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曹操宛城惨败的张绣,真是因为女人而反叛的吗?其实另有原因

青林知青 2022-07-03 08:21:16

张绣:宛城鸳帐暖,降曹复叛曹

曹操一生征战,胜多败少,在他有数的败绩中,大概有三次刻骨铭心之痛,这就是宛城之战、赤壁之战和汉中争夺战。

人们一般认为赤壁兵败对曹操而言最为惨痛,其实,赤壁之战的规模有多大,史学家早有定论,这是一场被后世夸大了的战争,仅仅是一场遭遇战而已,而曹操主要的败因是瘟疫,“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如果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怎么可能连大文豪苏东坡都不知道发生在何处,一首《念奴娇 大江东去》,凭空在地理上为湖北增添了一个文赤壁,至今仍令人神往流连。

何况在这场遭遇战中,你何曾听说过曹操身边有名的文臣武将死于此战,正史不载,罗贯中想编也编不出来,要真是如小说《三国演义》描述的那般惨烈,不死上一堆的爱将才怪,是吧。

至于打汉中,也不过是因后方发生的叛乱而主动撤退,后来在定军山大将夏侯渊被斩,丢失了汉中,仅此而已,所以,真正让曹操受到沉重打击的,就是宛城之战,但奇怪的是,作为另一方的主将张绣,在三国中其实并不算主要角色,连他的谋士贾诩都不如。

张绣是武威祖厉人,即今甘肃靖远人,在三国众多的枭雄差不多可以算是个官二代,他起家的本钱来自于他的叔父张济,当年张济是董卓的部将,是同李傕和郭汜一个级别的西凉将领,后在与刘表的战争中箭而亡,张绣遂接管了其部属并投靠刘表,屯于宛城,替刘表看守北大门。

张绣一生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宛城之战,当时曹操率军来攻打,一路行来也很是艰苦,还曾产生了成语“望梅止渴”,按说曹军远道而来,张绣或可一战,但他听从谋士贾诩的建议,主动开门迎降,使得曹操兵不血刃而占据宛城,这让曹操好不得意。

有些得意忘形的曹操纳张绣的婶婶为妾,也就是叔叔张济的未亡人邹氏,当二人颠鸾倒凤之时,感觉受到侮辱的张绣突然反水,发兵攻打曹操,此战使曹操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心腹大将典韦战死,损失惨重,这就是宛城之战的大致框架。

从表面上看,张绣的复叛是因为曹操睡了他的婶婶,在忍无可忍的愤怒下而为,其实,这里面的原因颇为复杂,至少不是因为一个女人而骤然掀起了腥风血雨,让曹操狼狈而窜。

据《三国志》载,“太祖南征,军淯水,绣等举觽降。太祖纳济妻,绣恨之。”就是说,曹操征张绣,还没开打张绣便投降了,然后便有了后面一连串的故事。

曹操好色,特别是喜欢人妻,这个是铁定的事实,亦是公认,但曹大人还算是个比较负责任的人,他并不是玩弄美色,一路玩一路丢,而是一路玩一路收,所以,“太祖纳济妻”中的“纳”字特别重要,这表明曹操是给了卢氏名分的,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玩弄。

严格说来,与其说曹操是爱人妻,还不如说他喜欢寡妇来得准确,他收了一堆的寡妇在后宫,没人一个是有夫之妇,比如曹操对那貌若天仙的小师妹蔡文姬就没敢动心思,因为在名义上,她还有个匈奴的老公,所以,曹操是不会染指的。

有些奇怪的是,在三国群雄中,娶寡妇是很普遍的现在,更不要说“纳”了,比如,孙权娶陆逊堂兄弟的老婆徐夫人,要知道,孙策可是曾经杀了陆家大半以上的族人,为了消弥这血海深仇,孙权此举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刘备在取代刘璋占据益州后,娶了刘璋兄弟的老婆,以此讨好益州士族。

而曹操也娶了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儿媳妇,这是为了在同袁绍争斗中占据上风,是切换维度同袁绍竞争的方式,因为当年曹操和袁绍这一众人,都是何进的部下,这些都是政治联姻的基本策略。

