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奇石特殊形式”之“矛盾律”
二、“奇石抽象形式”的几何体、无主题与玩石人正常的物化活动之间的矛盾。
比如太湖石《小山霭》(见图29-2),它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8184075f30d302546b8712a4e6969e2.jpg)
图29-3 《小山霭》 太湖石 10*8*10厘米 吕沛霖 藏
形式是感性的:比如该石整体的从左至右的高、低、更高的山峰形状,玩石人一眼就能够看出来。但是,该石下部的两个大孔、洞,它们所呈现出的那种玲珑效果,就改变了人们心目中的那种约定俗成的山峰形象。如此,这样的山水形状的“奇石抽象形式”是不是离奇古怪的、不常见的奇石形式,即苏东坡所推崇的“怪”的奇石形式?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显然,只是因为由于那两个孔、洞的存在,该类型的山水形状的“奇石意象形式”就变成了无主题的奇石形式。而这样的“怪”的奇石形式,它们必然会让玩石人产生惊奇的感觉。
与此同时,玩石人正常的物化活动,比如“奇石题名”,就陷入了无名可题的窘境。随之,“奇石配座”、“奇石阐释”、“奇石展示”等物化活动也陷入了停顿的状态。
由此可见,太湖石《小山霭》等类型的山水形状的“奇石意象形式”之“无主题”,它们与玩石人正常的物化活动之间就形成了不可以避免的矛盾。
《石道》(1-4卷)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