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临床十年后重读《伤寒杂病论》的新心得(8.46~8.50)

梁老的笔记 2024-02-22 03:20:54
8.46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鞕,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此為胸有寒也,當吐之,宜瓜蒂散。

桂枝汤证大多伴随头痛项强,现在头不痛,项不强,所以“病如桂枝证”是指后面的“气上冲咽喉”,桂枝汤也主治气逆、气上冲。“寸脉微浮”,病在上焦,所以寸脉浮,“微浮”是因为上焦有堵塞,气滞血流变弱。

“胸中痞鞭”,注意不是“心下”,是胸口中间,也就是食道、胸骨的位置,这样也是与泻心汤类的鉴别点之一。这就很好理解了,食道或胸骨的位置因有寒痰堵塞,因此导致气上冲,“不得息”,也就是呼吸困难的情况。吞又吞不下去,吐又吐不出来,应该用吐法,可以用瓜蒂散。这里说宜瓜蒂散,现在真正的瓜蒂并不好找,实际上不一定用瓜蒂散,凡是一切能把寒痰吐出来的方法都可以。

个人觉得,在临床上除了寒痰堵塞会有此条文所描述的症状外,异物堵塞支气管也属于此条文所阐述的内容,毕竟瓜蒂是强吐剂,而且是散剂,应急的时候用散剂也很符合逻辑。不过现在不需要用瓜蒂散做气管异物的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已经很好用了。

【瓜蒂散方】瓜蒂一分 赤小豆一分上二味,各別搗篩,為散已,合治之,取一錢匕,以香豉一合,用熱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溫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諸亡血虛家,不可與。

很多注解因为这里用到豆豉,所以把7.49条栀子豉汤的“得吐者止后服”的内容视为豆豉有催吐的作用,实际上豆豉没有催吐作用,这里用豆豉是为了除烦,有过经验的都知道,这种吞又吞不下去,吐又吐不出来的感觉会令人非常的烦躁。

真正的瓜蒂不好找,而且非常贵,本人没有使用瓜蒂散的经验。遇到类似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枳壳、茯苓、炮姜或干姜、半夏、旋覆花随症加减。

8.47病脇下素有痞,連在臍旁,痛引少腹,入陰筋者,此名藏結,死。

这条文需要对照8.9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于里,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早下之,因作痞”。所以这里的痞不是前面所讲的那一系列胃虚的“心下痞”,是病发于阴的,在两胁下的结块,这里是依据《太阴篇》第一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越拉越严重,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胁下素有痞”为肝脏结;脾主少腹,“连在脐旁,痛引少腹”为脾脏结;阴筋即宗筋,主管肝肾与足阳明,“入阴筋”则为肾脏结。此处的“胁下痞”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是气瘕,逐渐转为血结,先从肝开始,然后传入脾脏,最后侵略到肾,病接连引起三脏成脏结,所以为不治之症。

上面是古人的看法,结合现代医学很清楚,两胁下有硬块,现代临床都很清楚,胁下两侧是肝脾的部位,所以这里讲的是肝癌、胰脏癌之类的疾病,所谓的累及少腹、阴筋也是肝癌晚期或者胰脏癌晚期所造成的腹水,脾主少腹、肾主水,所以古人把这种情况归类为脾脏结和肾脏结。不能说古人的看法错,只是比较片面,正如胡希恕老先生常说的,古人往往会把现象当成本质,但临床上从脾肾入手在治疗腹水方面确实有效,所以就得出这样的结论也不足为奇,毕竟方法是有效的,只是理论和认知存在偏差。

8.48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伤寒”吐、下后,没有燥屎内结,仍然七八日仍发热不解,因为吐下后必定会损失津液,导致里虚,邪热趁虚而结于里,故热结在里。里热必定会反映到“表”,所以称为“表里俱热”。但此表热并非太阳病的热,如果是表证的热应当发热而有汗出。“时时恶风”,因为太热,毛孔打开导致的恶风,并非表证中风邪的恶风。

“大渴,舌上干燥而烦”,典型的里热俱盛的石膏证。因为吐、下伤到津液,所以“欲饮水数升”。6.28条讲了,里热兼有大烦渴、烦躁的时候,为白虎加人蔘汤证。

8.49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此条列举出疑似有太阳表证,又疑似有少阳病的情况,需做好二者间的鉴别。

“无大热”是没有表证的发热,8.48条列举里热犯表而出现表里俱热的情况,本条仅有热邪郁闭于里,体表无热的情况,因为里热盛,所以“口燥渴,心烦”。

“背微恶寒”,一般是胃的正后方,冷如巴掌大小。为什么里热反而会出现怕冷的情况?此条所涉及的是阳明经热,属于津液严重丧失所产生的里热,人体流失津液的时候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津液丧失越多,流失的热量就越多,所以就会出现怕冷的情况。实际临床上不一定是胃正后方冷如巴掌大小,全身有一点点怕冷其实更常见。这里强调“背微恶寒”是因为在中医观念里面,胃属阳明,这里又属于阳明经热的情况,所以通过胃正后方的背部来强调胃津液不足,因此导致背部的温度较低,姑且听之,本人觉得属于中医强加解释的一种陋习,真实的临床表现其实更为重要。

总得来说,此条所论述的情况是,虽然有恶寒,但并非表证的恶寒,所以不能用发汗的方法;同时,里热俱盛而无里寒,所以不可以用附子剂以温其内,故需要用白虎加人参汤补津液去里热。

8.50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當發汗,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無表證也,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是麻黄汤证,此条再次强调,表证未结,只能用汗发解表,所以不能用白虎汤。使用白虎加人蔘汤是里热兼有大烦渴、烦躁的时候。当然,解表、清里热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临床上也经常这样用,例如葛根汤加石膏,大青龙汤里面也有石膏。所以说,方证是最重要的,有是证用是药是经方为什么能立竿见影的主要因素之一。

阳明病往往是消化系统津液不足,消化系统津液不足就意味着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所以用玄参、麦冬、生地等滋胃阴的药反而会加重肠胃的消化负担而伤肠胃,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医生用了滋阴降火的治疗方式后病人会出现拉肚子、胃痛的原因。

0 阅读:1

梁老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