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再提“欧洲战略自主”,称法国将是“世界第三极”的领导者

又柔聊国际 2023-04-11 13:27:02

在访华后返程的飞机上,法国总统马克龙与美国媒体《政治》报的两名记者谈及了“欧洲战略自主”理论。马克龙称,欧洲不应该在战略上追随美国,不应该卷入与欧洲无关的危机中,而是应该成为战略自主的“世界第三极”,据此推断,法国将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领导者。

在返回巴黎后,马克龙紧接着又接受了法国媒体《回声报》的专访,进一步强调了推动“欧洲战略自主”的重要性,重申了欧洲不能在能源和安全问题上过度依赖美国的观点,认为那会导致欧洲有“退出历史”的风险。马克龙还推断,经过几年的建设,欧洲可以成为中美两极之外的“第三极”(世界第三超级大国)。

当被《回声报》记者问及“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转向美国以求确保自身安全”时,马克龙说:“欧洲所面临的陷阱是,每当其战略地位被确定时,就会陷入世界的混乱和与我们无关的危机之中。”为此,马克龙表示,“欧洲战略自主”是一场战斗。

马克龙还提到了美元的“治外法权”以及俄乌冲突导致的欧洲对美国能源产生新依赖的问题,誓言欧洲将反对和摆脱。显而易见,从马克龙的言辞中不难听出,已经隐隐有了不惜与美国撕破脸皮也要“欧洲战略自主”之意。从某种程度来说,颇有当年的戴高乐之“风采”。

那么,马克龙的“欧洲战略自主”和法国成为欧洲这个“世界第三超级大国”领导者的愿望能够实现吗?毋庸置疑,马克龙的这个“愿望”将面临美国的严厉打压。

就在马克龙发表“欧洲不应追随美国,而是应该战略自主”的言论后,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马克龙的言论“破坏了美国对欧洲的支持”,并评论称:“他(马克龙)认为自己是21世纪的戴高乐,但现实却是选择了一个糟糕的时刻来宣扬戴高乐主义。”

被称为美国对外战略强硬派的参议员卢比奥则将马克龙嘲讽了一番。卢比奥称:马克龙是代表法国还是在代表欧洲集团发表评论?自己若有能力,那就让欧洲自行解决乌克兰问题吧!别忘了,就连欧洲派军队到哪里都需要美国飞机接送。

卢比奥对马克龙和法国的嘲讽不禁使人想到几年前的一段往事。其实,早在2016年的时候,“欧洲战略自主”论就被法国提出,在具有“戴高乐主义”情节的马克龙2017年上任后,法国便开始推进这一“战略设想”。为此,法国与美国结下了“梁子”。

2018年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的纪念日,负责举办这场大型纪念活动的法国借助于对“一战”教训的总结,法国正式提出了组建欧洲军计划,马克龙更是声称北约已经“脑死亡”,因此遭到了美国的严厉批评。

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称马克龙的言论“非常、非常、非常的恶毒”。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则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能力而不是争夺能力的新结构”来回应,显然有嘲讽法国只是为了“争夺”欧洲防务领导权的意味。

在美国和北约总部的打压下,马克龙在此后鲜有再提及北约“脑死亡”和组建欧洲军的议题,直到在俄乌冲突爆发一年后的这个微妙时期,马克龙再次高调谈论“欧洲战略自主权”话题。想来,美国对法国和马克龙的打压手段会“接踵而来”。

基于法兰西民族的“浪漫”、高卢雄鸡的“高傲”、二战时留下的“心结”以及马克龙的戴高乐主义“情节”,法国在国际局势如此微妙的时刻重提“欧洲战略自主”论并不使人感到意外。因为,法国想成为欧洲防务的主导者,想成为欧盟的真正领导者。而现实则是,法国距离此“愿望”反而有了越来越远的趋势。所以,法国不惜再次远离美国,也要尝试一下。其实,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法国就尝试了一次。

法国在二战中对抗纳粹德国时可谓是“一触即溃”,自此后,这个“经历”成为了高傲的法国人的“心魔”而挥之不去,同时也使法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大大降低。为了尽快摆脱这个“心魔”,拯救法国的“灵魂”,戴高乐将军提出了“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个战略论断,并义无反顾地退出了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

其实,法国是北约的创始国之一,而且北约总部当时就设在法国。然而,戴高乐将军却极其强硬地退出了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并要求包括美军在内的北约部队撤出法国、北约总部搬离法国。无奈之下,美国撤离了军队,并将北约总部迁到了布鲁塞尔。

法国上世纪六十年代退出北约之时,正值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难免会对双方的博弈产生影响。不过,从结果来看,影响深度并不大,且法国借此在欧洲扩大影响力,成为欧洲防务主导者的愿望并没能实现。

