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熙品论语|(一八四)孔子论教学:未尝无诲

翻蓁熙 2024-02-12 10:40:55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凡具备束脩之礼以示尊师之心的人,我没有不给予教诲的。”

-- 原典出处《论语 · 述而篇第七》

诲,教诲。未尝无诲,说明孔子之“诲”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自行束脩以上”。

所以,“束脩”是什么?前儒议论纷纷,大致有两种解读,一起来看下。

其一、“束脩”是礼物,指十条肉干。因为古人无礼不相见,见人必贽礼,何况是向老师求教,必然要准备尊师之礼,以示敬师之诚。

其二、“束脩”是行为,指束身修行。古语有“圭璧其行,束脩其心”,能够约束自己欲望,修正自己行为的人,必有向学之心,已示求教之诚。

本章中的“束脩”,在大部分情况下,指当时的见师薄礼,虽然微薄,但态度诚恳。孔子教礼重礼,礼的意义便在于表达敬意。

也有很特别的情况,学生有向学之心却备不起十条肉干,但能够束身修行,本身就是知礼的表现,也是敬师的表现,所以孔子也会给予教诲。

两种解读只是角度不同,并不冲突,可以并用。束脩之礼,显示求学的诚意;束脩其身,同样显示求学的诚意。无论“束脩”是礼物还是行为,都是恭敬之心的表达,所以孔子“未尝无诲”,一律给予教诲。

不论是束脩之礼,还是束脩之心,重要的是有尊师之诚,向学之心。为什么要尊师?因为师严然后道尊。

图片选自【蓁熙诗画】

一千年前,北宋真宗读到此章,发出一声感慨:“圣人教人也要钱。”这是把“束脩”视为学费。

到了南宋,朱熹表示不同意,注曰:“是礼不是钱。”这是把“束脩”视为敬师之礼。

后人继续耕耘,说:“在心不在礼。”这是把“束脩”视为尊师重学的心与行。

由钱、到礼、到心,由表及里,由浅及深,慢慢体会并接近孔子的真意。

对于我们来说,想要接受孔子的教诲,已然无法送上十条肉干,但还可以“束脩其心”,敬受经典的教诲。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0

翻蓁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