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表+一个比喻=正确理解“非常道”

三棱心爱文学 2024-09-21 14:06:46

上一篇文章,得到了极少数读者朋友的赞同。在平台上浸淫时间久了,就有所感悟:写文章如同生产商品,而读者如同顾客;写文章一定要有良心,但读者也不要忘了货比三家。以前就有读者定性我的文章是“流毒”,所以光临的朋友切记要擦亮双眼,觉得是胡说八道赶紧把我拉黑,以免害人害己。

我的主张不能“一道到底”被评价为“胡说八道”

今天的文章,鼓吹、贩卖我对【非常道】的理解。【非常道】原来是【非恒道】,这是因避讳而修改,无须说明。对于【非常道】的理解大抵有两大类:

一、所道之道已经不是“常道”了。有各种各样的表述,大意是一样的,就是:说出来、表达出来的道,已经不是原来的、本然的、本质的、绝对的那个存在物了。二、所道之道不是固定的、不变的。非常即非恒,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从认知主体来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角度不同、理解不同;②从认知对象来说,表现的是与时俱进,时移世易,浓缩为一个“变”字。

这两种理解在语法也是不同的,请读者朋友自行体会和区分:

第一种理解的“非常道”之语法分析

第二种理解的“非常道”之语法分析

第一种理解侧重于“常道”;而第二种理解则侧重于“非常(恒)”,语法常识,不细述。

那么,这两种理解哪一种对呢?如果不考虑《道德经》的语境,这两种理解都是正确的,特别是第一种,那是千真万确,简直就是“真理”,因为不光是“道”,任何事物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概念、定义之类,都不是事物的本身、本质。而第二种理解的正确性也是不容置疑的。有许多读者否认人类获取先天之道而形成的后天之道的多样性,或者完全否定后天之道存在的必然性,此类读者我认为是缺乏基本的认知常识,罔顾事实,不适合学习与讨论《道德经》,所以不接受第二种理解正确性的读者不要在评论区参与讨论。

但是,如果放到《道德经》的思想和逻辑框架中,第一种理解显然就很不适合了,原因也很简单:既然说出来的道就不是“常道”了,那你还说个什么锤子呢?事实是,从古至今,此疑问从来就没有停止,白居易道出了这些疑问者的心声:

奇怪的是,现如今的学习研究者,持第一种理解者可以说是多如牛毛,而坚持第二种理解者却寥若晨星。更奇怪的是,在网络平台上,持第一种理解的学习研究者虽然常常为一个简单的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口吐白沫、唇枪舌剑,但“常(恒)道”的坚持或崇拜却非常一致,基本上都是“一道到底”。你既然认为说出来的道就不是“常(恒)道”了,却只认准一个“道”,并且一道到底,张口道如何如何,闭口道怎么怎么,着实自相矛盾、自毁长城。

所以,我的结论是:第一种理解①与《道德经》的主题和宗旨是严重相悖的;②不产生任何实际意义,所以,学习研究《道德经》,应该排除如此解释。

经过以上论述和推理,我认为只有第二种理解才是真正正确的理解。

首先,我们运用一张图表,来领会“道可道,非常道”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道可道,非常道”示意图

第一个道:本源之道。也可说是先天之道,是我们人类的认知和遵循的对象,也是文明创造的本源,是先天、自然的运行逻辑,是客观存在,是绝对真理。对于先天之道(我们就不妨就称之为“恒道”或“常道”),不是靠说的,因为主观的表达并不等于客观存在;但并不是不可说,只不过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其局限性罢了。在此引用维特根斯坦的表述:

语言的真实性是与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效用相关联的,而不是通过符号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对应来获得的。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的重要意义,正合于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真义所在。当然,老子的真义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我们只能从一般的认知逻辑上进行推理:因为老子是智者,不可能想表达一些“废话一般的真理”,他最大的可能是想阐述“后天之道”的重要意义。那么后天之道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就是第二和第三个“道”的重要内涵。

第二个道:认知之道。即人类从先天之道中认知客观规律、提炼认知逻辑、总结生存经验的不懈努力。按照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就是通过以语言为主的表达方式,建立认知逻辑的真实性、有效性与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效用之关联,换成老子的表述“善建者不拔”是也。

第三个道:文明成果。文明成果是因为人类的“善建”而从先天之道那里获取的,最终还要接受先天之道的检验,还要根据检验的结果而不断地修正,这就是实践之道。换成老子的表述是“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其次,我们用一个比喻来形象地阐述和表达什么是“道可道,非常道”?

我们把“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道”简单、粗暴地理解为“道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推测,老子的“道”很有可能就是借用“道路”这种意象的譬喻):宇宙空间和物质世界是可以开辟、修建出来很多道路的,但是开辟和修建道路并非一法,开辟出来的道路也并非一途,开辟出来的道路也并非永恒不变。

第一个道:宇宙空间为修建道路提供的可能性。理论上来说,只要是空间,就有可能被开辟、修建为道路。世界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第二个道:修建道路的工作实践。必要性、可行性研究,绘图设计,施工建设。

第三个道:道路开辟、修建的成果。作诗一首:航天航海通四方,太空宇宙任翱翔;高速高铁织如网,羊肠马路连京乡;四通八达宽广路,条条大路保顺畅……

那么,这样理解有什么意义呢?我只能说,如果你理解不了其中的意义,很可能就是个脱离实践的象牙塔写手,仅此而已,不再赘述!

条条大道通罗马

0 阅读:12
三棱心爱文学

三棱心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