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奇石形式”的“天然律”
二、“奇石形式”的“原初存在状态的方式”。
这个“原初存在状态的方式”,指的就是奇石被清理、保养后的“存在方式”。
比如,那些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它们的“原初存在状态的方式”尽管不是处于山地里的那种散落的“原初的存在状态”了。但是,玩石人也只是运用一些工具,比如铁刷等将它们表面的那些黄泥、赤泥等刷掉了。换言之,经过清理干净之后,它们就恢复了原来的神采。
同样,经过清理后的沙漠里的那些戈壁石,比如风砺石、沙漠漆、玛瑙、碧玉、筋脉石、泥石等,它们的“原初的存在方式”尽管不是处在沙漠里的那种散落的“原初的存在状态”了,但是,它们却显得干净利落了。换言之,经过玩石人将它们的那些泥沙清理干净了之后,它们就恢复了原来的神采。
以此类推,那些水冲石,比如长江石、黄河石、台湾南田石、梅花玉、大化石、彩陶石、来宾石等,比如长江乐山青石《宋代黑圆纹陶罐》(见图28-3),它们的“原初的存在方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eddd5b2b270dd8b3b9efdf261cfda01.jpg)
图28-3 《宋代黑圆纹陶罐》长江乐山青石 23*11*25厘米 吕沛霖 藏
尽管不是处在河、湖、海等水里的那种散落的“原初的存在状态”了,但是,它们却显得干净利落了。换言之,经过玩石人将它们的那些泥沙清理干净了之后,它们就恢复了原来的神采。
当然,对于“奇石形式”的“原初存在状态的方式”之天然与否的鉴别,比如长江石《宋代圆纹陶罐》,这里面有很多的实践经验。对于该方面的内容,笔者已经在第8章“如何鉴别奇石的天然与否”一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总之,“天然”是奇石的生命,这不是一句空话、口号,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是“天道”。这个“天道”的内容即是“奇石形式”的“原初的状态”和它们的“原初存在状态的方式”。因此,保持“奇石形式”的“天然性”应该成为玩石人的共识、经营奇石生意的底线,以及“石文化”研究者灵感的源泉。否则,没有了天然形式,那些经过切割、打磨、抛光、浸染的石头,尽管它们存在着观赏的价值,也仅仅是工艺品而已,不是天公地母创作的作品了。
《石道》(1-4卷)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