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在经过慎重考虑后,中央决定出兵朝鲜,开始抗美援朝行动。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志愿军战士而言,与强大的美军作战无疑是全新的挑战。为了帮助士兵们更好地应对敌情,中央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向正在功德林接受改造的国民党战犯征求意见,以便从他们那里获取对美军的见解。然而,战犯们大多数对形势依然心存偏见,拒绝提供任何建议,有些人甚至希望美军能打赢这场战争,这样一来,或许台湾的国民党残部可以趁机反攻。
然而,吴绍周的态度与其他人截然不同。吴绍周深知,如果这场战役不能胜利,遭殃的将会是刚刚从战争创伤中恢复过来的百姓。他认为,即便不是为了共产党,也要为无辜的人民考虑。因此,当讨论班刚开始时,他便主动站了出来,打破了现场的沉默:“我愿意给解放军战士们提几点建议。”这句话一出口,其他国民党战犯们顿时议论纷纷。有些人开始动摇,心中犹豫是否也该加入进来,而也有不少人对吴绍周的这一举动不屑一顾。然而,吴绍周并未因此动摇,而是继续鼓励其他人:“我们虽是国民党,可也是中国人,美军打过来,谁也不好受。”
吴绍周的积极态度不仅来源于他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觉悟,更因为他曾与美军有过交手的经验。吴绍周,1902年出生于贵州,在抗日战争期间参与了南口狙击战,并在被围困半个多月后,成功带领部队突围。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吴绍周表现出色,杀敌无数,立下大功。然而,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他选择了跟随蒋介石,成为第二兵团副司令和85军军长,并进攻了沂蒙山区的革命根据地。在这段时间里,吴绍周的部队里有一名美军顾问,他得以向这位顾问请教战术,从而对美军的作战方式有了一定了解。
当志愿军向他请教时,吴绍周提出了两条非常重要的建议。首先,他建议尽量选择夜间作战。吴绍周指出,美军的优势在于空军,而白天的良好视野使得志愿军难以躲避美军空袭。但在夜间,美军的优势将大打折扣,因为当时的美军尚未普及夜视设备,夜间视野受限,侦察和轰炸机难以发挥作用。
其次,吴绍周建议志愿军尽可能与美军近距离接触,进行短兵相接的作战。美军的火力优势不仅仅体现在空军,还包括远距离作战的火炮等重武器装备。如果志愿军能够在夜间利用掩体或战壕接近美军阵地,美军将难以使用远程武器。因为近距离作战会使得美军顾虑重重,既担心误伤自己人,又担心无法精准瞄准。这种情况下,美军的远程火力将失去优势,只能与志愿军进行近距离作战。
吴绍周的这两条建议得到了上级的采纳,并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吴绍周还与老朋友、曾任国民党12军18师师长的杨伯涛一起讨论了美军的战术。这些讨论促使杨伯涛撰写了长达六万字的《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详细描述了美军的作战方式、武器装备等。这份材料经过中央审阅后,被认为对前线作战非常有帮助,因此被送往志愿军部队参考。
吴绍周对新中国的贡献不止于此。在功德林改造期间,解放军对他的宽容与公正态度,使得吴绍周逐渐改变了对共产党的看法。他不仅主动为志愿军提供建议,还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色。这些都被毛主席看在眼里。
1952年10月,基于他的良好表现和对国家的贡献,毛主席提出提前特赦吴绍周,并得到了中央领导们的一致同意。获释后,吴绍周和妻子在长沙的织布社工作,晚年则在湖南省文史馆任职,继续为人民服务,过上了平凡而充实的生活。
作者文章不校对的吗?杨伯涛是12兵团18军的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