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奇石形式”里的五个规律(上)7

石道聊文化 2025-02-04 10:50:42

第二节 “奇石普遍形式”之“中心律”

四、“奇石形式”——“筋”的“中心律”。

其主要内容是:在对一块筋脉石的审美过程中,如果它的审美属性——“筋”是“中心”,那么,它表面的筋脉就形成了构图。也就是说,那些筋脉石表面的筋脉,它们就好像是天公地母根据自己的意图,将它们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而那个完整的画面呢,就形成“三个象”中的“一个象”。这个时候,这个“筋”就居于该块奇石形式美的中心地位,起着决定其审美价值高低的主要作用。随之而来的是,该块奇石的其它审美因素,比如“形”,比如它表面的“珠”、“纹”、“色”,以及“声”、“质”、“味”等,它们都处于次要的地位,起着陪衬、烘托、渲染其表面筋脉构图的辅助作用。

比如长江筋脉石《如来》(见图28-9),

图28-9 《如来》长江筋脉石 12*9*19厘米 吕沛霖藏

如何来判断:是“形”这个审美因素在该石的审美中居于中心地位?还是它表面的筋脉构图居于审美中心地位呢?

显然,最简单的办法还是看一看,是该石头的“形”,还是它表面白色筋脉的构图,是哪一个审美因素形成了具象的艺术形象、或山水形状的意象的艺术形象、或抽象的艺术形象?

显然,该石表面那一圈的白色筋脉,它不可能形成具象的艺术形象、或山水形状的意象的艺术形象、或抽象的艺术形象。因此,该石表面的白色筋脉就无法居于该块奇石审美的中心地位。

相反,看一看该块长江石的形状,它就像一尊佛的侧面形状。如此,该石的“形”形成了具象的艺术形象。如此,该长江石的“形”这个审美因素就居于该石审美的中心地位,起着决定其审美价值高低的主要作用。而它表面右上部位的那一圈醒目的白色筋脉呢,虽然它有着表现其头部的重要作用,但这个作用也只是陪衬、烘托、渲染的作用罢了。至于其表面的黑色,以及其它审美因素等,它们都处于从属的地位。

再比如长江石《天禄》(见图28-10),玩

图28-10 《天禄》长江筋脉石 36*13*36厘米 吕沛霖 藏

石人又该如何来判断:是“形”这个审美因素居于该石的审美中心地位呢?还是它表面的那些不同形状的白色筋脉的构图呢?

当然,最简单的办法还是看一看:是该石的“形”,还是它表面的那些白色筋脉的构图,是哪一个审美因素形成了具象的艺术形象、或山水形状的意象的艺术形象、或抽象的艺术形象?

显然,该石所呈现的大致四边形的形状,它既没有形成具象的艺术形象,也没有形成山水形状的意象的艺术形象,更没有形成抽象的艺术形象。

至此,玩石人只有再看一看它表面的那些不同形状的白色筋脉的构图了,看一看它们是否形成了“三个象”中的“一个象”的构图?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你看,在该石表面淡绿色的背景上,有三处比较集中的筋脉,分别位于该石表面的右上部、中部、左下部,它们按照左北-右南方向排列。其中,中间的那处白色筋脉,它们形成了一个“鹿”的构图,非常招人喜爱。你看:“鹿”的头转向左下方,右眼睛清晰可见,似乎在寻觅着什么,是不是显得“呆萌”?它的两条前腿又细又高。而它的两个角,一个正常,往左上方扬起;而另外一个角呢,则出现了反常的现象。你看,那个反常的角,它是不是表现为一种有弧度的弯曲,呈现半圆形,让人诧异?

显然,答案是肯定的。

你看,这个时候,由中部的白色筋脉所形成的“鹿”的图案就是该块奇石的审美中心。也就是说,该块奇石的近似正方形的“形”,以及它表面黑的底色等其它审美形式因素,它们都处于从属的地位,起着陪衬、烘托、渲染其白色筋脉构图的辅助作用。

当然,左下方和右上方的那两处白色筋脉,玩石人可以选择无视,也可以作为中间的那处白色筋脉构图的陪衬。

以此类推,对于其它筋脉石,比如灵璧筋脉石、台湾南田筋脉石、玛瑙筋脉石等,判断是它们的“形”这个审美因素居于中心地位?还是它表面的筋脉这个审美因素居于中心地位?也照此方法处理。

《石道》(1-4卷)325

1 阅读:17
石道聊文化

石道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