欧洲国家并没有因为戴高乐将军的“欧洲自主”的良好愿望而倒向法国。一来是因为法国的实力不济,二来是法国的“个性”不太适合成为领导者,加之法国始终无法摆脱价值观层面属于西方这个“梗”,所以,当发现自己依然“孤独”于西方阵营的边缘后,在2009年萨科齐当政时期,法国做出了“回归北约”的决定。

不得不说,法国人确实有浪漫情怀和不愿屈从于任何人的高傲心态。所以,在回归北约后,法国人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得到美国人的充分信任,而且,法国在欧盟的地位反而有了被弱化的趋势,一来,在经济上被德国制肘,二来,在政治上时常被英国抢去风头。而在欧洲防务上,则被美国以北约的名义无视。

基于法国在欧洲地位被削弱的“危机感”,马克龙有了利用俄罗斯与美国的博弈,以置身于美俄之外的战略为由头,团结欧洲国家,并成为欧洲事务主导者的想法。这从法国支持德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北溪管道”工程,但在美国刚刚因为这场俄乌冲突而打入欧洲能源市场之际,马克龙就高调发出了不能依赖美国能源的警告,这就足以说明法国人的真实心态。

显而易见,法国人清楚,一旦欧洲在能源上也开始依赖美国,也就更难将美国赶出欧洲了。那样的话,法国成为欧洲事务主导者也就只能停留在“设想”层面,法国也就只能继续跟随着美国的“指挥棒”混日子了。这对高傲的法国人来说,显然难以接受。

直白地说,假如让法国在依赖美国能源还是依赖俄罗斯能源的问题上做出选择,法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依赖俄罗斯能源。再直白点说,假如不是价值观这个因素,法国会选择更靠近俄罗斯,因为,只有那样才能使美国尽快离开欧洲,法国才会有成为欧洲事务真正主导者的可能。这就是法国,一个骨子里的“特立独行”者,而这恰恰可能是法国无法成为欧洲领导者的性格缺陷。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马克龙曾专程赶到莫斯科与普京会见,在冲突爆发后,马克龙又数次与普京通电话。然而,马克龙意欲在俄乌冲突中扩大法国影响力的愿望不仅未能实现,反而导致法国在欧洲事务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弱化”。

显而易见,从俄罗斯对马克龙积极斡旋的回应来看,俄罗斯似乎并不认为法国在西方阵营中有足以改变局势的话语权。此外,法国对俄乌冲突的“暧昧”态度反而导致了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反感,其在欧洲的领导力进一步下跌。也就是说,法国在这场冲突中的行为方式是“两头不落好”。特别在“担当”问题上,可能会导致一些欧洲国家不再认为法国具有领导力。

直白地说,在西方阵营形成“援乌弱俄”战略的过程中,法德两国均不是很积极,这反而让已经脱欧的英国抢了风头,加之波兰等东欧国家基于历史仇怨敌视俄罗斯的心结,法德这两个欧盟的“领头羊”在欧盟中地位显著下降。而当法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时,似乎为时已晚。

其实,早在法国有了重拾戴高乐主义,意欲建设“欧洲战略自主”的想法时,美国就开始了打压,比如,美国支持英国脱欧,早在特朗普时期就开始了在波兰常驻军的讨论和部署,今年终于完成了部署,并举行了美军在波兰常驻军事基地的揭牌仪式。英国脱欧使欧盟的绝对力量被削弱,美国争取波兰等东欧国家后,使法国在欧盟中的地位堪忧。显而易见,法国在欧洲事务中的话语权是进一步下降。

可能是基于感受到在欧洲地位下降的“紧迫感”,也可能是认为和平解决俄乌冲突迎来了转机,认为应该抓住机会展示法国的存在感,以扭转法国在欧洲事务中话语权不断被削弱的局面,当然,亦有可能是从此次出访中获得了某种“信心”。总之,马克龙在此微妙时期不惜与美国撕破脸皮而重提“欧洲战略自主”,绝非无的放矢。

至于马克龙能否实现“欧洲战略自主”和“法国成为‘世界第三极’的领导者”这两大愿望,应该说难度很大。直白地说,从这场俄乌冲突的过程来看,欧洲目前还无法从安全上保护自己,距离“世界第三超级大国”还差些火候。而从内部团结来说,欧盟随时都有被分化和瓦解的可能。

对于法国是否能够成为建设“欧洲战略自主”的领导者,实话实说,法国有两大“短板”。一是实力欠缺。二是欠缺“担当”,因为法国其实就是个“文艺青年”,浪漫有余,而长性不足。

0 阅读:8

又柔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