,除了纪晓岚全死光了。

而这个无法解释的现象则被历史记载,并被收录到百科当中。

朝鲜的史书《朝鲜王朝实录》中记载过一个小插曲,说的是仁祖二十七年二月,也就是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清政府使臣赴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史官看到多尔衮的成为竟然由“叔父”变成了“皇父”。

朝鲜官员一看这个,瞬间就懵逼了,因为当时朝鲜的文化和中原文化实出一辙,看到叔叔变成了爹,这朝鲜史官们也是感觉挺震惊的,于是便特意记录在了自己的史书中。

▲电视剧《孝庄秘史》剧照

在这里为什么要提朝鲜史书呢?

因为但凡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记录本国历史的时候,往往会在一些辣眼睛的问题上不予记载或者用春秋笔法一带而过,但是别人记载的时候可就没有什么顾虑了。

就好比我们都知道的大辽国萧太后,在辽国史料为了避尊者讳,就没有记载萧太后下嫁韩德让的事,但在《宋史》中却详细记载了这件事。说大辽国的权臣韩德让把握着辽国军机大权,萧太后为保母子平安,下嫁给韩德让,并为其生下一子。甚至萧太后还让大儿子辽圣宗给小儿子赐姓为“耶律”——就是辽国的楚王耶律隆裕。

北宋史学家路振在《乘轺录》中记载:耶律死,隆绪尚幼,袭虏位。萧后少寡,韩氏世典军政,权在其手,恐不利于孺子,乃私谓德让日:“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白是德让出入帏幕,无问然矣。既而鸩杀德让之妻李氏,每出弋猎,必与德让同穹庐而处。未几而生楚王,为韩氏子也。

孝庄太后就好比是萧太后,多尔衮就好比是韩德让,但是多尔衮是大清的实际创立者,不论是威望、权谋还是势力,都要在韩德让之上。

清军入关之时,31岁的孝庄带着6岁的小皇帝,根本就无法支撑大清江山,如果说委身于实际掌权人多尔衮,这其实也合情合理。

有的人辩解称满族人不懂中原文化,不直到叔父与皇父的区别,写皇父只是为了亲近,我对此说法不做评论,你们觉得呢?我觉得一个再不懂文化的人也不可能将“叔父”和“皇父”来混用吧?

而紧接着,其它的佐证就出现了,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意外坠马而亡,年仅39岁。

当时的顺治皇帝福临竟然追谥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

清成宗是什么概念?

努尔哈赤是清太祖,皇太极是清太宗,多尔衮竟然上了个“成宗”的庙号,纵观华夏大地5000年历史,可是从来没有一个大臣被追谥为皇帝的呀。

为什么呢?你们细品一下当时的情节。

这都还不算什么,仅仅是相隔了一年之后,也就是顺治八年(1651年)的时候,顺治皇帝终于亲政了,并且收拾了多尔衮的亲哥哥阿济格,夺了他的兵权,然后幽禁起来,最后给赐死了。

同时,还把多尔衮的墓给扒了,把尸体挖出来,斩去头颅,挫骨扬灰,削取多尔衮的所有爵位,当然也包括皇帝的庙号。

▲顺治皇帝画像

这又是为什么呢?一年前还当亲爹一样供着,一年后就鞭尸,大家发挥一下想象力。

细细品味清朝真实的历史,可能比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更加刺激和露骨。

顺治出家是清初三大疑案之二,仅次于母亲的“太后下嫁”,清初三大疑案,这对母女就占了俩,不知这两个遗案当中有没有丝丝的关联。

说在最后的话,千万别惦记别人的老婆,那不是你的菜,尤其是有儿子的女人。千万别因为一个女人而放弃自己的事业。如果一定要在爱情和事业之间做选择的话,还是选择事业吧。

0 阅读:86

历史超有料

简介:历史类良心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