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加价拍地,稳健成熟的楼市怎能没有民企的身影?

环环有房 2022-01-03 13:06:46

集中拍地是2020年楼市里的一大创新和“发明创造”。前两轮形势不错,皆大欢喜,各地政府的钱袋也因此鼓了起来。可惜的是,受天不假时地不利人未和的影响,第三次拍地就有点尴尬了。

各种奇葩的事儿纷纷被爆出来,成了花边新闻。

这不,新年伊始,又有一条关于拍地的新闻以近似于段子的形式上了热搜。

网传山东日照某国企在一场土地拍卖中,自行连续4次加价,总共加价一个多亿,并最终以10个多亿的价格将土地拍下。这一“非常规”现象引发网络争议。但据当事公司工作人员对媒体记者说:“该消息为网上的小道消息,4次连续加价的消息不属实。”

这是每经新闻的一篇报道。以每经在业内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来看,这种神操作不会有假。

不过,这种吸睛事件的真真假假,我们可以暂且不去求证,但从实施第三次集中土地拍卖的各个城市的整体效果看,大概率网传的是真的。所以,当事公司的辟谣其实是一种本能反应,在情理之中,而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公关救场,其实很无奈,也很被动。不管怎么说,很佩服这家国企主动为自己加戏的勇气。

自从土地拍卖这种工具推出以来,以2004年的831大限为界,已历十多年矣。时代背景是:2004年3月,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即可以载入史册的“71号令”,要求从2004年8月31日起,所有经营性的土地一律都要公开竞价出让。

831大限之后,沿袭了数十年的土地协议出让制度被彻底瓦解,其本意s是有效保护国有资产并实现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该政策同时要求开发商需及时缴纳土地出让金,如果两年不开发,政府可收回土地。

以往无论是在房地产的牛市还是熊市,无论土地拍卖的成绩若何,每一次基本都能正常收官。显示出政府相关部门掌控土地拍卖市场的实力。但对于囤地的规定却没有贯彻执行,甚至出现了囤地几年收益比盖房子还多的怪现状。而地王的成功打造,则很有力地配合了城市、区域、板块房价的稳步上涨,甚至出现面粉贵过面包的常态化事件。

地王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牌形象顿觉上了档次,一线二线三四线布局初定,从来就没有失手过。

唯有山东日照的这次拍地,也许是准备的应急预案不足,也许是对外环境预测不够充分,所以才会造成土拍现场民营小伙伴几乎集体消失,地方国企唱独角戏,还不得不换马甲下场自嗨的状况发生。换马甲还则罢了,可能十分怀念过往地王频出的年代盛景吧,国企居然自行连续加价,这就有点忘乎所以。

在移动的互联网时代,任何做过的事情都会有记忆,有痕迹,所以砸是必然的。这家国企估计肠子都悔青了,本来是帮政府,现在帮了倒忙,过犹不及。通过这件事,也提醒相关部门,需认真研究和迅速调整土地集中拍卖的模式。

2022年到了,马照跑,舞照跳,地还得卖,因为房地产税远水不解近渴,现在还没落地。所以,解决诸多民生问题还得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

土地拍卖市场一向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把这块做好,接下来哪个环节都不好使。土地市场的信心传导效应太强大,让民企缓过神来,重新进入土地拍卖市场才有可持续往下走的市场,靠不太靠谱的假开发商来拍地,这接下来是开发呢?还是不开发呢?如果不开发想转手土地,转得出去吗?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地方国企加民营企业的发展模式。民企越来越变成轻资产公司、代建公司。不知民营企业愿意干不?

一些民企在这一轮发展周期中激进过,判断失误,有过错,教训已足够深刻,但还需要“归来”。

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也得有支柱的样子。一个稳健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不能没有民企的参与。

1 阅读:176
评论列表
  • 2022-01-04 09:29

    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已经到了或者临近天花板,就像曾经辉煌一时的彩电行业一样,将来每年能赚几百万、几千万元就很不容易了。假如你是恒大的许家印、世茂的许荣茂等,现在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先还掉几千上万亿元的债,再每年苦苦经营赚几百万、几千万元,那就意味着还掉的钱要上万年才能赚回来;二是有钱也不还债,暗中抽走几千亿元,然后逍遥快活。大家觉得许老板们会选择哪一种方案呢?

  • 2022-01-05 12:55

    自娱自乐

环环有房

简介:个性角度解读地产,不一样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