张绣不战而降,无非要找一个更大的靠山,按说曹操纳了他的婶娘,这亲上加亲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应该为了双方的关系更加稳固而更开心才是。

毋庸讳言,男人贪图美色是本性,如那曹丕在攻破邺城后,急吼吼便去抢甄宓,所以,前提是这些女人必须有着貌若天仙的容颜,曹操纳卢氏肯定也是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对曹操来说,策略上的考虑只是一方面,而美色的吸引怕要占更大的比例。

反观那桂阳太守赵范要将守寡的嫂子嫁赵云而不得,失去了保护,只能鼠窜他乡,其实也可以理解,赵云又没见过那女人,如何敢造次,不是不为,是没有激发想为的诱因。

然而,有些寡妇也不是随便就敢娶的,比如那大、小乔谁敢动歪心,谁娶就意味着替代孙策,替代周瑜,当然如果江东失陷,“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必须的。

所以我觉得,在宛城之战中,对这样一件习以为常,被普遍认可之事,不太可能引发张绣的冲冠之怒,定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尽管陈寿说是“太祖纳济妻,绣恨之。”

其实,张绣反水的起因是为了手下勇冠三军的胡车儿,《魏书》有记,“太祖爱其骁健,手以金与之。”就是说,曹操喜欢这位猛将,如同对待关羽一样的施以恩惠,拉拢为自己所用,于是,“绣闻而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

要知道,张绣的投降实际上是带着自己的团队加入了曹氏集团,这是一种藩属意义上的合作,就如同刘备投靠刘表一样,刘表可以指使刘备去这去那,但绝对指挥不动张飞和关羽,这就是所谓“我部下的部下不是我的部下”之意。

一旦被赶散,部下成为曹操的部下,那张绣就什么都不是了,这是底线,所以,当张绣的不满被阿瞒知道后便起了杀心,史载“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结果宛城便成为曹操一生挥之不去的恶梦。

有些诡异的是,在官渡大战前,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降了与之有血海深仇的曹操,而曹操对其是奉若上宾,不仅加封为扬武将军,还成为儿女亲家,在助力曹操取得胜利后,接着攻打袁谭,为曹操一统北方立下功勋。

在曹操的一众亲信将领中,他对张绣是最好的,赏赐是最高的,比那些人的食邑一半还多,这充分说明曹操的大度,当然,其中肯定也是做给别人看的,是他招降纳叛的一种手段。

张绣最后是死于随曹操征乌桓的途中,死后被谥为定侯,也算是荣光无限了,但在《魏略》中另有一说是被曹丕逼死,我认为此说有误,因为曹丕张绣死后四年,才得封一个五官中郎将,是否能成为世子还在模糊中,岂能能一句“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而将老爸倚重的张绣逼杀,说不通嘛。

再说了,曹昂死于张绣之手,曹丕应该感谢才对,张绣为他上位除去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作为最大的受益者,断无要忌恨张绣之理。

张绣在三国群雄几乎就是个打酱油的,在电视剧中,张绣的扮演者是一生演好人少,演坏人多的人艺老戏骨韩善续先生,一看就与英雄的形象相去甚远。

而史书对张绣记述的文字也不多,光彩都被其谋士贾诩盖了,就是个玩偶般的存在,除了战宛城,他几乎没留下什么,我们连张绣的生于哪年,字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历史上他在评书或戏剧上却很热闹。

由于古代文化在民间的传播途径,主要来自于戏剧和评书,在评书和元杂剧中,张绣被称作“北地枪王”,善使一杆出神入化的虎头金枪,其“百鸟朝凰枪”威震天下,他同那个在落凤坡将庞统射杀的巴蜀名将,号称西川枪王的张任同出一门,都是武术名家童渊的徒弟。

而童渊的关门弟子更可谓是大名鼎鼎,乃《三国演义》中一身是胆的常山赵子龙,当然,这些听听也就罢了,毕竟只是民间传说。

0 阅读:17

青林知青

简介:三线子弟下乡知青待岗工人,打工归来一支秃笔聊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