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味中药,它最初的来源就在山野田间,尤其是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普及之后,更是广受喜欢养生的人之追捧。因为李时珍说了一句话,大概就是把玉竹的补益效用拔高,甚至说它能够替代人参。
其实,玉竹的滋补效用古人就已经非常熟悉了,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记载它“主诸不足,久用去面皯,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并把它归为上品,认为久服可以延年益寿。
而在其他一些古代典籍里,包括《尔雅》这类文学作品,也多少记载了玉竹的养生功用。只是古人对玉竹的称呼比较多,大概有:委萎、女萎、蕤参、萎香、山玉竹、尾参灯五花八门的别名。
细心的朋友肯定一眼就发现了,玉竹的别名里有好几个带“参”字的。这样看来,李时珍说它能替代人参,似乎也不是空穴来风。
但不管怎么样,历代医家对于玉竹的使用,主要还是集中在养阴润肺、滋养胃阴这两个方面。现代科学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玉竹有一定的调节血糖和血脂之能。
我们在关注玉竹的时候,最好还是别仅注意到李时珍的“可替代人参”,更应该关注他说的“(玉竹)不寒不燥、大有殊功”,在此基础上才拓展出“用之可替代参芪”。但李时珍同时还补充不了一句,那就是“急则用参芪,缓则用玉竹”。
李时珍的论述,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那就是玉竹确实有很不错的滋补作用。但总括历代医家在实践中的运用经验,我们可以发现,玉竹的功用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
1、滋阴润肺:
从性味上来说,玉竹行为甘而微寒,主要就是入肺胃二经,由此也就奠定了它滋养肺胃阴虚的特点。
脏腑学说里,肺为阳中之阴,胃为水谷之海,肺胃之证,确实以阴虚多见。
常见的秋天气候温暖出现的秋燥,以为燥为阳邪易伤津液,肺阴虚最常见的就是干咳无痰或者少痰,即使喝水也难以缓解,这时候就可以用玉竹和麦冬、沙参、天花粉等配伍。
如果是虚劳肺阴虚引起的虚火久咳,古人还有一个很不错的养生药膳,那就是用玉竹炖五花肉吃,还可以和粳米冰糖熬粥的做法。
当然,如果虚火阴虚的久咳,玉竹还是需要和知母、杏仁、淡竹叶之类配伍。
如果肺阴虚同时又有表邪,这时候的玉竹,既能滋养肺阴以扶助正气,又不会有收敛外邪之虞,确实是很好用的中药。
2、滋养胃阴:
据历代医家总结,胃的问题大多数都和胃阴虚有关,玉竹入胃经而滋润的特点,注定是滋阴养胃的佳品。
胃阴虚最常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胃脘嘈杂和消谷善饥,通俗点说就是刚刚吃过饭就容易肚子饿,胃脘部位经常有点喝过辣椒水的感觉。
这时候,玉竹就常与石斛、麦冬、沙参、生地黄、五味子之类配伍,起到滋阴养胃的目的。
而中医又认为,胃这个脏腑虽然是阴虚多见,但它的功用上却更依赖阳气,这样才能更好地消化食物。而一般的滋阴养胃法子,多少会有点损伤阳气的可能,但玉竹就不会有这个毛病。
3、调节高糖:
“血糖”这个概念虽然是现代医学的名词,现代科学也证实玉竹确实有降糖之用,但古代中医的某些用法,似乎刚好吻合这个科学。
这就是中医消渴一证里的“中消”,大概和我们现在说的糖尿病“三高一低”相近。比如《本草正义》说:“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而干等,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为捷效”。
当然,对于肺胃阴虚、燥热的上消或者中消,玉竹还需要和天花粉、天冬、麦冬、生地黄、葛根配伍,才能更好地实现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目的。
还有一个气阴两虚的问题,玉竹就和人参、白术、麦冬、葛根等配伍,起到益气滋阴的作用。
最后再说说“玉竹替代人参”的问题上,从性味上说,人参甘美而微温,玉竹却是敢凉之品,这一点似乎有点差异。
从归经上来说,人参善入脾肺二经,玉竹则善入肺胃二经,似乎也差别不大。
但人参更偏于补益机体的气机,这是阳的范畴,而玉竹更偏于滋补阴津,这自然是属于阴的范畴。
所以,玉竹替代人参,我认为主要还是指它“补益正气”的大方向,并非功用上的直接替代。
这个玉竹对未出生的婴儿可是一个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