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埃德加·卡恩是时间银行的倡导者,他期望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
而在我国,2018年上半年,民政部就明确将“时间银行”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并争取在试点的基础上建立能够在全国推广的运行模式。
《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6月1号就要正式实施了。
这个方案有不少亮点。核心内容是:在经过培训后,满18周岁、热心公益事业、身心健康的北京市常住居民,或北京市未满18周岁的在校学生在其监护人的带领下参与养老志愿服务的,可成为志愿者并在“时间银行”建立对应个人账户,每服务1个小时可获得1个时间币并存入账户,时间币在全市范围内通存通兑。志愿者既可以在60岁以后兑换相同时长的服务供本人使用,也可以赠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让亲人享受服务。
此前,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已经引入了“时间银行”这一社区养老概念。
“时间银行”作为互助养老的一种新方式,是传统养老服务体系的一种重要补充,不仅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养老服务者来源问题,而且对于低龄老年人服务意愿的调动,也成为提升他们的社会价值和生活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相比较,北京“时间银行”模式的创新点在于,以前时间银行只是在老年群体之间进行兑付。即低龄或身心健康状况较好的老人服务高龄或身心功能受限的老人,若干年后再享受当时的低龄老人为其提供的服务,这原本是一种救济关爱与互助的公益服务模式。
现在北京市政府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大大扩充了服务群体的外延范围,从根本上解决了养老服务市场供需严重不匹配的问题,使得可以提供服务的劳动力市场充裕,养老服务的质和量均会有显著改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性难题。由于城乡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以及养老机构的不足,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的养老需要。
而且,在老龄化社会中,对待老年群体的定位需要改变,因为这一群体不仅仅是一种负担和包袱,还蕴含着商机
时间银行即是一种开发商机的探索与尝试。
政府在制定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服务内容时,偏重情感慰藉、协助服务、出行陪伴、文体活动、健康科普、法律援助、培训讲座、指导防范金融和网络风险等八大类服务,这是一种普适性需求。在此服务基础上,商家完全可以推出更多个性化定制式深度的服务产品,以满足部分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让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满足。
老年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愿意足以支撑这一庞大的市场,或许中国式养老打破困局可自此始。
期待北京市政府未来能够在监管上下功夫,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尝试,优化方案,推出更多的创新养老服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