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未来能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这是无数父母都想要知道的答案。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答案或许是不确定性的。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孩子在未来能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总体上和父母在家中的样子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其实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不小。
可以说,父母在家中的样子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了决定性的作用。
01身边有很多人都很羡慕我培养出了一个堪称“小才女”的优秀女儿。
可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从来不只是单方面对孩子提出目标和要求,而是在对孩子提出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自己也朝着这个目标和要求努力着。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最终能不能实现和孩子同等的目标和要求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家长要给孩子展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孩子超越家长,这应该是一个正常的发展规律。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家长如果想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那么,自己首先要给孩子展示出一种热爱阅读的生活方式。
至于家长能不能读出一个名堂并不重要,只要孩子能从家长身上感受到这种热爱阅读的方式就够了。
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家长读书的样子就会慢慢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自然也能像家长那样爱上阅读。
如果家长对孩子所提的要求和自身的行为不相符,就很难对孩子产生说服力。
比如,家长自己整天抱着手机玩,却对孩子提出不能玩手机要多读书的要求,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一般都很难接受家长自相矛盾的言行。
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教育最怕的就是,家长自身言行的样子和对孩子言行的要求产生了严重的脱节。
0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间课堂。
孩子在早期成长中,经常会观察父母的一举一动。
他们会把观察到的父母的样子,内化成自己的行为。
如果孩子每天观察到的是一个手机不离身的父母,他们又怎么可能会主动坐到书桌前用功呢?
优秀孩子的父母,并不一定拥有高学历,也不一定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很注重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质。
家长有了良好的素质,就能让孩子在自己的影响下,循着自己的脚印,一步步迈向优秀。
反过来,家庭教育失败的父母,不乏高学历者和教育工作者,他们在孩子教育上的最大失误,恰恰是只看到孩子的问题,却没有看到孩子的问题和自身的问题之间存在关联性。
孩子或许不会成为父母所期待的样子,但一定会成为父母本身的样子。
如果我们要培养出一个爱学习的孩子,那我们就得先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父母。
如果我们要培养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那我们就得先学会做“别人家的父母”。
03教育孩子,与其给孩子说空洞的大道理,不如在家中给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及每一个细节,都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契机。
给孩子创设一个热爱读书、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就是培养学霸最好的方式。
一个不思进取、不求进步的家长,是难以引领孩子往优秀的方向前行。
实际上,从教育实践中来看,绝大多数学霸的智商并没有比普通孩子的智商来得更高。
绝大多数的学霸之所以能获取成功,最大的原因是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他们身上的潜力被得以充分挖掘。
就像我的一位表姐,尽管只是一个普通家庭,没有多余的财力去请家教、报校外补习班,也没有像别的家庭那样鸡飞狗跳地辅导孩子,却培养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博士后。
他们成功的秘密在于家长为孩子做出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和榜样。
比如,家长既能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书;也能忍住在孩子面前看电视、玩手机的欲望。读书和读书分享已成为他们家庭中的一项日常活动。
当孩子从小就处在这样的一个良好环境中,怎么能不成才呢?
04身教重于言教。
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父母。
只有严于律己的父母,才能给孩子最好的身教。
一个有格局、有境界的父母,才有可能培养出一个有格局、有境界的孩子。
而一个格局不大、境界不高的父母,是不太可能培养出一个拥有大格局、高境界的孩子。
当父母变得足够优秀时,孩子就有可能往更高的层次发展。
结语教育不可逆转。今天对教育孩子的敷衍和应付,明日换来的将是一个不成器的孩子。
我们对孩子抱有什么样的期望值,那就要给孩子展示我们是如何朝着期望值努力的样子。只有这样,才能获取理想的教育效果。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父母在家中的样子,决定了孩子18年后的人生;父母如果越早领悟,教育效果自然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